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两月前发现右侧上唇近口角处有一小肿物,黄豆大小,质软,无压痛,局部无发红,皮温不高,无发痒,全身无发热,无咽痛,牙痛史.曾于外院就诊,给予抗生素口服,具体药物名称不详,无明显疗效.近一周来,患者自觉肿物增大较明显,局部略有肿胀不适.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8岁.下唇右侧无痛性肿物4年就诊.4年前患者偶然发现下唇右一"黄豆"大小肿物,活动,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生长缓慢,未曾就诊.近半年来,自觉肿物生长加快,前来就诊.查体:右侧下唇内侧-2.5cm×2cm×1.5cm大小肿物,与表面皮肤无粘连,边界清楚,中等偏硬,表面结节状,无疼痛,活动,与粘膜有少量粘连,粘膜色泽正常,下唇无麻木,双侧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根管封闭剂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5种根管封闭剂根管充填后不同时期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选取18个单根前磨牙,截冠,拔髓,定长,根管预备,冲洗后,随机分组,分别用5种不同根管封闭剂(Roeko-seal,AH-plus,CRCS,Vitapex,Apexit)结合1根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冠方用玻璃离子封闭.设只用1根牙胶尖组作为对照.采用MTT比色试验,分别检测各组根管封闭剂根管充填24 h、1周和5周后洗脱液的细胞毒性.结果:充填后24 h,Roeko seal组无细胞毒性,其余4组都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CRCS组细胞毒性最大,与剩余4组封闭剂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充填后1周,Roeko seal组无细胞毒性,其余4组都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Vitapex组毒性最大,Apexit组次之,两组均与剩余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充填后5周,Roeko seal组无细胞毒性,Vimpex组也基本无细胞毒性,其余3组都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①Roeko seal无细胞毒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根管封闭剂.②AH-plus、CRCS、Apexlt有一定的细胞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细胞毒性呈现递减的趋势.③Vitapex在初始阶段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大小随时问而递减,在充填后5周时已基本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11岁.主诉:左下后牙区牙龈肿痛半月.病史:2 d前曾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被诊断为"35冠周炎",并给予冠周冲洗上药,疗效不佳,故要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检查:35未萌至(牙合)平面,无咬合接触,(牙合)面见畸形中央尖,畸形尖完好未折断,2度松动,牙髓活力测试(-),叩诊( ),冠周红肿溢脓,牙周探诊深约5~6 mm,探诊出血指数( ).X线片示:35牙根尚未发育完成,根尖孔呈喇叭口,尖周见低密度影像,牙槽骨角形吸收,约3度(图1).诊断:3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85 岁。上颌重度反牙合,上颌后牙牙列缺损,无法咀嚼。于2002年7月来诊,要求修复治疗。1.口腔检查患者由于后牙牙列缺损时间较长,未及时修复,长期使用前牙咀嚼,戴牙合垫造成上颌前牙严重前倾,呈扇形,前牙有松动,且长期上颌重度反牙合。上颌与下颌牙槽骨相差10mm。缺失,牙龈萎缩,松动2度,上前牙前庭沟变浅,约为2 mm~5mm,上颌硬腭穹隆低平。经临床检查,并根据患者意见,将拔除,进行根管治疗后,磨去牙冠,保留根面。2. 修复方法①按常规方法取上颌总义齿印模和下颌印模。取得准确印模后,及时灌注石膏模型,然后进行模型设计。②按常规修…  相似文献   

6.
赵清霞 《口腔正畸学》2000,7(4):172-172
王× ,男 ,16岁 ,因牙列稀疏就诊。查体 :身高 1 6 0米 ,体重 45公斤 ,发育良好 ,营养中等。凹面型 ,颏前突 ,面中 1/3凹陷 ,面下 1/3过短 ;牙列式 :76Ⅲ 1  1ⅡⅢ 4676 4Ⅲ 1  4  6   ,6  66  6呈完全近中关系 ,1|与 | 1间隙 2mm ,上前牙与下齿槽嵴呈反覆盖 ,后牙咬合接触位时 ,上前牙切缘距下齿槽嵴顶为 8mm左右 ,所有缺牙区齿槽嵴狭窄 ;曲面断层片示 :骨内 8|埋伏 ,无其余缺失恒牙区胚牙 ,乳牙根均呈水平状吸收。追问病史 ,其乳牙列期未见异常 ,家族中无类似畸形。治疗方法 :拔除乳牙 ,戴用上颌后牙垫式矫治器 ,配合改良式…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6岁,于1999年无意中发现左耳下约1cm×1cm大小肿物,逐渐增大,无不适,未曾治疗. 2005年开始右耳前间断性疼痛,同时发现右耳后花生米大小肿物,逐渐增大.2007年5月31日来我院就诊,经查患者左耳下有5cm×5cm×4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偏软,活动度好,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无粘连,扪之无疼痛,表面皮色正常、皮温不高;右耳后颌后窝有4cm×4cm×4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度稍差,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无粘连,扪之无疼痛,表面皮色正常、皮温不高,无面瘫症.CT显示(图1),左侧腮腺内可见类圆形肿块.右侧腮腺内可见结节0.7cm×0.7cm,界清.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6岁,2009年10月20日因左上1咬物不慎劈裂一天,正常覆合覆盖,微创拔牙。2009年11月11日上前牙区手术,植入AnkylosB14骨水平种植体,直径4.5mm,长14mm,表面植入Bio-Oss人工骨粉,严密缝合。术后一周拆线,左上1创口愈合良好,愈合基台稳定,无牙龈红肿。手术后3月复查,愈合基台稳定,牙龈颜色正常,取出原愈合基台,牙龈袖口干净,颜色正常,无牙龈出血,0.02%洗必泰冲洗清洁后,更换为前牙平衡基台牙龈成型器。一月后,更换为临时前牙平衡基台和树脂暂时冠修复。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腭部肿物渐进性增大20余年就诊。临床检查:右侧上颌磨牙区及右侧腭部可见一肿物,前界位于第一前磨牙远中,后界位于软腭翼下颌皱襞处,外界位于磨牙颊侧牙龈粘膜转折处,内界距腭中缝1cm,表面糜烂,中央凹陷,边缘突起,暗红色,碰触后易出血,疼痛明显。CT检查提示:右上颌部占位性病变,硬腭骨质膨胀性吸收破环,肿块内可见钙化小结,瘤体突入右侧上颌窦内,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因"发现右下颌牙龈肿块16年余"来本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即被发现右侧下牙内侧牙龈有一肿块,色黑,粟粒大小,不影响哺乳及生长发育,未予诊治。随着年龄增长,肿块逐渐增大,如"板栗"大小,表面呈颗粒状隆起的肿物,颜色加深,无疼痛及瘙痒等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1.
EMS超声洁牙机的临床应用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EMS超声洁牙机的临床应用 操作者应戴口罩、帽子、护目镜,避免患者唾液、血液溅入眼内。洁治前接吸唾管,检查是否通畅,将治疗巾围于颌下。打开电源,将输出功率调至适当,脚踩开关试机,观察工作尖是否喷出雾状水滴,无水雾或水雾较小感到工作尖发热时禁止使用。调节椅位及灯光,用1.5%碘酊消毒术区,左手持口镜,右手持洁牙工作手柄,手臂找好支点,按顺序从一侧开始,如先下颌牙,再上颌牙,先唇颊侧后舌腭侧,逐一清洗,将吸唾管放于合适位置及时吸出水及唾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survivin基因,构建短发卡状RNA干扰(short hairpin RNA interference,shRNA interference)真核质粒表达载体,并转染到高表达survivin基因的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筛选出稳定低表达survivin基因的细胞株.方法:针对survivin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寡核苷酸序列,插入质粒pSilencerTM-2.1U6-neo中,形成重组质粒(PS1和PS2).用大肠杆菌扩增,酶切、PCR、测序鉴定,用脂质体介导转染Tca8113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株,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urvivin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2个真核质粒表达载体均构建成功,并筛选出转染成功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PS1和PS2转染的Tca8113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在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在蛋白水平,PS2转染后显著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针对survivin基因的shRNA质粒载体,并筛选出稳定低表达survivin基因的Tca8113细胞,为口腔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2岁,学生。因牙列不齐到牙科诊所经医生检查,发现左上后牙已坏,且松动;左上尖牙萌出困难,且唇向错位。处理: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左上后牙拔除,止血顺利。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爆炸伤,伤情复杂,损伤面积大,伤口内常有异物存留,污染严重,临床救治困难,我院1999-2003年收治17例颌面部爆炸伤伤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宏宇  程又鹏  陈蕊 《口腔医学》2007,27(12):657-657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28岁。因“右颈部肿痛渐进性加重4 d,颈部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1 d”入院。查体:体温37.5℃,局部检查未见感染灶,右侧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隆起,皮肤不红,皮温不高,触及串珠状肿块,轻触痛,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彩超:右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形态规整,串珠状排列。血常规: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79.5%,血沉、结核抗体、胸片均阴性,腹部B超:轻度脾肿大。诊断:①右颈部淋巴结炎②右颈部淋巴结核。行抗炎治疗过程中体温36.4~37.0℃,颈部包块减小,触痛减轻,5d后肿块下方出现2枚肿大淋巴结,蚕豆大小,触痛明显,患…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6岁,2007-07因左下后牙深龋洞,进食时冷热刺激痛前来就诊.临床检查:乳牙列,无缺失.前牙较稀疏.其中75、85(牙合)面见大范围龋损,85可见粉红色软组织充满龋损洞腔,探触痛不明显,出血.拍X线片发现粉红色软组织为增生的牙髓息肉,且35先天缺失.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35、45均未有恒牙胚(图1),本人健康状况良好,家族无遗传史.  相似文献   

17.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127-128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口腔医学专科杂志,双月刊,逢单月末出版。其主要内容为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口腔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和经验,注重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突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适合各级口腔科医生及教学、科研人员参阅。欢迎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踊跃投稿,内容包括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介绍,技术革新,病案报告,述评,讲座等。  相似文献   

18.
固定舌侧丝保持器主要用于矫治后前牙的保持。具有隐蔽 ,不影响美观 ;能减小病人长期合作的需要等优点 ,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保持方法。但在以往的制作粘结方法中 :用直接法时 ,在模型上弯制好的弓丝 ,转移到口内时弓丝易在牙面上滑动 ,难准确定位 ,又不易操作 ,因此影响了弓丝的贴合。而间接粘接法用印模硅橡胶制作转移托盘虽可准确粘结 ,但操作繁琐 ,花费大。笔者对保持弓丝的制作方法作了改良 ,经临床使用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方法步骤 :①正畸完成后 ,矫治器仍保留原位取模、灌制石膏模型。②在模型的前牙舌侧面标出固定保持丝的位…  相似文献   

19.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运用于头颈癌患者的主要推动力首先在于传统的临床终点,如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等,难于区分不同治疗手段的差异[1].其次,尽管近20年来,由于外科技术和非外科治疗手段的发展,尤其是游离组织瓣的移植保证了口腔癌原发灶的根治效果,然而其总体生存率并未得到显著提高[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包膜外扩散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74例,回顾淋巴结的病理切片,观察包膜外扩散的发生率,随访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有32例(43.2%)发现有包膜外扩散,无包膜外扩散和有包膜外扩散两组患者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47.6%和75.0%,颈部复发率分别为9.5%和46.9%,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和37.0%.结论 口腔癌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发生率较高,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尤其是颈部复发明显相关,并且显著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