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I期根治术联合隧道式拖线法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I期根治术联合隧道式拖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I期根治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创面愈_合时间、瘢痕面积及肛门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及肛门钥匙孔样改变、肛门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期根治术联合隧道式拖线法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创面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有效用于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1 病案举例 男,41岁,因“肛旁肿痛溃脓1年余”由门诊以“复杂性肛瘘”于2006年2月28日收治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溃脓溢液,伴肛周瘙痒,时轻时重,未做特殊治疗。半月前饮酒后出现肛旁肿胀疼痛明显,肛旁渍脓溢液,自外口不断有脓血液溢出,故来我院门诊治疗,建议入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后位马蹄型肛瘘46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后位马蹄型肛瘘 4 6例 ,4 4例为一次性治愈 ,2例经一次扩创后治愈 ,平均疗程 (2 6± 3)天。  相似文献   

4.
5.
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法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147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自1988年至1997年采用“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法”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147例,临床疗效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男性89例,女性58例;年龄18~65岁;病程3个月~18年,其中3个月~5年63例,6~10年49例,11~15年23例,16~18...  相似文献   

6.
金艳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32-32,56
目的:隧道式拖线术是微创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术式。方法:采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3l例,观察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31例患者中28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90.3%,随访6个月未复发,肛门形态和功能正常。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疤痕小,肛门功能保护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沟内口段瘘管结扎,外口段瘘管手捻内裹黄升药线拖线引流结合垫棉法治疗单纯性肛瘘,探索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明确该新术式的优缺点。方法采取静脉麻醉或局部麻醉,取侧卧位;探针从外口深入,从内口穿出;电刀沿内外括约肌间沟做一长约2—3cm的切口;钝性分离括约肌间痿管;缝扎肌间瘘管内口侧;探针为引导将手捻内裹黄升药线拖入瘘管,一头自外口处探头,一头自括约肌间沟切口处探出;保持引流通畅。结果1例患者复发,经2次行肛瘘切除术后治愈。结论经括约肌间沟内口结扎外口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尤其在保护括约肌功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隧道式拖线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提高“隧道式拖线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运用“隧道式拖线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的16例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复发原因。结果:“隧道式拖线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为:原发内口探查处理不当;手术中未彻底处理支管、死腔及窦道;术后创面引流不通畅;术后换药不及时;后期撤除拖线后垫棉压迫不充分。结论:我们需注意术前完善检查、术中仔细处理内口及正规拖线、术后加强换药,并注意在撤线后正确使用垫棉加压法,减少术后复发,进一步提高“隧道式拖线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仲贵香 《陕西中医》2012,33(3):319-322
目的:评价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100例高位和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切开(挂线)法对照组。以愈合时间、治愈率、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等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低位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愈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0±7.5)d,对照组为(30.5±8.5)d;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6.73±8.15)d,对照组为(33.20±12.60)d;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低位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除括约肌功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5,P<0.01),其余各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低位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较治疗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保护肛管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肛瘘剔除术治疗瘘管闭锁性括约肌间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月北京市肛肠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瘘管闭锁性括约肌间瘘患者6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完善术前检查后观察组给予肛瘘剔除术,对照组给予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评分、创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肛周核磁共振及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体征,对比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一次性治愈和复发病例特点,通过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隧道式拖线术手术预后的因素,提高术前评价的准确性,减少术后不可逆的肛门功能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率。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外科行复杂性肛瘘隧道式拖线术患者217例。对比一次性治愈组和复发组患者在人口学基本资料、临床体征、肛周核磁共振提取数据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隧道式拖线手术预后的因素。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2组数据的总体分布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将人口基本资料、临床体征及肛周核磁共振提取数据通过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因素包括BMI、炎症感染肛周肌肉的数量、肛周分泌物量、以及内口位置。结论:经单因素研究分析发现:瘘管位于6-9象限、瘘管延伸范围大于两个象限、炎症波及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或坐骨直肠间隙、直肠后深间隙的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括约肌外的瘘管,术后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以切开挂线术为对照,以愈合天数及内、外括约肌缺损长度为主要疗效指标,以治愈率、复发率、疼痛为次要疗效指标,以Wexner量表评估结合不良事件为安全性指标。结果:本研究入组76例病例,有效7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内、外括约肌缺损长度治疗组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0 d疼痛治疗组轻于对照组(P<0.05)。2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治疗组、对照组的愈合时、愈合后3月时Wexner量表评估与自身术前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时间短,内、外括约肌损伤少,痛苦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口切开结合拖线置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结合拖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术。观察两组治愈率、术后疼痛、创面渗出、瘢痕面积、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治愈时间、肛门功能等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渗出、瘢痕面积、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治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口切开结合拖线置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瘢痕面积,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⑧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问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徐贵安  刘诗  王珏岚  黄安清  钟超  刘睿  马也 《陕西中医》2021,(7):926-928,94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加减联合拖线引流疗法治疗泛发性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泛发性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局部切开引流,研究组采取益气健脾汤加减联合拖线引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其中医症候(肛周肿痛、创面焮热、溃后伤口不敛)积分变化; 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周内复发率及成瘘率差异; 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2周时,其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S)]及肛门功能(Wexner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周内复发率及成瘘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 术后1 d时,两组患者NRS、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肛门NRS、Wexner评分均较术后1 d时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加减联合拖线引流疗法可缓解泛发性肛周脓肿患者疾病症状,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降低复发率、成瘘率,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与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入路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就诊的湿热下注型经括约肌型肛瘘住院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括约肌间入路挂线术和肛瘘切除术治疗,2组术后均采用五倍子薰洗方坐浴及紫及油纱条换药。观察2组术后肛门疼痛VAS评分、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及直肠肛门压力值异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 h肛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7、10 d肛门疼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96.8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00±3.2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17±5.86) d (P<0.01);术后2个月2组Wexner失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治疗组直肠肛门压力值异常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P<0.05)。结论与肛瘘切除术治疗比较,括约肌间入路挂线术治疗经括约...  相似文献   

17.
马蹄状肛周脓肿多数由肛窦及肛腺感染得不到有效及时合理的处理而引起,尤其是肛周脓肿治疗不恰当而引起。术前诊断比较困难,传统一期切开治疗方法易引起肛管括约肌损伤及肛门畸形,手术比较复杂。我院2003~2009年度采用一期切开隧道式丝线引流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拖线联合置管术治疗马蹄形伴直肠周围深部间隙肛周脓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5例马蹄形伴直肠周围深部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拖线联合置管术,对照组31例采用切开引流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发热、渗出物情况评分,统计并比较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3、7天疼痛,术后1、3天发热,术后3、7天渗出物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拖线联合置管术治疗马蹄形伴直肠周围深部间隙肛周脓肿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局部损伤小、患者痛苦少、外形保护好、创面愈合快、节省医疗资源等特点,且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拖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方法:采用中医挂线拖线引流法治疗7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结果:78例一次性治愈,痊愈后生理功能正常,肛门无移位,无明显缺损口,黏液泄漏、肛门失禁、形成肛瘘等后遗症。结论:虚线挂线法治疗马蹄形肛瘘易操作、较安全,疗效确切,并能有效预防肛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中医隧道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痈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高位肛痈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治愈率、术后生活质量为主要的观测指标,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降低术后疼痛、尿潴留、术后肛门渗液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肛门狭窄、病人满意度调查方面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医隧道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痈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