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生存情况、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及便血。病理组织分类以腺癌为主。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74%,5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梗阻情况及肿瘤大体分型对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而肠壁浸润深度、病理Borders分级、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期输血治疗、术后有无辅助化疗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则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Borders分级、TNM分期、手术期输血治疗、淋巴结转移情况和p53蛋白表达是影响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结肠癌根治术中,适当结合放化疗对于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有一定作用。而TNM分期高、病理分级低、出现淋巴结转移、手术期接受输血和p53蛋白阳性的患者,则应在术后加强随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对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于东莞东华医院治疗的85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后可知,吸烟史、T分期、N分期、病例分级、术后放疗、浸润深度及局部复发均是影响舌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经分析,其中存在吸烟史28例、临床分期15例、病理分级13例、术后有放疗12例、浸润深度 0.8 cm 12例及存在局部复发18例。结论:吸烟史、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术后放疗、浸润深度及局部复发是影响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需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提高生存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0年来收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1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甲亢并甲状腺癌9例术中确诊,手术方式合理,愈后较好,3例术后病理确诊,其中2例行2次手术,1例未再手术治疗.随诊10年无甲亢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诊断较困难,B超术前提示甲状腺叶内结节,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确诊甲亢合并甲癌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中医证型与其临床资料、预后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分析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收集我院2010~2013年的68例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电话、邮件及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随访,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寻找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的中医证型与肌层浸润程度、组织分化程度、分期相关;中医证型、组织分化程度、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的中医证型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210例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从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激素受体及治疗手段(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内分泌药物选择、是否接受中医治疗)等因素对3年复发转移率进行单一因素影响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情况、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临床分期分析显示,与IIa及IIb期比较,Ⅲc期复发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肿物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3年复发转移率越高(P0.05)。治疗因素中,与非中医治疗比较,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1)。分层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c期、淋巴结转移9个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患者,中医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不同内分泌药物选择等因素与3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秦皇岛市工人医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244例住院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按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与否分组。分析复发与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与否的关系。结果Ⅰ~Ⅱ期与Ⅲ期、Ⅳ期患者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辅助用药与未用药对比,可以降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异症术后的复发率与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0年来收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1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甲亢并甲状腺癌9例术中确诊,手术方式合理,愈后较好,3例术后病理确诊,其中2例行2次手术;1例未再手术治疗。随诊10年无甲亢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诊断较困难,B超术前提示甲状腺叶内结节,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确诊甲亢合并甲癌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年龄、绝经、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合并症、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进行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83.7%;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为独立的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较晚、分化程度低、肌层肌肉深度大、存在淋巴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使患者远期生存情况获益。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以延长病人生命。方法:通过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15例病人分析术式、病理学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复发时间、复发部位等方面来判断预后及预防方法。结果:吻合口复发9例60%,盆腔会阴部复发5例占33.3%,腹壁复发1例占6.7%。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与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手术方式、局部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的无瘤操作,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侧甲状腺全切并峡部切除术治疗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实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15例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病人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并峡部切除术治疗效果。结果:病理证实189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26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均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癌病人均存活,无癌复发。结论:患侧甲状腺全切并峡部切除是治疗孤立性甲状腺结节一临床实用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性甲状腺癌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规范性功能性颈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阳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Ⅱ,Ⅲ、Ⅳ、Ⅴ,Ⅵ.Ⅶ区淋巴结.患者术后无耳后区皮肤麻木,无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并发症.结论:凡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施行功能性颈清术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保存功能及外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于术后2~6周接受131I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统计131I治疗的有效率、转移部位及治疗周期与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31I治疗之后,乳头状腺癌痊愈14例,好转6例,有效率83.3%;滤泡状腺癌患者痊愈8例,好转5例,有效率81.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131I治疗术后残存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31I治疗难度较低,副作用较小,总有效率较高,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的病因及其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诊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钙水平,探讨其病因并分析血钙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49例,发生率为(61 3%),其中无症状低钙血症32例(40.0%),明显低钙血症临床表现17例(21.3%).单纯口周和指(趾)尖麻木或针刺感6例(7.5%),同时具有手足抽搐表现11例(13.8%).给予支持对症及口服和(或)静脉补充钙治疗后1~5d缓解,平均3.7±1.2d.甲状腺癌术后血钙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恶性程度、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损伤及二次手术负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与病理组织学恶性程度、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损伤及二次手术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分型及其表现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卵巢相关病变。结果:63例患者中,浆液性囊腺瘤22例,粘液性囊腺瘤35例,其他类型6侧;30例行卵巢肿瘤标准术式(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3例行保守手术(卵巢囊肿剔除术10例,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23例);5年以上生存者29例,10年以上生存者15例,失访5例,4例复发,2例死亡;分期、手术范围、肿瘤标志物高低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早期多见,转移较晚,预后良好,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仍应保留其生育功能,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有些甲状腺癌临床确诊不易,特别是滤泡状甲状腺癌即使术中作冰冻切片有时亦难以确诊,仍需五蜡切片报告作出诊断。因此,甲状腺肿瘤首次手术范围常受到限制,待病理报告为甲状腺癌后则常需再次手术,此外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易复发,对其处理亦需再次手术。本文总结了我院1992年1月~1997年12月因甲状腺癌再次手术18例,对残留癌的原因,再次手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至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术后经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癌后再手术13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5例。年龄18~58岁,平均40.3岁。男4例,女14例。再次手术距第一次手术的时间为5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遂溪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对所有病例临床指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具体情况予以手术治疗,同时对比以及分析各种手术模式的具体预后情况。结果:给予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之后发现,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达到97.22%、94.44%、91.67%,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临床上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通常会受到肿瘤位置、B超诊断结果、术中冷冻切片情况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影响。同时,患者5年生存率和患者手术方式、年龄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并且手术方式还会对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治疗。方法:采用对比研究与总结回顾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104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评价再治疗疗效。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包括肿瘤部位、Dukes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复发的处理包括,再手术34例,改行Miles术15例,局部复发癌灶根治性切除17例,结肠造瘘术25例,会阴部转移癌局部切除13例,同时配合一定的放化疗和综合治疗。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5.77%(58/104)、41.35%(43/104)、32.70%(34/104)。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不良因素对于患者的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220 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病情、病理分型及治 疗意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全切术、患侧切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以 及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30 ~ 39 岁为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其 中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所占比例最高。全部患者中 163 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57 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为 0.6 ~ 3.6 cm,平均直径为(2.3 ± 0.2)cm。多数患者肿瘤直径≥ 1 cm。220 例患者中 25 例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115 例 患者采用患侧切叶+峡部切除法,50 例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0 例患者采取患侧腺叶+峡部 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四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4.00 %(21/25)、90.43 %(104/115)、92.00 %(46/50)及 86.67 %(26/30)。 结论:甲状腺癌多发于中年群体,常见的类型为乳头腺癌及滤泡状癌,在治疗过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220 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病情、病理分型及治 疗意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全切术、患侧切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以 及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30 ~ 39 岁为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其 中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所占比例最高。全部患者中 163 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57 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为 0.6 ~ 3.6 cm,平均直径为(2.3 ± 0.2)cm。多数患者肿瘤直径≥ 1 cm。220 例患者中 25 例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115 例 患者采用患侧切叶+峡部切除法,50 例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0 例患者采取患侧腺叶+峡部 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四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4.00 %(21/25)、90.43 %(104/115)、92.00 %(46/50)及 86.67 %(26/30)。 结论:甲状腺癌多发于中年群体,常见的类型为乳头腺癌及滤泡状癌,在治疗过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其术后复发率、相关因素及再次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术后复发率,通过比较术后复发患者第一次手术前、复发后、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来评价再次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复发共12例,复发率为3.17%.同侧复发11例,对侧复发1例。复发时间为0.5~11.0个月,平均(5.4±2.6)个月。末次随访时,术后复发患者VAS评分由(7.59±1.83)分降至(2.46±1.27)分,JOA评分由(11.97±1.89)分增至(27.34±1.9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突出类型及术后活动程度与术后复发有关,而性别、年龄、吸烟史、突出节段、突出部位与术后复发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强度术后活动程度、脱出型及游离型、高BMI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强度术后活动程度、脱出型及游离型、高BMI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椎间孔镜术后复发患者再次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