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昱 《新中医》2017,49(11):15-17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脂异常合并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低脂饮食,予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以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后,2组TC、TG、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G外,治疗组TC、LDL-C、hs-CRP、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IM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脂异常合并CAS患者能增强调脂效果,延缓、逆转CAS进展,增强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龚炳  李飞泽 《新中医》2020,52(24):54-56
目的:观察益气调脂汤联合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0 例气虚痰瘀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各 40 例,2 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益气调脂汤。2 组疗程均为 12 周。比较 2 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Crouse 斑块积分、血脂和血浆脂联素(ADPN)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 IMT、最大斑块面积、Crouse 斑块积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1),2 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ADPN 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1);治疗后,治疗组 IMT、Crouse斑块积分、TC、LDL-C 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ADPN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调脂汤联合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斑块能更有效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厚度,改善患者血脂和提高血浆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脉降脂汤治疗。比较两组斑块体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观察组斑块体积、颈动脉IMT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L-C、TG、T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CAS斑块可改善血脂,降低颈动脉IMT,缩小斑块体积。  相似文献   

4.
陈铃  胡孝刚  陈徐彬 《新中医》2021,53(18):45-4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冠心宁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 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宁片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变化,并统计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9.8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IMT、最大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MT、最大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研究组IMT、最大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TG、TC、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04%,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冠心宁片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颈动脉斑块,改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TC、TG、LDL-C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IMT、斑块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具有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通脉汤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浊通脉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并监测患者血压。结果:治疗后两组IMT变薄,斑块个数减少,斑块面积缩小(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P0.01);治疗后两组TG,TC,LDL-C和HDL-C异常例数均比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TG和HDL-C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APN和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化浊通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脂代谢,减少斑块个数,缩小斑块面积,这将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中医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中医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在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其调脂作用弱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型患者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3、6个月后判定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 0%、90. 0%,均高于对照组的64. 0%、76. 0%。两组治疗6个月IMT及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IMT、Crou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血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6个月较本组治疗3个月患者TC、TG、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降脂通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加用降脂通脉汤。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通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63-166
目的探究健脾降浊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67例高脂血症患者,均由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33例)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34例)健脾降浊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肝肾功能指标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34/34)高于对照组(87.88%,29/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中医症状积分、甘油三酯(TG)、总胆固(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肌酐(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肾功能指标、IMT及斑块面积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中医症状积分、TG、TC、HDL-C、LDL-C、Cr、BUN、AST、ALT、IMT及斑块面积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肥胖、头重、胸闷气短、眩晕、肢麻沉重、纳呆口黏等中医症状积分、TG、TC、HDL-C、LDL-C、Cr、BUN、AST、ALT、IMT及斑块面积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2.94%,1/34),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道不适,4例肝肾功能异常,2例肌酸激酶异常,不良反应率为(24.24%,8/33)(P0.05)。结论健脾降浊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佳,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症状改善,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田参术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脾虚痰瘀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硬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硬化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po q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田参术汤。治疗1个疗程共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TC和LDL-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TG和HDL-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与斑块面积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丹田参术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较单纯西药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能明显降低TC、LDL-C,明显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缩小斑块面积,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拜阿司匹林对高脂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脂血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金三角”方案(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测定患者晨起空腹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 IMT)及斑块数量、面积。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浆Hcy、hs-CRP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c IMT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金三角”方案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浆Hcy、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加中药降脂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肝肾功。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显著降低TC和LDL-C,但对TG作用不明显。阿托伐他汀钙片+中药降脂方治疗,能显著降低LDL-C和TC、TG,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1年后脑梗死的再发生率,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IMT)、hs-CR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脑梗死再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G、TC、LDL-C及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具有缓解高血脂症、抑制动脉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七味三芎汤,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和延缓斑块进展、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滋潜通脉颗粒,对照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TG、LDL-C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 将164例颈AS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4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B组50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C组60例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3组均予低脂饮食,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对各组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组血清hs-CRP、MMP-9均明显降低(P均<0.05);A、B组HDL-C明显增高(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②治疗后,A、B组HDL-C明显高于C组(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A组hs-CRP、MMP-9及颈动脉IMT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均有抗AS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常规控制危险因素,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斑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斑块积分、脑血管事件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0%,对照组为4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头身困重、头刺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略升高(P0.05);2组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治疗组左右侧斑块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均未发生脑血管事件。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化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斑块积分,降低血脂水平,有效预防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