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肌玉红膏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用中药制剂生肌玉红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生肌玉红膏组,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生肌玉红膏的镇痛作用,采用耳廓肿胀法观察生肌玉红膏的抗炎作用,并测定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生肌玉红膏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提高百分率,延长小鼠的疼痛潜伏期(P<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抗菌医用辅料包扎治疗Ⅱ、Ⅲ度烧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64例Ⅱ、Ⅲ度烧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分别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抗菌医用辅料包扎治疗、单独的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Ⅱ、Ⅲ度烧烫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Ⅱ度、Ⅲ度烧烫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53±1.76)d、(18.46±3.88)d,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抗菌医用辅料包扎治疗Ⅱ、Ⅲ度烧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干性暴露法治疗深度面部烧伤的疗效。方法274例面部深Ⅱ度新鲜烧伤患者分为湿润烧伤膏组(140例)和磺胺嘧啶银组(134例),观察2组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23±3.21)d,磺胺嘧啶银组为(25.36±3.25)d,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磺胺嘧啶银组(P<0.01)。烧伤创面愈合后,湿润烧伤膏组创面瘢痕明显增生6例(4.29%),磺胺嘧啶银组18例(13.4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面部烧伤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瘢痕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太乙膏对于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影响,以期探讨太乙膏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60只,空白对照组6只,剩余54只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太乙膏组、解毒生肌膏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8只。3组大鼠分别在烫伤部位涂抹太乙膏、解毒生肌膏及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治疗3周后,切取大鼠背部创面肉芽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肉芽组织中EGF、VEGF水平。结果 解毒生肌膏组、太乙膏组大鼠烫伤创面肉芽组织中EGF、VEGF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太乙膏组EGF、VEGF水平明显高于解毒生肌膏组(P<0.05)。结论 太乙膏通过某种调控促使创面肉芽组织中EGF、VEGF含量增多,可能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机制,为临床应用其治疗深Ⅱ度烫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将70只成年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烫伤组)10只、B组(单纯烫伤组)20只、C组(烧伤湿润膏对照组)20只和D组(复方雪莲烧伤膏组)20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A组除常规喂养外不做任何处理,B组...  相似文献   

7.
李丽 《吉林医学》2011,(33):7030-703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涂抹方法,获得最理想的方法。方法:连续观察118例患者,其中包括:浅Ⅱ度(治疗组25例,同体对照组25例)、深Ⅱ度(治疗组16例,同体对照组16例)、浅Ⅲ度(治疗组18例,同体对照组18例),根据不同的深度按住院号单、双各分为治疗组和同体对照组,观察创面炎性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两种不同的方法为:①治疗组(A组):每次涂药前先清除前次的残余药物及创面液化物,再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挤于无菌棉签上,涂于创面,厚度约1 mm;②同体对照组(B组):直接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挤于无菌棉签上,涂于创面,厚度约1 mm。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效果较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次涂药前先清除前次的残余药物及创面液化物,再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挤于无菌棉签上,涂于创面,能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糊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和抑菌作用.方法75例深Ⅱ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另一组用磺胺嘧啶银糊.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深Ⅱ度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止痛效果优于磺胺嘧啶银糊,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发生率与后者相似,但抑菌作用较差.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疗效并不比磺胺嘧啶银优,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聚维酮碘膏治疗四肢部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的60例四肢部烫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外用湿润烧伤膏和聚维酮碘膏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湿润烧伤膏组与聚维酮碘膏组在疼痛例数、创面愈合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愈合效果各组间具有差异(P<0.05),在创面感染数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总体疗效优于聚维酮碘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精神病患者压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 结论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精神病患者压疮,可止痛、生肌,有效控制感染疮面,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虫类中药溻渍和生肌玉红膏涂药,每日1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观察记录的健康肉芽首次出现时间(GT)和溃疡面愈合时间(HT)对疗效进行判定和记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程度的GT、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对结核性痈瘘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结核性痈瘘术后患者按单双日就诊时间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术后采用生肌玉红膏换药,对照组(20例)术后采用凡士林油膏换药,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渗液干净、肉芽组织出现、上皮组织出现、创面愈合各不同阶段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1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70.0%,对照组为15.0%。统计结果显示,生肌玉红膏在减少创面渗液、增加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对结核性痈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制备糖尿病足(Wagner溃疡2级)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两组大鼠足部溃疡处分别予生肌玉红膏和生理盐水局部外用,每2天换药1次;治疗30d后,取大鼠足组织标本,应用miRCURYTM芯片检测各组标本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有20个基因表达上调,4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生肌玉红膏可调控糖尿病足大鼠的部分差异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对照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 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烧伤后第5~10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烧伤第3~7天,实验组创面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PTEN、p-AKT、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72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8只为空白组,其余54只大鼠使用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8只。造模完成后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敷,模型组和空白组予生理盐水外涂,于造模后的第3、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ELISA检测各组皮肤组织PTEN、p-AKT、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第3、7、14天实验组、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第3、7、14天皮肤组织完整,前后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模型组第3、7天创面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皮大量坏死脱落,第14天见少量毛细血管形成;实验组及对照组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表皮灶性坏死脱落,第7、14天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较多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基本形成。第3、7、14天空白组PTEN、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3、7、14天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低水平(P<0.05)。第3、7、14天模型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第3、7、14天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降低大鼠创面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加快慢性创面愈合速度,调控PTEN/AKT/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象皮生肌膏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在麻风足底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麻风足底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外用生肌玉红膏纱布,对照组外用凡士林纱布,隔日换药1次,疗程12周。每次换药记录溃疡的情况,对比创面肉芽生长积分疗效。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创面肉芽生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肉芽性质积分:(1.15±0.89)vs(1.94±1.06)分,P〈0.05;创面肉芽覆盖积分:(1.08±0.94)vs(1.89±1.0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37%、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33.33%,治疗组有增高趋势。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生肌玉红膏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疗效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有利于提高溃疡愈合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体表慢性溃疡愈合的临床疗效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慢性难愈性体表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生肌玉红膏覆盖创面,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疗程均为15d。分别于治疗后第3、7、14天切取溃疡中心肉芽,采用MPIAS2500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创面肉芽微血管密度(MVD),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722分光光度仪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并采用照相法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组MVD、创面肉芽Hb含量、肉芽Hyp含量及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生肌玉红膏能通过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体表慢性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