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描述了曹娥江的自然地理概况、并且从该流域的水系分布重点分析了该流域的降水特性分布、径流特性.从而在水利工程、蒸发、洪水等多个水利水文的相关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曹娥江的水文特性.同时在分析水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相关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平河流域为一个小流域,地处暴雨高值区,站点最大的年降水量达2742.1mm.降水守间分布不均匀,上游地区为山区,降水量大,其余地区降水帚较小.流域周围地区的地势比较开阔,水蒸汽易于散发,蒸发量比较大,最大的年蒸发量达1022.4mm;多年平均最大蒸发量为7月份,达167.4mm.洪水涨落迅速,小流域的洪水特性非常明显.多年平均最大径流量发生在6月份,达1.06亿m^3,多年平均最小释流量是1月份,仪为0.143亿m^3.  相似文献   

3.
4.
结合1952-2000年水文实测资料,从降水、径流、暴雨洪水、泥沙、水温、蒸发等水文要素出发,对分水江流域的水文特性做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口上水库历年观测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口上水库流域降水量、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特性,研究了口上水库流域洪水水文特性及水库水质变化规律,可为水库防洪调度、兴利调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本论述黑龙江流域水文特性的专著郭大本(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水利高等专科学校)编者按:这是作者为罗凤莲编著的《黑龙江流域水文概论》一书撰写的序,标题系编者所加。撰书修志,是盛世之事,往可以告慰先人,来可以激励后辈,是一件承前启后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7.
乌苏里江流域水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乌苏里江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概况,主要支流的水文特征,分析了乌苏里江的洪水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概念性新安江模型、水箱模型以及半分布式的TOPMODEL模拟了金溪流域的水文过程,并比较了3种模型对日径流过程和场次洪水过程的模拟结果与精度。结果表明:各模型模拟1992—1993年日径流过程的Nash效率系数都大于0.7,净雨深相对误差都小于15%,说明各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该流域的日径流过程,新安江模型和水箱模型的模拟精度较TOPMODEL的略好。选择两场洪水,比较3种流域水文模型模拟场次洪水过程的精度,发现3种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的洪水过程与实测过程总体上相贴近,且单峰洪水模拟结果相对多峰较好,洪量和洪峰的相对误差都小于20%,满足洪水预报精度要求。3种模型在金溪流域日径流过程和场次洪水过程模拟中的结果表明,水箱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的表现略优于TOPMODEL的。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水阳江流域(宣城段)为例,利用SWAT模型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model,CMADS)驱动SWAT模型对2010—2017年月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分析“林长制”背景下的水文响应。模拟结果表明:CMADS数据集在研究流域适用性良好且模型不确定性低;在流域内近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区域内设置不同比例耕地或草地转化为林地的12种不同水文情境,结果表示,在12种情境下,流域蒸散发和深层渗透均增加,地表产流均减少。推行“林长制”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森林流域水文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研制了降雨径流过程的数学演算体系和计算模型,并用于分析预测小流域森林采伐和造林所引起的径流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皆伐使径流量和洪蜂增大,造林使之减小,而当雨量非常大时,这些效应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个著名的概念性模型,从模型结构的水源划分、产流机制、汇流计算及产流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考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选择4个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研究表明:各模型径流成分基本一致,但划分技巧不尽相同;各模型均包含蓄满机制,个别还考虑了超渗机理;汇流计算基本采用传统的方法,如单位线法、马斯京根法、线性水库法;只有TOPMODEL和新安江模型考虑了产流空间差异性问题.应用结果表明:产流机制对各模型的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蓄满模型在湿润地区效果更好,而在半湿润地区,同时考虑了超渗机理的模型比其他模型适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6年、2006年和201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滇中星云湖地区具有坝区、半山区、山区典型性的江城镇、九溪镇、安化乡三个集镇中心地为研究区,遥感解译获得三个时段土地利用状况,分析1996—2016年期间的集镇聚落用地变化特性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聚落用地面积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大,聚落规模空间扩张明显;尽管三个典型集镇聚落用地规模大小次序为江城镇九溪镇安化乡,即坝区半山区山区,但各聚落用地的年平均扩张变化特性则表现为山区坝区;各典型集镇聚落建设用地时空变化主要受其具体地形自然条件和交通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驱动;综合遥感与GIS技术在滇中星云湖流域典型城镇用地变化监测及分析应用,对于深化探讨滇中高原山区人地关系问题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与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气候区7个典型城市的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气候区可再生能源分布;以二层建筑为参考建筑,利用Energy Plus软件模拟分析7个典型城市的建筑能耗,设计不同气候区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基于标准额度补贴和额度减半补贴对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成本的影响,得到不同气候区经济最优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可再生能源分布及建筑能耗差异较大;补贴额度减半对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电成本影响较小,对可再生能源系统成本优化没有影响;哈尔滨经济最优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为2 kW光伏组件、35 k W风力发电机及6 k W逆变器,发电成本41 063元/a,广州的为6 kW光伏组件、0 kW风力发电机及2 kW逆变器,发电成本49 131元/a。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适合江苏沿海地区大空间装配式建筑自然通风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大空间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盐城某歌剧院建筑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平面呈中轴对称时,东西南北向的长度比约为5:5:1:3为佳,使得整个建筑物又长又窄,成一个梯形.这种手法会让左右两边的距离差别少,空气舒适度差别不大.在曲面墙体上,位于其中轴位置一侧设有通风窗,这种空间开放度和大空间建筑平面形式适合江苏沿海典型气候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在全面综述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一个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并用来模拟小流域的降雨径流时[空变化过程,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结果,论文分为模型结构和应用检验两部分,本文论述模型结构和数值解法,详细分析植物截留,蒸散发,融雪,下渗,地表地下径流方向和洪水演进等水文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综述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提出和建立了一个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 ,并用来模拟小流域的降雨径流时空变化过程 ,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论文分为模型结构和应用检验两部分 .本文论述模型结构和数值解法 ,详细分析植物截留 ,蒸散发 ,融雪 ,下渗 ,地表地下径流方向和洪水演进等水文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二元演化流域水文模型对流域下垫面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基于二元演化匠流域水文模型,把重点放在考虑人类活动对流域下垫面状况改变的条件下,流域产流特性的演变情况。提出一个假设:对任何一类流域下垫面,其水文响应(降雨径流关系)是固定的,不会因其面积,位置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寻找每一种下垫面的水文响应。根据这个假设,提出建立基于二元演化模式的流域水文模型的3种方法:实验法,统计法,水文模型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SCS模型桥河流域不同时期的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湖北省漳河灌区桥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1966—201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将SCS模型改进后应用于流域的产汇流计算,并分析该流域不同阶段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洪峰流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下,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了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也说明了加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候区淡水源热泵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表水水源热泵的应用特点,对系统高效应用的条件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中国各气候区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其应用条件进行了地表水水源热泵的可行性分析.针对目前的气候分区,从水温和水质等方面对该气候区的水源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水源热泵的基本使用要求,提出了优先选用水源热泵系统的气候区.根据部分气候区的实际测试数据,以及各气候区的暖通空调方式,综合水源热泵的使用特点和方式,提出了各气候区采用地表水源热泵系统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