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尔雅》记载了28个病症名词,对这些词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与《黄帝内经》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28个病症名词涉及的致病因素为内伤病因、外感病因和其他病因。情志致病有三种:忧、思、悲,增加了一个新的病因焦灼。情志致病的特点是,一种病症常常有两种致病因素交叉,如忧思致病,忧悲致病。过劳只是身体的劳顿,导致的疾病往往很宽泛,只释为病,表现为身体枯瘦虚弱等。外感病因只有一个暑热。  相似文献   

2.
《:尔雅》记载了28个病症名词,文章对这些词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与《黄帝内经》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28个病症名词涉及的致病因素为内伤病因、外感病因和其他病因。情志致病有三种:忧、思、悲,增加了一个新的病因焦灼。情志致病的特点是,一种病症常常有两种致病因素,如忧思致病,忧悲致病。过劳只是身体的劳顿,导致的疾病往往很宽泛,只释为病,表现为身体枯瘦虚弱等。外感病因只有一个暑热。  相似文献   

3.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唐文宗刻石经时,将《尔雅》列入经部。现通过对"籧篨"、"戚施"词义的研究,探讨其内涵和发展演变情况。"籧篨"和"戚施"在《尔雅》中意义相近,但经过学者的注疏,成为一对意义相反的病症名词。"籧篨"为仰而不能俯的疾病,"戚施"是俯而不能仰之疾。  相似文献   

4.
“解表剂”作为中医学现代规范名词,其从名称到内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春秋至秦汉出现“解表”的概念与初步的运用。晋唐时期,“解表剂”的内涵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宋金元时期,出现“辛凉”与“辛温”两类“解表剂”,扩展了内涵。明清时期,首次出现“解表剂”一词,其内涵与现代“解表剂”相同,类似名称还有“解表方”“发表方”等。明清时期的医家将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之剂、辛平解表之剂、辛凉解表攻里之剂等,丰富和发展了“解表剂”的名称与内涵。现代中医界将具有解表功效类的方剂名称统一确立为“解表剂”。  相似文献   

5.
6.
《中医学报》2019,(7):1569-1572
对张家山汉简《脉书》中■两种病症进行考证。从形、音、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历代辞书、传世医籍,在分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从秃,倝声的形声字,所包含的词义特征是无发赤,结合■病具有农(脓)的症状,得出■当为赤秃病,为一种头疮;■为从髟,啬声的形声字。■字之义当为头发枯涩、不顺滑,与简文所述养(痒)的症状不符。■当为通假字,读为徙,徙为之形讹,、癣异体,在汉代为发于头部之干癣病。  相似文献   

7.
李丽  蒋力生 《中医学报》2019,34(7):1569-1572
对张家山汉简《脉书》中■两种病症进行考证。从形、音、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历代辞书、传世医籍,在分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从秃,倝声的形声字,所包含的词义特征是无发赤,结合■病具有农(脓)的症状,得出■当为赤秃病,为一种头疮;■为从髟,啬声的形声字。■字之义当为头发枯涩、不顺滑,与简文所述养(痒)的症状不符。■当为通假字,读为徙,徙为之形讹,、癣异体,在汉代为发于头部之干癣病。  相似文献   

8.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一部词典,在解释先秦名物方面有重大贡献,其中<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7篇含有大量本草名物训诂材料.但由于缺乏细致的计数研究,迄今为止的各种医药学史研究论述都不能明确给出<尔雅>所载本草数目.有鉴于此,我们利用前世医家、<尔雅>注家的研究成果,采用雅学文献与本草文献相互比较的方法,对<尔雅>所载本草数目进行了全面的考证.  相似文献   

9.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10.
相鲁闽 《中医学报》2011,(9):1151-1152
目的:探求《山海经》中医学信息的科学价值,梳理并发明书中各经病症.方法:采用袁珂先生《山海经校注》为底本,重在病症名解疑,对旧注无解或注释含混者,按病症名于各经所出现顺序略加疏理,间附己见,稍为发明,以备查考.结果及结论:《山海经》所载存的医学信息,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有关中医病症术语有待进一步训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典籍的成书时间及著作地域,从古到今,尚无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方法的不同。文章从方位系统的使用对《周礼》、《尔雅》进行了具体考察:首先梳理方位系统的形成过程,然后考察一般著作对方位系统的应用情况,将《周礼》、《尔雅》对方位系统的使用情况与一般著作相比照。结论认为:《周礼》大约成书于在战国,作者应是周王室的人;《尔雅》成书于战国末期,出自齐鲁学者之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讨论了“anaphoric reference”和“cataphoric reference”及其相关术语的汉译问题,有关这些术语的汉译,国内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译法,有些甚至从译名称的字面上来看,意思完全相反。为此,通过对这些术语的不同汉译名的对比。并从这些术语的英文释义和词源学的角度。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诸多古代中医妇科专著中,蕴含着妊娠病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初创其思想雏型;隋《诸病源候论》奠定了其理论基础,迄于唐宋,各医学大家根据各自的学术造诣,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其理论和方法;明清时期,妊娠病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飞速发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重症医学会2020年11月发布的《重症医学会关于重症后幸存者远期损害的预测和识别国际共识》进行解读,其在2012年第2次发布的《改善重症监护幸存者出院后的远期结果:利益相关者会议的报告》的基础上,主要新增了如何识别高危幸存者、使用哪些评估及筛查工具、确定重症后幸存者的筛查时机等3方面内容。鉴于国内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重症后幸存者远期损害预测和识别方面的指南或共识,故对该国际共识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实用的建议,以期改善危重症幸存者照护结局。  相似文献   

15.
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特点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医学英语术语的特点以及构词方法,认为对其掌握可以使医学科学工作者快捷和迅速地掌握国际最新的医学动态,准确理解医学英语文献资料,促进国际间交流,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68例危重病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的检测,结果显示:36例危重新生儿及32例危重小儿血清Fn水平分别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正常小儿组。到恢复期,两组患儿血清Fn水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患儿器官损害数量的增多,血清Fn水平也随之明显降低。提示血清Fn水平与危重病儿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8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并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进行了比较.结果 816例患者中,766例(93.9%)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330例(40.4%),其中结核病占49.7%(164/330);结缔组织病281例(34.4%),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55.2%(155/281);恶性肿瘤89例(10.9%),其中淋巴瘤占56.2%(50/89),所有肺癌均合并有阻塞性肺炎;其他疾病66例 (8.1%),其中克罗恩病占22.7%(15/66).50例患者(6.1%)最终未确诊.老年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分别为49.4%和15.6%,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的32.0%(P=0.0000)和6.4%(P=0.0000);结缔组织病所占比例为17.9%,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的50.1%(P=0.0000).结论 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可最终确诊.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其中结核所占比例最高,以老年患者多见.结缔组织病和恶性肿瘤在FUO中也占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