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探讨由大连三仪生物工程研究所利用微生物菌种发酵的方法提取的L-阿拉伯糖对营养性肥胖小鼠减肥的影响。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肥胖模型,之后用L-阿拉伯糖干预治疗,实验期间监测空腹体重,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脏器指数和脂体比。中剂量组的体重、脂体比、甘油三酯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g/kg.BW剂量的L-阿拉伯糖对于营养性肥胖小鼠有很好的减肥效果,且能有效的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L-阿拉伯糖对正常及高糖高脂饲喂昆明小鼠血糖代谢的影响。根据空腹血糖和体重筛选5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饲喂,同时用L-阿拉伯糖进行干预,观察实验第42天和第60天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水平。实验第42天和第60天,高、中剂量实验组的糖耐量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论糖耐量检测时是否按给药剂量口服L-阿拉伯糖,一定剂量时,L-阿拉伯糖都能明显增强小鼠糖耐量水平,但在空腹血糖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火麻仁油藻油低剂量组(85mg/kg)、火麻仁油藻油中剂量组(170mg/kg)、火麻仁油藻油高剂量组(340mg/kg),饲喂以高脂饲料及不同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测大鼠体重、脂肪,计算Lee's指数、脂体比,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睾脂体比、总脂体比显著增加(P0.01或P0.05),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比、肾周脂肪比、总脂体比显著降低,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中、高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的摄入能够有效起到调节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藏茶的保健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藏茶低、中、高剂量组(即0.5、1.0、2.0 g/kg·bw)。空白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分别给予蒸馏水和相应剂量的藏茶样品溶液连续饮用30 d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血尿酸,同时取肾脏和睾丸周围体脂,称重并计算脂/体比。结果(1)藏茶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重、体脂肪质量及脂/体比均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2)藏茶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3)藏茶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糖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各实验组尿酸亦有下降趋势。结论藏茶样品具有减肥及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花果提取物对高脂饮食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50只健康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无花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并灌胃蒸馏水,高脂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并灌胃蒸馏水,无花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灌胃无花果提取物(100,200,600 mg/kg BW),给药4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处死大鼠,测定腹部、肾及生殖器周围脂肪、脂体比。结果给予无花果提取物的大鼠其血清TC、TG、LDL-C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HDL-C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无花果提取物组体脂肪含量、脂体比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无花果提取物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并可以预防高脂饮食大鼠体重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豆磷脂软胶囊辅助降低血脂功能。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各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豆磷脂软胶囊,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植物油, 30 d后观察大鼠体重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laurin, TG)、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剂量组大鼠血清TG、体重均低于高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磷脂软胶囊通过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达到辅助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茶多酚肉碱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5 d,观察茶多酚肉碱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5 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5 d后,1)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未见显著性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G极显著地降低(P<0.01);2)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极显著降低(P<0.01);3)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显著性差异。茶多酚肉碱复方制剂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壳聚糖复方(壳聚糖、白芸豆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和富硒酵母)的减肥作用,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喂养高脂饲料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48 mg/kg)、壳聚糖配方高(0.812 g/kg)、中(0.406 g/kg)、低(0.203 g/kg)剂量组,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体比、脂体比,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瘦素、脂联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壳聚糖复方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终末体重、肝体比、血清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Lee's指数、脂体比、血清LDL-C、瘦素及肝脏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脂联素含量及肝脏SOD活性(P<0.01),显著提高肝脏GSH-Px酶活力(P<0.05);壳聚糖复方中剂量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终末体重、Lee's指数、肝体比、脂体比、TG、TC、瘦素、MD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含量及肝脏SOD活性(P<0.05),表明壳聚糖复方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脂肪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加快机体的脂质代谢,减少氧化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复合沙棘原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洛伐他汀胶囊1.80 mg/kg·bw)、复合沙棘原液低(3.57 mL/kg·bw)、中(7.14 mL/kg·bw)、高(14.28 mL/kg·bw)剂量组,并通过高脂饲料喂养法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复合沙棘原液及洛伐他汀混悬液。给药28 d后,观察与分析各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血清血脂水平、抗氧化水平、肝脏指数及肝脏病理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模型构建成功;阳性对照组、复合沙棘原液高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发芽糙米米糠(GBRB)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了GBRB的降血脂功效。将5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对照组饲喂高脂饲料,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了30%、20%、10%GBRB的高脂饲料,喂养83 d,结束后,从小鼠股动脉取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并计算体脂率。结果表明:食用GBRB对大鼠的体脂率、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饲喂GBRB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和LDL-C浓度都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的TG浓度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而中、低剂量GBRB没能抑制食用高脂饲料产生的高TG浓度。GBRB的摄入能显著降低食用高脂饲料大鼠的血清TC、TG以及LDL-C水平,显示出GBRB的降血脂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牛磺酸饮水对高脂血症大鼠减重降脂的作用。方法: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牛磺酸(低、高)剂量组。对照组摄食普通饲料,其余三组摄食高脂饲料,牛磺酸组饮用牛磺酸水溶液。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粪便中总胆汁酸(TBA)含量;肝脏TC、TG、游离脂肪酸(FF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肝糖原的含量和GSH-PX酶活力。结果:高剂量牛磺酸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体重,两个剂量牛磺酸都可以显著降低大鼠附睾脂肪垫指数;高剂量牛磺酸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肝脏FFA和肝糖原水平,两个剂量牛磺酸对肝脏TC和TG均无显著影响,但都可显著增加粪便TBA含量;两个剂量牛磺酸都可以显著升高大鼠血清GSH-PX和肝脏GSH-PX、还原型GSH。结论:牛磺酸主要通过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并随粪便排出、加强脂质代谢减少肝脏FFA堆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途径发挥减重降脂功效,但其减重降脂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花葵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芸  杨秀松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12,33(1):248-251
目的:探讨金花葵黄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制作动物高脂血症模型;其中金花葵黄酮分为3、30、90mg/(kg·d)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灌胃洛伐他汀片10mg/(kg·d);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灌胃10mL/(kg·d)蒸馏水,连续6周。每两周测定血脂相关指标,最后一周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ox-LDL明显降低。结论:金花葵黄酮能缓解大鼠高脂血症,降低ox-LDL水平,延缓泡沫细胞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卓  石蕊  谭李玉  左浩  王妮 《中国油脂》2023,48(8):84-89
为通过营养学手段防控近视提供参考,研究了中链甘油三酯对高蔗糖饮食豚鼠近视的保护作用。将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中链甘油三酯组(MCT组)、长链甘油三酯组(LCT组)、高蔗糖组(SD组)、正常膳食组(CD组)和对照组(CON组),前三组分别饲喂MCT+高蔗糖饲料、棕榈油+高蔗糖饲料、高蔗糖饲料,CD组和CON组饲喂正常饲料。喂养4周后,分析其屈光度及胰岛素抵抗情况。随后对除对照组外各组豚鼠右眼以负透镜诱导近视造模,左眼作为自身对照。造模5周后测定各组豚鼠的双眼屈光度、胰岛素抵抗水平和血甘油三酯水平。结果表明:高蔗糖饮食各组豚鼠均在4周后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受负透镜诱导各组豚鼠实验眼在诱导5周后均出现高度近视;高蔗糖饮食各组豚鼠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血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蔗糖饮食各组豚鼠实验眼的近视程度与正常膳食组有显著性差异;MCT组较LCT组和SD组,在胰岛素抵抗水平、右眼受负透镜诱导的近视程度及血甘油三酯水平方面均较低。综上,高蔗糖饮食会使豚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加剧负透镜诱导对豚鼠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而MCT对高蔗糖饮食加剧的豚鼠受负透镜诱导下的近视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空间诱变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18-116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将48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原始菌株GS18组和SS18-11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8 w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期间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GS18和SS18-116组按照109 CFU/mL以3.0 mL/kg bw连续灌胃8 w。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结果表明,高脂饲养8 w后,与高脂模型组和GS18组相比,SS18-116组大鼠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AI显著降低(P<0.05),而相较于高脂模型组AAI显著(P<0.05)升高。综上所述诱变植物乳杆菌SS18-116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湿热处理多孔玉米淀粉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32 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其中1 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另外3 组为高脂组,分别为高脂空白组、多孔淀粉组(porousstarch,PS)和湿热处理多孔淀粉组(heat moisture treatment starch,HTMPS),饲喂基础饲料,适应1 周后,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组分别饲喂相应高脂饲料。饲喂4 周后解剖,检测大鼠血脂、肝脂及小肠和粪便中胆汁酸等指标。结果:饲喂多孔淀粉和湿热处理多孔淀粉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抗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肝脏TC、肝脏总TC和腹部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粪便中粪醇、胆固醇等中性固醇排泄量增加,粪便中胆汁酸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PS组与HTMPS组相比,大鼠血浆中TC、AI、腹部脂肪含量、肝脏总脂肪含量较低,粪便中胆汁酸及小肠内容物中胆汁酸较高。结论:多孔淀粉降血脂降胆固醇效果优于湿热处理多孔玉米淀粉,可降低高脂饮食造成的高脂血症风险,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鸿铖 《中国油脂》2020,45(12):49-55
探究注射级玉米卵磷脂(CLFI)对高脂膳食诱导的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将60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 组,即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2 g/kg大豆卵磷脂)和CLFI高(2.4 g/kg)、中(1.2 g/kg)和低(0.6 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 周后开始对阳性对照组和CLFI各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6 周,每天1 次。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 mL/kg。试验结束后考察大鼠血清血脂水平变化,检测大鼠体重、腹腔脂肪蓄积系数(AFC)、血清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等指标,并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CLFI能有效抑制高脂膳食诱导大鼠的体重增长,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血脂综合指数(LCI),并且降低AFC和肝脏中MDA水平;此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OD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肝脏脂肪变性情况也得到改善。CLFI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和预防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可为CLFI后续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薯抗性淀粉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利肝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淼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2,33(1):244-247
目的:考察甘薯抗性淀粉(SPRS)在大鼠形成高脂血症过程中的降血脂及促进肝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G)、高脂模型组(HL)、甘薯抗性淀粉低剂量组(SPRSL)、甘薯抗性淀粉高剂量组(SPRSH)。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甘薯抗性淀粉组在高脂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甘薯抗性淀粉10、20g/(kg·d),45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及观察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薯抗性淀粉能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甘薯抗性淀粉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现象明显轻于高脂模型组。结论:甘薯抗性淀粉对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并明显改善大鼠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米糠植物甾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选用5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模型组和米糠甾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65、130、195 mg/kg)。高脂饲料饲喂造模,各实验组同时进行米糠甾醇溶液灌胃干预。13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测定血清中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一氧化氮合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比较各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到NASH模型组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聚集浸润,米糠甾醇各治疗组肝组织病变呈现不同程度减轻。NASH模型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表现出明显异常;米糠甾醇各剂量组与NASH模型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P<0.00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P<0.05)和一氧化氮合酶(P<0.001)显著降低;中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结论:米糠甾醇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