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焦磷酸钠为酯化剂制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并探讨PH值、温度、时间、磷酸盐用量和催化剂等对产品取代度、反应效率和粘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产品进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2.
低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焦磷酸钠为酯化剂制取低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并探讨pH值、温度、时间、磷酸盐用量和催化剂等对产品取代度、反应效率和粘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产品进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3.
交联酯化淀粉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小麦淀粉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和醋酸酐酯化修饰处理后粘度特性的变化,指出了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和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并得出获得高粘度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交联剂用量0.27%,交联时间3.3h,交联pH10,反应温度25℃,酯化剂用量6%,酯化pH8.9。  相似文献   

4.
交联酯化淀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小麦淀粉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和醋酸酐酯化修饰处理后粘度特性的变化,指出了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和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并得出获得高粘度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交联剂用量0 27%,交联时间3 3h,交联pH10,反应温度25℃,酯化剂用量6%,酯化pH8 9.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盐酸为催化剂,在干法条件下合成硬脂酸淀粉酯.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产品取代度(DS)和反应速率(RE)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硬脂酸淀粉酯的适宜工艺条件:盐酸用量(淀粉干基)0.05%、体系含水量20%、硬脂酸添加量(淀粉干基)3%、反应时间180 min、反应温度150℃,得到取代度为0.013 8的产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获得取代度为0.014 2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 ℃,反应时间2~3 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7.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钾引发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高锰酸钾引发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与淀粉的用量比、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pH值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通过对5个单因素的实验得到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引发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9.
糖化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葡萄糖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主要研究酶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木薯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反应温度对制备的微孔淀粉性能影响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当糖化酶用量为2.0%、温度为50℃、pH值为4.87、反应时间为16 h时制备的木薯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最佳;木薯微孔淀粉对柠檬黄色素、油脂的吸附性能远远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0.
精馏分水—锅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顺酐为原料,磷钨酸为酯化催化剂,一种含溴的氧化剂为异构化催化剂,通过精馏分水,一锅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考察了酯化时间、酯化催化剂用量、酐醇摩尔比、异构化催化剂用量、异构化温度、异构化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顺n(酐)∶n(甲醇)=1∶8,磷钨酸的用量为顺酐用量的6%,酯化回流4h,蒸出过量甲醇,然后加入顺酐用量1.6%的异构化催化剂,在95~105℃温度下反应30min,产率超过77%。精馏分水法较好地解决了甲酯化反应去水的问题;所采用的酯化催化剂和异构化催化剂对设备腐蚀较小,产品后处理简单,无三废。并且探讨了异构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柠檬酸、正丁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合成条件,产品收率达97%.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催化剂,用梯度升温法,酸醇直接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丙酯。同时对酸醇摩尔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酯化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5:1,催化剂用量1.5mmol,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05℃,平均酯化率可达85%,还对产品进行了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催化剂,醇酸直接酯化制备尼泊金甲酯的方法。同时对影响酯化反应因素的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酯化条件是:醇酸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1.13mmol;反应时间4h。平均产率可达86%,还对产品进行了熔点测定和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制备尼泊金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十二烷苯磺酸为催化剂,醇酸直接酯化制备尼泊金甲酯的方法,同时对影响酯化反应因素的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酯化条件是:醇酸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1.13mol;反应时间4h平均产率可达86%,还对产品进行了熔点测定和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5.
催化合成缩水甘油月桂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桂酸为起始原料经皂化、酯化等步骤合成了缩水甘油月桂酸酯,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反应采用两步法,酯化反应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以甲苯作为溶剂,n(环氧氯丙烷)/n(月桂酸钠)为2∶1;反应时间以3 h为宜;酯化温度为100℃;相转移催化剂TBAB的用量为月桂酸钠的0.05.产率达95%以上,所得产品常温下为浅黄褐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但溶于无水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6.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油酸(O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减压酯化的方法合成了具有润滑性能的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通过比较酯化率和产品最终颜色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优化条件: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量的1%(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50℃,投料酸醇摩尔比OA/TMP=3.0∶1,反应时间为3 h.在此优化条件下,重复试验OA的酯化率均在95%以上,产品的收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质活性炭固载,用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油的模化物乙酸和乙醇进行催化酯化反应。考察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固定乙酸用量为0.2mol,反应液微沸时,当醇酸摩尔比为2.8:1,催化剂用量1.0g,反应时间2h,乙酸酯化率接近87%时,且最佳条件下的实验重复性良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也可用于生物油的催化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HZSM-5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乙二胺为模板剂,偏铝酸钠为铝源,硅溶胶为硅源,在静态水热合成的条件下合成了ZSM-5分子筛,并对此分子筛进行XRD、SEMI、R表征。以此分子筛为催化剂,乙酸、正丁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考察了影响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催化剂有催化活性高、性能稳定、与产品易分离、后处理简单、无腐蚀、易回收等优点。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0.5 g。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二胺为模板剂,偏铝酸钠为铝源,硅溶胶为硅源,在静态水热合成的条件下合成了ZSM-5分子筛,并对此分子筛进行XRD、SEMI、R表征。以此分子筛为催化剂,乙酸、正丁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考察了影响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催化剂有催化活性高、性能稳定、与产品易分离、后处理简单、无腐蚀、易回收等优点。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0.5 g。  相似文献   

20.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邻苯二甲酸酐与异辛醇为原料,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二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为硫酸氢钠,用量为1.0 g,反应时间为2.5 h,邻苯二甲酸酐与异辛醇物质的量的比为1∶2.15,二甲苯带水剂为40 mL时,酯化率在99.3%以上.通过折光率、红外光谱分析、核磁氢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效果好,用量少,酯化率高,环境污染小,价格低廉易得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