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沛县也是江苏省煤炭主产地和华东地区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年产煤炭量占全省的69%。然而,煤炭在为沛县带来丰硕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治理的难题。煤从地下一点点地被开采了出来,地却一点一点地向下陷,坑洼不平、积水成湖,原本生活的乐园,成了沛县人深恶痛绝的"塌陷湖"。塌陷地里"种"光伏沛县地处高潜水位的平原地区,一般地表下沉1米左右就会出现季节  相似文献   

2.
黄河北煤炭矿区为鲁西煤炭基地最后一块整装后备资源,阳谷茌平煤田和黄河北煤田其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的岩移参数,对山东省黄河北矿区内上组煤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陷总面积达到3 724.5 km~2,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其中,阳谷茌平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5 455 mm,地表沉陷面积为1 188.0 km~2;黄河北煤田最大下沉深度为2 976 mm,地表沉陷面积为2 536.5 km~2。地表沉陷预测结果与多年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对照,煤炭开采会造成1 091.5 km~2季节性积水区和62.3km~2的常年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地面、地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危害,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裂缝、不同坡度耕地、大型塌陷坑等可分别采取黄土填堵、大型设备平整、退耕还林、煤矸石充填、修复为鱼塘等治理措施。该文对下一步黄河北矿区开发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的规划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淄川区矿产资源丰富,伴生、共生矿较多,矿产资源组合好,煤炭、耐火材料、紫砂、陶土、铝土矿、石灰石、铁矿石、石英等储量大,分布广。矿产资源的长期开采引发的地表采空塌陷面积约60km2,危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对农田造成破坏。该文对淄川区采空塌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采煤塌陷及地表岩层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煤矿开采塌陷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了降低因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分析了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损毁特点,研究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的途径,为采煤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沛县也是江苏省煤炭主产地和华东地区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年产煤炭量占全省的69%。然而,煤炭在为沛县带来丰硕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治理的难题。煤从地下一点点地被开采了出来,地却一点一点地向下陷,坑洼不平、积水成湖,原本生活的乐园,成了沛县人深恶痛绝的“塌陷湖”。  相似文献   

7.
大通煤矿是青海省开发最早、规模较大的煤矿,为青海省工业和民用煤炭供应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历经百年开发之后,矿区出现地表大范围沉降、房屋建筑毁坏、农田塌陷导致弃耕、煤矿弃渣矸石压占土地等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水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查明了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这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塌陷区土地复垦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大柳塔双沟采煤塌陷区为试验区,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采煤塌陷条件下的包气带土壤水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煤塌陷造成塌陷区土壤层位在垂向上倒置、重组,引起土壤粒度、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使塌陷区土壤含水量比非塌陷区显著降低,在不同深度层(0~60 cm)分别减少14.2%~21.9%;在垂向分布上塌陷区土壤水分也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其离散系数在不同深度(0~60 cm)与非塌陷区的差值在19.2%~50%之间。根据试验区0 cm、20 cm、40 cm、60 cm四个层面土壤含水量的Kriging插值等值线图显示,土壤含水量低值区均位于塌陷区内的塌陷坑部位,证明地表的地裂缝、塌陷坑、塌陷洞等塌陷形态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颇为显著。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降低、空间变异性增强直接导致了地表植被生存环境的恶化,地表景观被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总体呈好转趋势,1986—1996年是矿区沙漠化好转的主要时期,主要因为该时期煤炭开采规模较小,采空塌陷区增加缓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矿区因煤矿采空所形成的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但采空塌陷至少对严重和中度沙漠化土地的影响微弱;1996年以来,随着煤炭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塌陷区面积呈指数增长,但土地沙漠化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煤炭资源开发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和裂隙、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以及地表径流减少等,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湿地植被的演替,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影响矿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而不是矿区生态特征和采空塌陷因素。设立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资源丰富,黄金、铁、铜、石油、煤炭等资源富饶。曾几何时,我省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奉献,让我们引以自豪。但如今我们这个资源大省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我省东部地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等19个市县)小煤矿乱采滥挖的地方,安全事故接二连三,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污水横流,地表塌陷,满目疮痍的景象实在令人心痛不已。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塌陷不仅造成耕地破坏,还会引发生态环境破坏及基础设施建设损毁,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快速摸清底数,进而理清责任并分类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借助遥感技术和DEM高程差异特征形成一套快速调查采煤塌陷地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重点调查地表在一定时期高程损失0.5m以上、且损害人民生产生活的采煤塌陷区域。通过研究,摸清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位置、规模、损毁程度及土地用途等基本情况,并建立了采煤塌陷地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武义县是著名的“萤石之乡”,具有近百年的萤石矿开采历史。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形成了大量的地表、地下采空区,采空区巷道达几十万米,由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屡屡发生。交通干线330国道杨家段地下采空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永康-武义公路路基已发生过小规模塌陷;余山头、鱼形角等采空区地面塌陷导致大片良田因地面塌陷而无法耕种;溪里温泉度假区地面塌陷坑在不断扩大;2005年5月,深塘工业开发区建设场地发生地面塌陷。上述种种,严重地威胁包括采空区在内的周边农田、公路交通、旅游点、居民生活环境及人身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了解萤石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为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关于煤炭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某权威部门在山西省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国有煤矿每采出1吨煤平均实际动用2.5吨的煤炭储量,每挖1吨煤损耗2.4吨的水资源。据估算,每采1吨煤约损耗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等土矿产资源达8吨。近年来山西省煤炭开采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等损失折合人民币约300多亿元,即每生产1吨煤需要付出70多元的隐性代价。  相似文献   

14.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为基础,确定了区内复垦模式包括"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和"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对比分析了复垦模式间的优缺点;研究了不同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该文认为济宁市、泰安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菏泽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在传统复垦模式下,对研究区内采煤塌陷程度较轻、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适宜采取土地平整法、疏排水法、削高填法低、充填法、生物修复法等复垦技术措施,对无法复垦治理为耕地的重度塌陷区,建议综合采取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等复垦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枣庄地区塌陷的影响因素,认为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力梯度的大小,而且其导致的地表积水使得上部荷载增加,抗塌力降低;水位降深越大,水力梯度也将增加,潜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头差变大,补给造成的渗流场较强,使地下水动力条件增强,塌陷数量也相应增加。该文根据区内塌陷的成因分析了枣庄岩溶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情况下不会发生塌陷,但若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或遇到强干旱年份,塌陷是极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全市含煤面积392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4%。同时,塌陷地面积也以每年2万多亩(预计塌陷高峰期2010年~2030年将达到3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已形成采煤塌陷地20多万亩,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土地塌陷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2010年全市塌陷面积将超过30万亩,2030年超过100万亩,2050年将突破400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7.
1基本做法 肥城市地处山东中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自1958年建矿以来,先后有13座煤矿建成投产。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的地形地貌。塌陷涉及肥城市4个镇71个行政村,总面积5000hm^2。由于地面塌陷,交通、水利、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粮田成为沼泽水域,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受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1黄兰煤田地质环境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1主要地质环境问题1.1.1煤炭开采对地表破坏严重进行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用来修筑道路、固定井架、建设贮煤场及必须的生活设施,以保障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据调查,一个矿山企业平均占用土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底,投资800万元的南丹大厂100号矿体新州地表塌陷坑治理工程启动,4次大塌陷形成的从新州地表延伸到350米水平的深30多米。  相似文献   

20.
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是对因采煤造成地表塌陷沉降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使塌陷的土地恢复其农业可利用性的复杂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该文结合兖州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对在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