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洪泽县人民医院(223100)汤雅顺关键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法则。今从临床实践中选出几则病例,以阐明这两种治则运用的规律特点。1失音的同病异治例1.陈某,男,56岁。1990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体...  相似文献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是辨证施治的精髓。不仅临床应用广泛,而且对于开展中西医结合,探讨病与证的规律联系,提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水平,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异病同治的机理试析如下:异病同治的理论依据在临床上不论哪种病因所致何病,只要同证,病机一致,就能用同一方法治疗,此谓异病(同证)同治。“病”是“证”产生的基础,“证”是“病”的产物,是中医对于某一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上对疾病的治疗,如以“病”为单位而言,一般是“同病同治”“异病异治”。例如疟疾、痢疾二病,对它各有一套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措施。但在中医治疗学上,还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这一特点,是中医对疾病的诊疗原则——辨证施治——所决定的。因为中医对疾病诊疗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证”上,它既不同于辨病治疗,又不同于对症治疗。因此,我们在谈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时,决不能脱离辨证施治这一前提。实质上,它是辨证施治的必然结果。最近时期,浏览了部分有关中医方面的杂  相似文献   

5.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它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之精华。现在有些文章谈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时,对“病”的概念模湖,中、西医病名混用,有的纯用西医病名,如:《中医学基础》78年版本科教材在叙述“异病同治”举例时:“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来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基于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异病同证同治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诊疗思维方式并进行讨论。结果:阐释了异病类证类治与方证相应、同病类证类治的关系。结论: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靶向治疗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同病异治是中医的基本治疗法则,它与靶向治疗有不谋而合之处。本文就中西医对靶向治疗和同病异治的认识基础加以剖析,指出其异同点,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异病同治理论源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得以广泛应用。张仲景灵活运用异病同治理论治疗临床各科疾病,从证入手,证相同,则治疗同,证有异,则治疗异。现代学者认为,异病同治理论的确立,要综合考虑疾病、证候、体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病证结合,中西结合,但归根要以证为变化的条件,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  相似文献   

9.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病,出现不同的证候(症状),又以不同的方法及药物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出现相同的证候(症状),可用相同的方法和药物治疗。千百年来,“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治病的普遍范式,深深印于每个医者之脑海中。  相似文献   

10.
在《针灸治疗学》教材总论中,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列为针灸的治疗原则之一。关于这一原则,我认为欠妥。所谓同病异治,就是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中医治病必须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的最大优点之一。正因为有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使中医临证能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片面性。指出“同病异治”不可忽视“同病同治”;“异病同治”不可忽视“异病异治”。认为临床治疗须将病因学治疗与发病学治疗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异病同治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中医异病同治的含义、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及证候微观指标的研究等方面,分析异病同治的内涵。结合具体研究项目,通过异病同治指导下开展中药复方干预多脏器纤维化研究,对在中医证候理论、中药复方研究等可能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大胆设想;并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为立论依据,通过研究提出中医关于多脏器纤维化的理论与异病同证同治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防治脏器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症、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疾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临床治疗入手,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过程中,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及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机体平衡过程中一系列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发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机理与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其中“锌”、“锰”的含量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中药不但是微量元素的补充,而且能提高机体对其利用率,而虚证病人的确存在着微量元素的代谢异常等,为提高和充实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哈虹 《国医论坛》2012,27(5):44-45
"同病异治"一语首见于《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相对性词语,并作为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色。"同病异治"一语在《素问》中有两种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两个法则,而同证异治的提法却很少见,在古籍当中也未见明确记载,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临床的角度,同证异治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应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且近年来陆续有所研究.现将近20年的有关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一语,首先见于《内经·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从此“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二语便常为医者所引用,并作为中医治疗学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中医对疾病的诊疗原则——辨证施治所决定的。关于“同病异治”的方法,一般认为,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别,所以必须运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治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作为辨证论治原则下的常用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突出中医特色,超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又反映了“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片面性。本着发展祖国医学的观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讨论,并使之完善。“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只要出现相同的病机,即可采用相同的治  相似文献   

19.
1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概意  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不同疾病用同一方法治疗此原则是根据病机的异同而定,即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1.1 同病与异病 所谓同病与异病是针对临床主要病症而言,不包括病机成分。同病即临床表现出的相同症状之病症,可由不同病机所致。异病即临床表现不同症状的病症可由相同的病机导致。1.2 同治与异治 主要根据病机的异同决定,故掌握病机为重要环节之一。1.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临床意义 此为针灸临床中的两种治疗原则。医师主要基于此选择穴位和施针手法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证、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