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通过建立Transwell共同培养体系,模拟Bodyen小室,观察不同内皮表型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迁移的影响,探讨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迁移的作用.方法建立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下室和上室,检测不同内皮表型对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α-SM-actin mRNA 表达及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内参照相比,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α-SM-actin mRNA表达增加,而对数生长内皮细胞使平滑肌α-SM-actin mRNA表达明显减少.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存在少量迁移,对数增殖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比对照组增高约4倍(P<0.01),而融合生长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仅为对照组的0.5倍(P<0.05).结论内皮细胞表型不同,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增殖期内皮明显减少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α-SM-actin mRNA 的表达、促进平滑肌表型向合成型转换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武晓静  黄岚  赵刚  晋军  张波  宋明宝  蒋世忠 《高血压杂志》2003,11(5):473-475,T001
目的 观察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迁移的作用。方法 建立Transwell共培养体系 ,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下室和上室 ,检测不同内皮表型对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α SM actinmRNA表达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与内参照相比 ,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α SM actinmRNA表达增加 ,而对数生长内皮细胞使平滑肌α SM actinmRNA表达明显减少。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存在少量迁移 ,对数增殖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比对照组增高约 4倍 (P <0 0 1) ,而融合生长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仅为对照组的 0 5倍 (P <0 0 5)。结论 内皮细胞表型不同 ,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增殖期内皮明显减少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α SM actinmR NA的表达、促进平滑肌表型向合成型转换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是否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换.方法 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和鉴定来源于人体的主动脉VSMCs.通过CCK-8检测CPFX干预最佳浓度和时间.随后将VSMCs分为4组:对照组、CPFX组、血管...  相似文献   

6.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换、迁移、增殖,进入血管内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就当前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共培养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VSMCs直接种植于培养板表面,VECs则种植于与VSMCs相对的浮胶底面。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鉴定VECs和VSMCs,RT-PCR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VECs呈铺路石样形态,vWF染色阳性。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s免疫荧光染色α-SMA呈阳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48h共培养组VSMCs的合成表型相关基因CRBP-1、Smem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分别为1.4倍、1.5倍;72h达到峰值,分别为1.7倍、2.1倍,96h开始下降;共培养组中收缩表型标记物Smoothelin-B和SM-MHC的基因表达水平在48h、72h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96hSmoothelin-B却高于单独培养组。单独培养组上述各基因的变化趋势不变或保持稳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M-MHC蛋白表达在共培养组中96h后从下降转为升高(P<0.05)。结论在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向合成型转化,96h后促进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8.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具有重要且可能是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文章复习了近年动脉粥样硬化病损内膜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源、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及鉴别不同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标志性分子,以期为深入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对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及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猪原代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进行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Cx43、Cx40、α-SMA、S100A4蛋白和mRNA表达;然后应用Cx43阻断剂进行干预,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PDGF-BB促进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细胞形态由纺锤型(S-SMC)向长菱形(R-SMC)转变,同时伴随Cx43表达上调,而Cx40表达明显下降;通过反义RNA降低Cx43表达,这种变化受抑制,并且纺锤型(S-SMC)平滑肌细胞保持原有形态,同时表达α-肌动蛋白。结论抑制Cx43表达可以抑制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表型的转换,提示Cx43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自噬的影响以及自噬对细胞表型转换的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VSMC,用10~(-6)mol/L AngⅡ作用VSMC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以观察AngⅡ对VSMC自噬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及AngⅡ组的自噬小体。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抑制剂3-MA和Baf-A1干预后对AngⅡ诱导自噬及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使用siRNA抑制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qRT-PCR检测转染后Atg7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iRNA Atg7后对LC3-Ⅱ及细胞表型蛋白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AngⅡ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LC3-Ⅱ表达,自噬抑制剂3-MA抑制AngⅡ促LC3-Ⅱ的表达作用,而Baf-A1则增强AngⅡ促LC3-Ⅱ的表达作用,两种自噬抑制剂均可抑制AngⅡ促VSMC表型转换作用。转染siRNA Atg7后显著抑制AngⅡ促LC3-Ⅱ的表达作用,并可抑制AngⅡ促细胞表型转换作用。结论 AngⅡ促进VSMC从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可能是自噬依赖性的,抑制自噬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表型转换。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并由多种因素诱导的慢性疾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迁移对As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促进斑块的生成及诱发斑块的不稳定等。VSMC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换是其增殖和迁移的基础,维持VSMC的收缩表型,抑制其合成表型的形成有助于抑制其异常增殖和As斑块的形成。心肌素作为VSMC收缩标志基因的关键转录因子,能与血清反应因子结合来激活VSMC收缩标志基因的表达。多种功能因子,如雌激素受体α、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croRNA等,都可以与心肌素联合作用调节血管的功能并抑制VSMC的表型转换;多种作用途径,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等信号通路,可增加心肌素表达,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因此,心肌素在As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调控心肌素影响VSMC的表型转换可能成为未来治疗As乃至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血管钙化是血管壁中钙盐沉积的过程,导致血管硬化和失去弹性。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疾病患者。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其中平滑肌细胞的成骨转换是重要事件之一。这些细胞在钙化过程中释放钙离子,导致钙盐的沉积,形成钙化斑块。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高磷、高钙水平及氧化应激、机械应力等。此外,中医药研究在减轻血管钙化方面显示出潜力,例如灵芝孢子粉和其衍生物,三七、黄芩素、根皮素、雷公藤甲素等。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和干预血管钙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并揭示了一些潜在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未来治疗血管钙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传代培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确认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表型的最佳指标。方法选择以未经培养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第4代血管平滑肌细胞作对比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22α、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和骨桥蛋白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确定其表型转换特征及各表型指标的区分效能。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未经培养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中肌丝分布丰富、均匀,并可见到收缩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典型结构—密斑,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相对较少;而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中肌丝明显减少,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明显增多。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且广泛,而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α肌动蛋白染色明显变浅、稀疏。第4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骨桥蛋白mRNA表达量较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显著增高(P<0.01),肌动蛋白22α mRN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较原始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但差异不大,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RNA表达量较未经培养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升高(P<0.05)。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至第4代,即可从典型的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很容易去分化的细胞。电镜形态观察α肌动蛋白和骨桥蛋白在两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差异,可作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区分的有效标志。而肌动蛋白22α和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的表达在两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虽有一定的差异,但重叠较大。  相似文献   

14.
张斌  谢满江 《心脏杂志》2019,31(2):190-194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外界环境因素变化时可发生“收缩表型”和“合成表型”之间的转换。VSMCs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后修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众多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关键起始步骤。研究证实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缺氧、机械应力等因素能够调节VSMCs的表型转换。此外,microRNAs被证实广泛参与了VSMCs表型转换的调节,特别地是存在一类microRNAs可以感受细胞外力学因素的改变从而参与调节VSMCs的表型转换。航天飞行中,微重力环境可通过力学敏感性microRNA调控脑动脉VSMCs的表型转换,最终导致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功能的失调。因此,力学敏感性microRNA可为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功能失调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对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表型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的人PASMC株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A组)、溶媒组(B组)、10%胎牛血清干预组(C组)、atRA干预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001μmol/L(D组)、0.01μmol/L(E组)、0.1μmol/L(F组)、1μmol/L(G组)、10μmol/L(H)组的atRA,干预24 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JWA基因mRNA表达,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用RT-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内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SM-α-actin)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人PASMC内JWA mRNA表达量A、B、C组分别为0.125±0.014、0.164±0.018、0.164±0.0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组(0.326±0.018)、E组(0.440±0.033)、F组(0.460±0.040)、G组(0.589±0.024)、H组(0.821±0.050)分别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迁移细胞数C组为(30.4±7.4)个/高倍视野(HP),与A组[(7.2±1.9)个/HP]、B组(6.8±2.3)个/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D组[(21.8±2.9)个/HP]、E组[(17.2±2.3)个/HP]、F组[(14.4±3.5)个/HP]、G组[(12.6±3.4)个/HP]、H组[(8.8±2.4)个/HP]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G、H组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内SM-α-actin蛋白表达量C组为0.219±0.018,与A组(0.319±0.011)、B组(0.325±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组(0.328±0.016)、F组(0.386±0.025)、G组(0.442±0.017)、H组(0.501±0.018)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F、G、H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细胞内SM--αactin mRNA表达量C组为0.144±0.009,与A组(0.299±0.023)、B组(0.296±0.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D组(0.487±0.014)、E组(0.501±0.020)、F组(0.611±0.018)、G组(0.774±0.013)、H组(0.851±0.026)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atRA能诱导人PASMCs内JWA基因表达增加,使细胞表现为收缩表型,细胞迁移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再生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在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EC)再生是血管内膜损伤或剥脱后的主要修复方式。然而,Koo等[1]于1989年应用血管体外培养发现,球囊拉伤后再生EC存在功能紊乱,并促进了再狭窄病变的发生发展。近来研究表明,EC再生的过程不仅参与血管内膜的修复,而且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固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株(VSMC),以12.5 mg/L、25.0 mg/L、50.0 mg/L不同浓度胆固醇(CH)分别作用细胞24 h、48 h、72 h后,MTT法检测VSM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进入S期的数量;EDU试剂盒检测CH作用后细胞的DNA合成;划痕实验检测VSMC迁移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iR145的表达水平。结果 12.5 mg/L、25.0 mg/L、50.0 mg/L CH作用VSMC后可增加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进入S期的VSM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迁移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25.0 mg/L、50.0 mg/L CH可诱导VSMC DNA合成增加,并且明显降低miR-145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CH可诱导VSMC进入S期细胞增多,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增加细胞的DNA合成及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4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制作猪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模型,研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时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变化. 方法:将12只家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支架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进行假手术,不做其他处理.支架组家猪于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各置入裸支架1枚(微创Firebird).取30 d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发生再狭窄的血管段,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取中层平滑肌细胞培养,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Western blot测定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Cx40、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100钙结合蛋白A4 (S100A4)的表达. 结果:支架组血管内膜显著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以长菱形平滑肌细胞(R-SMC)为主,而对照组以纺锤形平滑肌细胞(S-SMC)为主;支架组Cx43、S100A4表达较对照组增强,Cx40、α-SM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SMC向R-SMC的转换可能参与了再狭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的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基质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过程,也是基质重建的过程,一方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另一方面又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使基质不和解,最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