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d),共10次,第20d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最早在第3次注射后(第6d)出现机械痛敏,并在第4次注射后(第8d)机械痛阈降到最低。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的坐骨神经髓鞘肿胀,部分髓鞘空泡变,部分许旺细胞结构破坏,许旺细胞核增多。结论间断重复腹腔注射2.0mg/(kg·d)紫杉醇可以成功建立SD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PSD-93误义寡核苷酸对照组(MS组)和PSD-93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F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还原,其余3组做CCI模型。各组于术后第4天、CCI大鼠出现热、痛敏阈下降后开始鞘内给药。F组、NS组予生理盐水(20μL,1次/d)。MS组予PSD-93 MS ODN(5μg/20μL,1次/日)。AS组予PSD-93 AS ODN(5μg/2μL,1次/d),连续3d。于CCI术前1d,术后1,3,4,5和6d(T1-T6)选择注药后1h观察大鼠热敏、痛敏阈值。观察完毕后处死,取腰段脊髓用于n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CI术后第1-3天,各组大鼠的热敏,痛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CCI术后第4-6天,NS组和MS组大鼠的热敏和痛敏闽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F组(P〈0.05)。As组热敏和痛敏阈值高于NS组和MS组(P〈0.05)。但低于F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nNO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NS组、MS组和AS组表达高于F组。结论在大鼠CCI模型中,PSD-93 AS ODN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娟妃  梁冠冕  丁群芳 《重庆医学》2021,50(17):3020-3024
目的 评价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NPQ)筛检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使用NPQ筛检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自2003年1月至2019年3月.文献质量评价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 tool)",资料分析采用meta-disc1.4.0.0.结果 共纳入6篇研究,7项筛检试验共筛查1299例疼痛患者,合并灵敏度为0.63(0.58,0.67),合并特异度为0.74(0.70,0.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4.结论 NPQ可用于筛检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4.
顾楠  桑韩飞  孙焱芫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9,30(10):865-868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是否可以抑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对照组(CCI组),即单纯行CCI手术组;③CCI+生理盐水组(CCI+saline组),于CCI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连续7d,1次/d;④CCI+参附组(CCI+ShenFu组),于CCI术后即刻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25mL/kg,连续7d,1次/d.于术前2d,术后1,3,7,10,14d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和CCI+Saline组术后各日TWL,MWT明显降低(P〈0.01),其M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下降,第7日降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19.7%和18.1%,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其T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缩短,第3日即缩短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58.4%和60.2%,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CCI组和CCI+Saline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CI,CCI+Saline组相比,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3,7日的MWT降低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10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日TWL缩短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7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轻度延缓CCI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的形成,抑制术后第1日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5.
探讨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P)中的作用。方法18 只成年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6 只。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复制CCI大鼠模型;实验组:复制CCI 大鼠模型后第3 天腹腔注射漆树酸5 mg/kg。于复制大鼠CCI模型前1 天,以及第1、3、5 和7 天分别测定大鼠后足热痛阈及机械痛阈,并应用Western blot测定腰段脊髓CXCR2 的蛋白表达。结果CCI 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术侧下肢热痛阈值降低,模型组、实验组术侧下肢热 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大鼠第5 和7 天术侧热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痛阈变化趋势与热痛阈一致。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脊髓CXCR2 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CXCR2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髓CXCR2表达的异常上调,可导致NPP产生和维持。腹腔注射漆树酸能够部分抑制CCI大鼠脊髓腰段CXCR2的表达上调,并缓解CCI大鼠的疼痛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CCI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IL-1ra 10 mg/L组和IL-1ra 1 mg/L组(n=8).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分别于术后第3、5、7天各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情况.结果 IL-1ra 10 mg/L可减轻CCI大鼠术后第3、5、7天机械痛敏与热痛敏,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中p-ERK表达,其中第5天尤为明显.结论 IL-1ra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阻断IL-1β、降低p-ER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中的一种,近年来,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治疗的低治愈率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大量细胞因子被释放,开启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疼痛的形成。文章旨在探讨Neuregulin1/erbB信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理渐渐明确。治疗药物也逐渐确定,目前已经有比较确定的一二三线治疗药物,一些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也渐次开发出来。可是,尽管有确定的治疗药物甚至标准的治疗方案,却未必有良好的效果。相比其他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更难治,有更多的身体和精神不适,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造成社会和整个医疗健康系统的负担更重。本文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原则、治疗阶梯和常用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身痛逐瘀汤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为今后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实验室证据,为以后身痛逐瘀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借鉴。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溶剂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溶剂组、NP模型+中药溶剂组、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中药溶剂组。自造模后3 d起,同一实验员对各实验组大鼠实施灌胃给药。同时于造模后第3、5、7、14天对大鼠各项实验指标进行测定和记录,如大鼠的机械痛阈数值、热痛阈数值及大鼠运动功能的评价和分值,造模后第14天选取大鼠L4-L6的背根神经节用于后期进一步研究。结果 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组内比较,与NP模型+溶剂组比较,NP模型+中药溶剂组的机械痛阈与热痛阈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与NP模型+溶剂组比较,NP模型+中药溶剂组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痛逐瘀汤能抑制SNL模型大鼠机械痛觉及热痛觉过敏反应,改善...  相似文献   

10.
国际疼痛研究会1994年将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NP表现为痛觉过敏、异常痛敏、感觉缺失和自发性疼痛。近年来,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NP的分子、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下面就NP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论述。1外周机制外周神经损伤可引起神经功能、生化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外周神经损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自发放电[1]、离子通道表达的改变[2]、初级传入末梢的间接出芽、交感神经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模型(CCI)和L5脊神经前根切断(L5VRT)两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鼠龄8周,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L5VRT组(n=10),CCI组(n=10),假手术组(n=6).各组分别在左后肢制作模型.以热板法缩爪潜伏期和50%缩爪阈值作为行为学指标进行观察.记录有无死亡、致残、跛行、自噬行为.结果:自术后第1天起各组总体之间缩爪潜伏期、机械法50%缩爪阈值均存在差异(P<0.05),且L5VRT组与对照组,CCI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缩爪潜伏期阈值、机械法50%缩爪阈值均有所下降(P<0.05).L5VRT组下降程度低于CCI组(P<0.05).CCI组致残1例,跛行3例,自噬1例.L5VRT、对照组未出现.结论:L5VRT模型是一种成功率高、稳定、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来曲唑和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比较。方法:6周龄和23日龄SD雌性大鼠各60只分别用于来曲唑和DHEA建模,均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从建模前后大鼠体质量增长、动情周期、卵巢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中雄激素受体(AR)和黄体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免疫激动剂脂多糖(LPS)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LPS组大鼠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在术后7、10、14、28天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NS组。结论:LPS能增强CCI大鼠的热痛敏,可能是刺激了CCI大鼠持续产生免疫应激状态,导致大鼠热高敏,但其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15.
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疼痛模型,为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CCI组与假手术组.CCI组大鼠(n=15)以6.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组大鼠(n=15)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2组各取10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测量左、右爪热痛周,隔天测1次,测至第6周末.第3周末2组各取剩余的5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CCI术后第7天结扎侧热痛觉过敏出现,持续到第33天,第35天后消失.不同时间点CCI组和假手术组左右侧热痛阈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724,P=0.001;F组间=237.012,P<0.001).CCI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NR2B蛋白阳性区积分光密度为(26224.32±2182.00),明显高于CCI假手术组(16572.52±2013.67)(t=8.652,P=0.005).结论: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 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90 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30)、神经病理性痛组( 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 =30),利用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复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大鼠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 天,每天腹腔注射50 μg/kg 右美托咪定,1 次/d,其他两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3 d(T1)、术后7 d(T2)和术后14 d(T3)对造模大鼠热痛阈(TWL)和机械痛阈(MWT)进行测定,分别于T1、T2和T3时测定完TWL和MWT后,处死并取脊髓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COX-2 mRNA和c-fos mRNA 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均缩短,MWT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 均延长,而MWT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 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枢痛觉敏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COX-2 和c-fos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AC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NAC组和NS组大鼠采用Bennett and Xie模型行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NAC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NAC300 mg/kg,NC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时以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的情况,以热痛阈作为痛觉过敏反应的指标,比较NAC组与NS组神经元凋亡及热痛阚的差异.结果 术后1、3、7、10 d,Sham组大鼠的热痛阈显著高于NAC组和NS组(P值均<0.05),NAC组又显著高于NS组(P值均<0.05).术后7 d,NAC组和NS组的脊髓SOD水平降至最低,分别为(20.099±5.265)和(21.171±7.616)U/mg,均显著低于Sham组的(35.088±3.616)U/mg(P值均<0.05),其余时间点各组脊髓SOD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ham组大鼠脊髓caspase-3的表达较少,NAC组和NS组大鼠脊髓Ⅰ、Ⅱ层caspase-3阳性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但NAC组明显少于NS组.NAC组的神经元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Sham组(P<0.05),但显著低于NS组(P<0.05).结论 NAC可抑制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同时也可缓解热痛觉过敏反应.NAC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两种痴呆动物模型,拟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衰老加海马内注射Aβ_(1-40)复合造模方法制成AD大鼠模型;应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成VD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痴呆模型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和Y-型水迷宫行为学试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两种模型大鼠均发生了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即AD大鼠安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延长更明显,而逃避频率减少次数,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制备的两种痴呆动物模型具有较好仿真人类AD和VD的特点;两种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