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辨治新体系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L-23)影响,探讨中医辨治新体系有效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治新体系治疗,另随机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A、IL-23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IL-17A和IL-23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IL-17A和IL-23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IL-17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IL-2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医辨治新体系可显著下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A、IL-23的表达,可能是中医辨治新体系有效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走罐疗法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督灸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6%,对照组分别为72.2%和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配合走罐能显著改善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症状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17、IL-22、IL-2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血清IL-21及IL-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进展组21例,稳定组19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血清中IL-21及IL-31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向,观察组中IL-21及IL-31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1、IL-3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观察组中的进展组IL-21、IL-31明显比稳定组高(P均<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IL-21、IL-31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值呈正相关。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21及IL-31水平上升且进展组明显高于比稳定组,说明IL-21、IL-31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且在炎症反应显著时表达增高。患者IL-21、IL-31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可将其作为反映评价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76-178
目的:探讨银愈消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每日3次,每次3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用银愈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AS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IL-35水平,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3个月、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7、IL-22、IL-2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6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银愈消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探索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法联合卡泊三纯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和皮损内CCL17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卡泊三纯软膏外用治疗;治疗组予凉血解毒的中药汤剂联合卡泊三纯软膏外用治疗。治疗后观察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及皮损内CCL17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ASI、DLQI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及皮损内CCL17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中药汤剂联合卡泊三纯软膏可明显减少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面积,降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卡泊三纯软膏,这可能与其能明显抑制血清及皮损内CCL1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海棠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从微观角度探讨可能的药物作用机理,为山海棠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口服山海棠合剂,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两组均外用丹皮酚软膏。每周复诊1次,连续用药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IL-12和IL-23水平,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2和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 0. 05);疗程结束两组血清IL-12水平、试验组血清IL-23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血清IL-23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 89%,愈显率68. 89%,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愈显率60. 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山海棠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与西药阿维A胶囊相比具有起效较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清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自拟清银方,日1剂口服,对照组60例予以复方青黛胶囊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2组治疗前后进行PASI评分,计算病情改善率,评价疗效;采用放射免疫-饱和液相竞争法检测血清中IL-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L-8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自拟清银方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且有显著的降低血清IL-8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透表和营解毒法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Th17轴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23/Th17轴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透表和营解毒法通过干预IL-23/Th17轴表达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60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分别予中药透表和营解毒方、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以PASI积分评定疗效,观察健康人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A、IL-17F、IL-26的表达水平。结果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A、IL-17F、IL-2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水平高低与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呈正相关。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ASI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与IL-23/Th17轴相关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有关;透表和营解毒方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调节IL-23/Th17轴相关因子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茯苓汤联合复方青黛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华  李智萍 《新中医》2021,53(5):127-130
目的:观察土茯苓汤联合复方青黛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给予土茯苓汤联合复方青黛膏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PAS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愈显率为90.6%,对照组愈显率为5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22 (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VEGF、TNF-α、CRP、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土茯苓汤联合复方青黛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TNF-α、CRP、IL-17、IL-2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蜈蚣败毒饮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清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8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证)患者143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73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分值,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PASI分值在疗后28天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疗后56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8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蜈蚣败毒饮可降低银屑病患者的PASI分值及血清IL-8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p38MAPK/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检测1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科手术切除正常皮肤混合样本中p38MAPK基因的表达及该人群外周血中IL-17、IL-6细胞因子水平,并统计p38MAPK基因与2种细胞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检测42例银屑病患者经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前后与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5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38MAPK基因及IL-17、IL-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周血中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患者外周血中5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患者外周血5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p38MAPK/IL-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联合白细胞介素-17A(IL-17A)抑制剂Secukinumab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例采取NB-UVB治疗,观察组59例采取NB-UVB照射联合Secukinumab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2组IL-1β、IL-17A、IL-22、辅助性T细胞22(Th22)、Th17水平,以银屑病的皮损严重程度和面积(PASI)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1β、IL-17A、IL-22、Th22、Th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NB-UVB照射联合Secukinuma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较单用NB-UVB照射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患者血清中IL-17A、IL-22水平,从而抑制Th22、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银花散塌渍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瘙痒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介素-2(IL-2)和神经肽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伴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的IL-2和SP水平,同时分别对其进行PASI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S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银花散塌渍疗法联合达力士外治能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瘙痒患者的疗效,降低血清IL-2和S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方剂与银屑康胶囊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予凉血活血方剂口服,对照组予银屑康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PASI评分为(3.65±2.06)分,对照组PASI评分为(6.25±2.36)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活血中药方剂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状况,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予NB-UVB照射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FN-γ、IL-2、IL-4、IL-10及对照组IFN-γ、IL-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确切,可能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红  王思平 《中药材》2004,27(11):885-886
目的:评价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1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61例)、迪银片治疗对照组(55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血清IL-2及IL-8水平.结果:(1)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与迪银片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清IL-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能降低血清IL-2及IL-8水平,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表达百分比(2.8±1.3)(明显高于对照组(0.4±0.3)((P〈0.05);银屑病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中p38MAPK/Th1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干预情况,并研究p38MAPK/Th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IL-6、IL-8、IL-17、IL-22、IL-23以及TGF-β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设置健康对照组,应用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健康对照者正常皮肤中p38MAP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8、IL-17、IL-22、IL-23以及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处p38MAP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显著上调(P﹤0.05,P﹤0.01),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6、IL-8、IL-17、IL-22、IL-23以及TGF-β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经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8周后,患者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且患者皮损处p38MAPK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外周血中6种细胞因子均密切相关。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能够下调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外周血IL-6、IL-8、IL-17、IL-22、IL-23以及TGF-β的表达,p38MAPK/Th17信号通路可能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研究消银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银汤治疗。7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均进行4个疗程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4.00%,较对照组52.00%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水平均升高,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低于试验组;而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消银汤可缓解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免疫功能,同时降低患者血清IL-17、IL-22、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控制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