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薄层色谱(TLC)鉴别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5种贝母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2种展开系统,分别对5种贝母进行TLC鉴别。结果:得到5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特征区别点。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的TLC图谱中均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均无西贝母碱;伊贝母的TLC图谱中无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但含有西贝母碱。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5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广东 《海峡药学》1998,10(4):49-51
川贝母为常用名贵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是化痰止咳良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哈痰带血等。由于川贝疗效显著,需求量大,又多系野生,货源长期紧缺,因此在使用中常出现混伪品。常见以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东贝母、米贝母、一轮贝母、光慈姑、草贝母、土贝母、驼贝及薏苡仁等掺杂和伪充。这些混伪品的基源和作用与川贝母不相同。为了正确区分真伪,防止混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本文从基源、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以供参考。1基源鉴别1.1百合科贝母属正品川贝母11.1川贝母Fritillariaci…  相似文献   

3.
川贝为常见名贵中药,具有显著的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对散结消肿也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川贝母疗效显著,需求量大,货源长期紧缺,目前川贝母价格比较昂贵,致使各地以伪劣充真充好者混行于市,造成鱼目混珠,常人难以辨认,严重扰乱药品市场。常见的有以平贝母、伊贝母、新疆贝母、湖北贝母、草贝母、浙贝母、米贝母、一轮贝母、东慈菇等掺杂与伪充。本文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川贝母的品质及真伪进行了鉴别。其要旨在于,有利于提高人们分辨贝母真伪之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之权益,保证用药安全,以及打击不法商贩的违法活动和净化医药市场。  相似文献   

4.
邬科  卢立琼 《中国药业》2010,19(10):75-75
该文从浙贝母和土贝母的来源、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化学成分、功效、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鉴别,说明两者在临床调剂中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5.
贝母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母有两大类:一是川贝母,主要功效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二是浙贝母,主要功效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其他各类贝母,均分别作为这两种贝母的代用品。平贝母则通常作为川贝母使用。贝母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镇咳、祛痰、平喘、抗菌及抗溃疡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材的同类品种应明确规定冯庭平(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3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在正文半夏、法半夏、瓜萎、瓜萎子、瓜萎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白蔹、白及药材的“注意”项下均规定:“不...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GenBank数据库下载序列的种内与种间变异与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序列的鉴定能力.土贝母、老鸭瓣、浙贝母、湖北贝母与川贝母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贝母药材主流品种;贝母道地产区经历了中国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不同贝母药材品种存在药效性味的差异获得历史验证.结合基于ITS1与ITS2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曾纪豪  林瑞莲 《北方药学》2013,(8):14-14,57
贝母类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地区用品各不相同,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正确区别川贝与浙贝的真伪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此论文用来源、产地、性状鉴别、性味功效、应用不同分别阐述了各种贝母类药材,强调川贝、浙贝、土贝母三类药材要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历版《中国药典》所载川贝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小忠 《中国药房》2008,19(9):717-719
目的:探讨历版《中国药典》所载川贝药材的商品分类。方法:先用显微镜镜检松贝、青贝粉末,再分析川贝4个来源的化学成分和各来源的市场价格。结果:从显微镜镜检结果来看,松贝、青贝的区别比较明显;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川贝4个品种的区别亦很明显,提示其药效存在差异;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松贝、炉贝的价格悬殊。结论:川贝母不应当只指一种药材,而应是"一类"药材,宜将"川贝母"一分为四:分别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松贝)、甘肃贝母(岷贝)、炉贝母各列专条。  相似文献   

10.
川贝母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晓燕  彭成 《中国药房》2011,(31):2963-2965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川贝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搜索整理以2000年以来为主的与川贝母药理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作用系统为分类依据,归纳分析川贝母提取物及单体的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川贝母及川贝母替代品平贝母和伊贝母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对单体成分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但药动学研究尚少见。结论:川贝母为贝母类药材中药用价值最高的类群,其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加合理利用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11.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轩岐救正伦·伪药必辨》指出,当时有以浙贝母伪充川贝母的情况。可见自古即以川贝母为贝母中的佳品。贝母类药材品种多,《中国药典》分别收载有浙贝母、  相似文献   

12.
刘卉  肖新月  张南平  林瑞超 《中国药事》2007,21(11):915-918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9种藻菌类药材的来源、功效、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及其质量标准收载情况进行了综述,建议完善此类药材的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研究贝母现今临床使用情况,使贝母类药材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方法对含有贝母的医院中药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川贝母的市场资源较贫乏,浙贝母资源相对充足,但二者的临床使用率都较高。结论应加强对资源较少但临床使用率高的药材的管理,保证用药的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武为宝  殷荷芳 《中国药事》2003,17(12):744-744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据《本草图经》记载 :“贝母生晋地 ,今河中 ,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在明代之前 ,使用上不分。自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始将贝母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川贝母系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 .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 .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止咳药 ,大凡止咳药方中均有之 ;在成药中用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10版《中国药典》中常用药材的"含量测定"项下所测成分,查阅近10年文献,总结归纳所选成分存在的有待商榷的问题,共选取7味代表药材详细讨论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功效的关系,以反映测定成分与功效不对应、测定成分相对不足、无测定成分等三大问题,期望能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川贝母在临床上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功效。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一九八四年卫生部发出通知将一轮贝母列为伪品查处不能作川贝母药用。近年来由于药源紧张,各地均有代用品种,如浙江将东贝代用渐贝,广东代用川贝,黑龙江将一轮贝母代用川贝,甚至将土贝母光慈茹、东贝母,草贝母等充当川贝药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现将上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典2010年版毒性药材使用禁忌与毒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了解新版药典对毒性药材使用方面的限定,便于从标准及使用层面有效控制其毒性,确保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载的毒性药材使用禁忌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栽的毒性药材使用禁忌内容包括:用药禁忌、特殊人群使用禁忌、病症禁忌、患者体质禁忌和饮食禁忌,以上常见有关毒性药材的使用禁忌内容是防止其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毒性药材使用禁忌的相关规定,是从标准层面对药材毒性的有效控制,也是保障临床安全用药的有效手段,故在临床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薄层色谱法区别川贝母与其它贝母.方法收集各种贝母的对口药材,分离得其总皂苷;再取部分酸水解得皂苷元;分别用薄层色谱法比较各种贝母的皂苷部分和皂苷元部份.结果得到中国现行药典载的四种植物来源的川贝母均含有、而其它贝母均未含有的薄层色谱斑点;结论这些斑点具有将川贝母区别于其它贝母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肖耀军 《首都医药》2013,(22):65-67
目的纠正临床上将金钱草与广金钱草两种饮片混淆的现象。方法以2010版《中国药典》、2008版(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2011版(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金钱草与广金钱草的药材来源、产地、植物形态、采收加工、饮片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能主治、使用剂量以及处方药味应付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种药材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结论由于金钱草与广金钱草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建议医生在用药时需仔细斟酌,以利于药材的合理使用。同时,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按《药典》规定,正确书写,即如果需用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应写"金钱草";如果需用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 folium(Osb.)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应写"广金钱草"。中药药学人员应熟练掌握这两种药材饮片的特征,调配处方时,按2011版(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处方药味应付规定准确调配。  相似文献   

20.
苏桂云  刘颖 《首都医药》2014,(11):46-46
平贝母是药用贝母的一种,主产于东北,已有百余年历史,功效与川贝母类同,在《中药志》(1959年版)及东北的中草药书籍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