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补肾通络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并设假手术对照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灌胃,1次/d,连续4周;其中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1.5,0.75 g·kg-1,IGF-1组灌胃剂量20 μ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高尔基染色法(Golgi)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及树突棘数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突触素(SYP)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延长,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5);树突棘数量明显减少(P<0.05);PI3K,Akt,mTOR,SY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PP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络方组,IGF-1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缩短,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PI3K,Akt,mTOR,SYP蛋白表达明显增多,AP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IGF-1组比较,在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细胞凋亡数目,树突棘数量,PI3K,Akt,mTOR,SYP,APP蛋白表达等,补肾通络方高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肾通络方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通络方能够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自噬通路,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表达及海马突触显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复制胶囊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 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复智胶囊高剂量组、复智胶囊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对照组。连续灌胃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HAT和P38的表达,采用Golgi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显微结构形态及树突棘数量的变化。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有下降,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明显延长,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 CHAT活性和P38表达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细胞树突棘数量减少(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复智胶囊高、低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改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均有缩短,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CHAT活性和P38表达明显增高,树突棘数量均有增多(P<0.05)。 结论: 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胆碱能系统活性,增加突触素蛋白表达,促进海马突触显微结构重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乌丸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低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维生素E(0.018 g·kg-1),首乌丸低、高剂量(1.08、2.16 g·kg-1)灌胃。造模6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取全脑、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素(SYN)的表达,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mTOR、磷酸化(p)-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磷酸化(p)-p70S6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2(4EBP2)、磷酸化(p)-4EBP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mTOR、p70S6K、4EB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游泳速度减慢(P<0.01),游泳总路程延长(P<0.05),上平台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下降(P<0.01),染色效果最淡,区域最小,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减少(P<0.01),树突棘长度及密度均下降(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升高(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上升(P<0.01),4EBP2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游泳速度加快(P<0.01),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升高(P<0.01),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增加(P<0.01),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树突棘数量、长度、密度均升高(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下降(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降低(P<0.01),4EBP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D-半乳糖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元形态,修复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凋亡,抑制mTOR信号通路,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途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的影响。方法 取60只SD大鼠,其中10只作为空白组,余50只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0.003 g·kg-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1.625,3.25,6.5 g·kg-1)。连续灌胃给药8周,1次/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给药后进行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抑郁状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CREB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CREB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嗜率明显降低(P<0.05),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降低(P<0.05),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漂浮时间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BDNF,TrkB,CRE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组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糖水偏嗜率明显升高(P<0.05),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增加(P<0.05),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漂浮时间明显减少(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复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DNF表达明显增加(P<0.05),BDNF,TrkB,CRE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显著改善经慢性应激刺激后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海马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线粒体功能,探究脑震宁对脑震荡后综合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三重脑震荡后综合征模型(MCC),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脑震宁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每组10只。吡拉西坦组及脑震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0.43、5.4、10.8、21.6 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原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等学习记忆改变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活性;荧光探针法测定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酶联荧光免疫技术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和尼氏小体数量减少,神经元形态及线粒体结构遭受破坏,线粒体膜电位、ATP和呼吸链复合体Ⅰ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震宁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尼氏小体数量显著增加,神经元形态及线粒体结构损伤有所改善,线粒体膜电位、ATP和呼吸链复合体Ⅰ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脑震宁低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震宁可以改善MCC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莱菔承气汤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大鼠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术后24 h,治疗组灌胃莱菔承气汤(5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10 ml/kg),给药21天。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进食量和体质量、尿D-木糖和血清瘦素水平变化  结果:①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日平均进食量和体质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②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尿D-木糖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血清瘦素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  结论:莱菔承气汤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大鼠胃肠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与改善胃肠吸收功能和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肾化浊方(YSHZR)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突触形态学和Ca2+相关激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YSHZR治疗AD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YSHZR低、中、高剂量组。往大鼠左侧侧脑室注射聚集态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25-35(Aβ25-35)制备AD模型。各剂量组造模后分别按2.8, 5.6, 11.2 g ·kg-1剂量灌胃给予YSHZR,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灌胃1次,持续4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突触数量和形态学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CaMKⅡ和PKC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突触间隙融合模糊不清,突触前成分重度水肿,突触小泡重度减少,大小不均一,线粒体绝大部分嵴和膜融合消失,模糊不清,有嵴断裂现象及空泡现象,YSHZR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突触形态,以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YSHZR低剂量组间隙清晰的突触数量显著增加(P<0.05);YSHZR各剂量组间隙部分融合的突触数量无明显变化;但间隙完全融合的突触数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aMKⅡ和PKC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YSHZR各剂量组均能显著上调CaMKⅡ和PKC的表达(P<0.05)。 结论: YSHZR可能通过改善AD模型大鼠海马区突触形态学,并促进海马区CaMKⅡ和PKC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乌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雄性大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中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用首乌丸(1.08、2.16 g·kg-1)进行灌胃,维生素E组予以维生素E(0.018 g·kg-1)灌胃。造模6周后取全脑、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叉头框蛋白O3a(FoxO3a)、p-FoxO3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FoxO3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海马神经元丢失、排列稀疏,尼氏体数量减少,存在尼氏体固缩和深染,p-PI3K、p-Akt、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p-PI3K/PI3K、p-Akt/Akt均显著升高(P<0.01),FoxO3a、p-FoxO3a蛋白相对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首乌丸治疗后,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各治疗组神经元丢失好转,尼氏体增多,排列较密集,大鼠PI3K、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的p-PI3K、p-Akt、Caspase-3蛋白表达、p-PI3K/PI3K、p-Akt/Akt显著降低,FoxO3a、p-FoxO3a蛋白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激活FoxO3a,上调Bcl-2,下调Bax,上调Bcl-2/Bax,从而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寿胎丸含药血清对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调节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滋养层细胞,采用高、中、低剂量寿胎丸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空白血清、地屈孕酮含药血清为对照。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FCM)及Transwell 侵袭移动实验测定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周期分布及侵袭迁移能力。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滋养层细胞经寿胎丸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S期细胞比例增高,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寿胎丸低剂量组比较,寿胎丸中、高剂量组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更加明显(P<0.05)。  结论:寿胎丸含药血清可促进人早孕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迁移能力,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痴呆小鼠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野生型小鼠设为正常组,40只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加减薯蓣丸低、高剂量组(14,64 g·kg-1)和多奈哌齐组(1 mg·kg-1),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5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尼氏(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沉积;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MG)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激活状态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OD样受体3(Nlrp3),接头蛋白指向相关斑点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明显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Aβ1-42沉积增多,MG激活标记物Iba1,iNOS增加,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IL-1β,IL-18,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薯蓣丸组能够明显改善APP/PS1小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和记忆能力(P<0.05),增加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Aβ1-42沉积,减轻MG的激活,降低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P<0.05),减少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能够通过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降低APP/PS1小鼠海马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神经炎症,减轻阿尔兹海默症(AD)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组方的中药汤剂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中药汤剂组(方剂组),脑血康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血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状态,方剂组和对照组均在大鼠麻醉清醒后开始给药干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HSP70和HIF-1α表达差异。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汤剂和脑血康胶囊治疗后的脑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同时2组脑组织中的HSP70较模型组明显增加、HIF-1α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0.01)。各项指标方剂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破血化瘀、填精补髓中药汤剂可通过调节HSP70和HIF-1α保护脑出血后继发损伤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苦参凝胶单次给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  方法: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苦参凝胶组和基质组(每组10只),分别予苦参凝胶和基质阴道给药,每天2次,共给药1天。连续观察给药14天内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摄食量、体温等变化情况,及第15天阴道等组织器官的大体解剖结构  结果:两组大鼠一般情况未见异常;两组大鼠体重、摄食量、体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解剖后肉眼观察均未发现任何异常  结论:苦参凝胶阴道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DCI)大鼠胃饥饿素(Ghrelin)表达水平的调控,探讨其防治DCI的作用途径。方法 以高脂高糖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造模成功后按照血糖均匀分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玉液汤低、中、高剂量组(4.575、9.15、18.3 g·kg-1),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0 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血糖。给药结束即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取大鼠全脑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变化,同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和海马CA1区Ghrel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上升(P<0.01),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P<0.01),目标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下降(P<0.01),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大鼠血清、海马CA1区及胃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增加,各剂量组血糖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目标区域停留时间、运动路程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形态均改善,正常细胞数量增加,血清、胃组织及海马CA1区Ghrelin水平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 玉液汤可有效改善DCI大鼠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清、海马CA1区及胃组织Ghrelin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开心散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功能的潜在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2 mg·kg-1·d-1)组,开心散低、中、高剂量(0.7,1.4,2.8 g·kg-1·d-1)组,同月龄同窝野生型小鼠为正常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2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和海马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神经生长因子(NGFB),discs大同源物(DLG)2,DLG4,突触素(SYP)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形态各异,排列不规则,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变形,线粒体嵴断裂,胞浆溶解,呈空泡状,细胞碎片较多,血清ACh,ChAT含量显著降低,AChE水平显著升高(P<0.01),海马ROS,MDA明显升高(P<0.05,P<0.01),SOD,GSH-Px显著下降(P<0.01),海马BDNF,NGFB,DLG2,DLG4,SYP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开心散中、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线粒体损伤改善,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线粒体肿胀、变形减少,线粒体嵴清晰,血清ACh,ChA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AChE活性明显下降(P<0.05),海马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GSH-Px活性明显增加,海马BDNF,NGFB,DLG2,DLG4,SYP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开心散低剂量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海马SYP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各组间的游泳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心散通过提高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抗氧化应激、调节胆碱能神经递质,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合欢花-远志单味药及药对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并通过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表达水平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合欢花组、远志组、合欢花-远志药对组及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与孤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抑郁模型。自造模第1天起,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分别给与总生药量1.05 g·kg-1的水煎液,氟西汀组给予2.1 mg·kg-1剂量盐酸氟西汀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28 d。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7,14,21,28天进行敞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第28天电镜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REB和NOX2表达水平。结果 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活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减少,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大鼠水平活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与单味药比较,药对组各项行为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结果发现,模型组海马组织线粒体肿胀明显,超微结构被破坏,而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接近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降低(P<0.05,P<0.01);与单味药比较,药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OX2表达增加,CREB的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大鼠海马组织NOX2表达减少,CREB表达增加(P<0.05,P<0.01);与单味药比较,药对组大鼠海马组织NOX2和CREB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欢花-远志单味药及药对能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上调CREB表达、下调N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心通胶囊对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能神经环路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48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改进的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2VO)方法制备VD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VD模型组、假手术(Sham)组、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采取Y迷宫法检查各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电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中段细胞水平和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查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程度。结果 Y迷宫数据表明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大鼠自发交替率明显比VD模型组高(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方面,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的中段细胞数量显著比VD模型组高(P<0.05);脑心通治疗组大鼠海马区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VD模型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对VD大鼠胆碱能神经环路中ChAT蛋白水平的表达起促进作用,能帮助其恢复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差异基因(DEGs)的表达。  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肾不藏志不寐组,每组10只。肾不藏志不寐组采用D-半乳糖(D-gal)皮下注射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疾病模型,空白组予以等体积的0.9%NaCl溶液注射。模型建立后对两组大鼠海马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两组DEGs,并对DEGs 进行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显著DEGs的表达量进行验证。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肾不藏志不寐组大鼠海马的差异基因有1 628个,其中上调 887个,下调 741 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发育、细胞发育、三酰甘油代谢、核糖体、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通路、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有密切联系。与空白组比较,肾不藏志不寐组大鼠海马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DNA拓扑异构酶Ⅱ(Top2a)mRNA的表达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鸟嘌呤核肽结合蛋白编码基因β3亚基(Gnb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  结论:肾不藏志不寐与神经、代谢和炎症通路有关;Faah、Gnb3、MMP-9为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海马的差异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菟丝子对恐伤孕鼠所产子代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6-甲基腺苷(m6A)相关修饰酶和m6A总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5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菟丝子组。在孕1 d~孕19 d,模型组和菟丝子组采用旁观电击法造模,菟丝子组5 g·kg-1·d-1菟丝子水煎剂灌胃,其余2组等量纯净水灌胃处理,所产仔鼠延续母代分组。仔鼠于21 d龄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行为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仔鼠海马神经元发育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IHC)分别检测仔鼠海马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Wilms瘤1相关蛋白(WTAP)、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Alk B同源蛋白5(ALKBH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仔鼠海马m6A总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平均潜伏期延长,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CA3神经元结构损伤严重,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突触结构模糊,数量较少;METTL3、METTL14、FTO、ALKBH5表达水平下降,m6A总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组仔鼠平均潜伏期缩短,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CA3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线粒体、内质网结构较好,突触结构清晰、完整,分布密集;METTL3、METTL14、FTO表达水平上升,m6A总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 菟丝子能够有效改善孕期恐伤肾所致的子代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保护海马神经元,上调海马METTL3、METTL14、FTO表达水平及m6A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比较载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新型经皮给药系统与雷公藤甲素凝胶贴膏剂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作用。  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甘油醇质体,测定其粒径分布与包封率;采用聚丙烯酸钠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凝胶贴膏剂;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比较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与凝胶贴膏对佐剂型关节炎改善作用的优劣。  结果:所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平均粒径为(153.10±2.69)nm,电动电位为(-45.73±0.60)mV,包封率为(75.97±0.94)%。透射电镜下观察磷脂囊泡近圆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局部用药后,与阳性药组(雷公藤多苷口服给药)相比,醇质体组对大鼠的体质量影响较小;醇质体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足跖容积,以及血浆中TNF-α、IL-6与IL-1β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凝胶贴膏组相比,醇质体组经皮给药对TNF-α、IL-6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  结论:采用甘油醇质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改善药物的经皮递送,从而增强雷公藤甲素改善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黄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然后将剩余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导为糖尿病模型,并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干预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大鼠尿液、血清及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皮质丙二醛(MDA)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并对肾脏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黄芪各剂量组MDA及8-OHdG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P<0.01),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其中以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  结论:黄芪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程度,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