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通过熔融支化法使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不同官能度数目的乙烯基多官能度单体改性HDPE制备出长支链聚乙烯(LCBPE),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三检测器凝胶渗透色谱及流变学方法对长支链(LCB)结构进行表征,尤其是根据黏度MWD和凝胶渗透色谱MWD对LCB进行定量表征。讨论了LCB形成的机理,确定了LCB类型。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LCB结构对HDPE的离散松弛谱,热流变行为及熔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本熔融支化法制备的LCBPE是一种热流变复杂流体,均为星型支化结构,且LCB含量随着乙烯基多官能度单体官能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利用四官能度单体改性的试样LCB含量最多,改性效果最好。此外LCBPE相比线型HDPE具有更长的松弛时间,更高的活化能及熔体强度。  相似文献   

2.
孟锐  李晓刚  刘双清  朱锐  柏连阳  蒋金芝 《功能材料》2012,43(22):3143-3147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法,以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复合体(DMC)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二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并以聚乙烯醇PVA-1788为水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培养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农药微胶囊的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所得的PPC-毒死蜱微胶囊球形规整,表面光滑。95%的微胶囊粒径在3~10μm范围内,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6.75%和89.34%。微胶囊释药性能研究表明,PPC-毒死蜱微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其释放可分为前期快速释放和中后期稳定释放2个阶段。释放27d,PPC微胶囊累积释药量达86.87%。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PLA)/聚碳酸丁二醇酯(PBC)/壳聚糖(CS)复合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当CS含量为0.08%时,复合纤维膜表现出良好的纤维直径分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表明,PLA与PBC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并且CS被成功地添加到PLA/PBC中。PLA/PBC/CS复合纤维膜表现出优异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能,随着CS含量增加,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逐渐增大,而接触角逐渐减小。此外,PLA/PBC/CS复合纤维膜在抑菌测试中显示出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高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木薯渣与聚琥珀酸丁二酯的复合,以期制备可降解的并保持优良力学性能的木薯渣/聚琥珀酸丁二酯复合材料,促进木薯渣的回收再利用,替代传统塑料制品。方法采用生物质材料木薯渣,与聚琥珀酸丁二酯制备生物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力学性能检测、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所添加的生物质材料的粒径及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表观结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10 MPa热压压力下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弯曲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6.96,32.53 MPa,相比于4 MPa热压压力,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9.77%,148.7%。结论在适宜的加工条件下加入一定量木薯渣,并不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且能大幅提高木薯渣/聚琥珀酸丁二酯的降解性能。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农作物附加价值,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并能促进生物质可降解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在可生物降解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报道以两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二-(2,6-二甲基苯基)-丁二亚胺氯化镍和二-(2-甲基苯基)-丁二亚胺氯化镍所组成的复式催化体系,催化单一乙烯聚合可制备得到长支链(n≥6)的聚乙烯。在合适的聚合条件下此复式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其催化活性比任一单一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都高。本文详细研究了两种催化荆的摩尔比、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及产物结构的影响。用^13C—NMR、FT—IR、DS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致相分离法结合双扩散法制备了聚碳酸丁二醇酯(PBC)多孔膜,并将之与聚己内酯(PCL)多孔膜进行力学性能和接触角的比较。发现PBC的接触角小于PCL多孔膜的接触角,但其力学性能不及后者。通过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O)对PBC多孔膜进行改性,其亲水性进一步提高,发现分子量为2.0×105的PEO改性的多孔膜亲水性提高较大,该组膜材料降解速率与亲水性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制备了聚碳酸丁二醇酯(PBC)纤维膜,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纤维膜形貌的影响及纤维膜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溶剂对纤维膜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在PBC质量分数为22%~28%,电压-距离比为20kV/20cm,湿度在20%~50%所制得的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PBC纤维膜的亲水性优于聚己内酯(PCL);PBC纤维膜的细胞铺展和细胞增殖结果与PCL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三官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同时利用大分子自由基间的偶合反应制备出长支链聚乙烯(LCBPE)。转矩曲线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表明TMPTA成功接枝到HDPE,解释了熔融支化法制备LCBPE的机理。利用多种流变分析方法,如储能模量、损耗角、Cole-Cole图等方法有效区分了LCBPE和HDPE。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对LCBPE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支链LCB结构的引入使HDPE的熔点、结晶度和起始结晶温度提高,晶体结构和晶型未发生变化,晶粒尺寸增大。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HDPE和LCBPE晶体形态进行分析,发现LCBPE相比HDPE晶核增多,晶体生长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碳酸亚环己酯(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简称PCHC)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酯键含量和升温速率等都对PCHC的热分解行为有较大影响;高交替度的PCHC在350℃左右完全分解,不残留炭黑,具有优良的热分解性能。用Flynn-Wall-Ozawa和Kinssinger两种方法求得PCHC的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4.51kJ/mol和143.23kJ/mol。并结合Coats-Redfern方法证明了PCHC的热分解为随机核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聚丁二酸丁二酯(PBS)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能够完全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用途极为广泛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系统介绍了PBS材料的性能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一种生物可降解缓冲包装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并测试其表观密度、热学性能、红外光谱及缓冲性能。利用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筛选出发泡最佳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构仪分别测试缓冲包装材料的热学性能和缓冲性能。结果显示,最佳发泡工艺为发泡剂碳酸氢钠添加量为20%,发泡温度为140℃,发泡时间为25 min,其表观密度为0.18 g/cm~3;NaHCO_3在发泡材料中无残留;30 mm厚的缓冲材料缓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碳酸亚丙酯/合成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天然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无机粒子、聚碳酸亚丙酯/有机小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接乳化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乳液,研究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连续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乳化剂HLB值在12.6~16.0之间时,均可制得PPC乳液。PVA质量分数高于1%则会导致PPC乳液稳定性下降。当乳化剂HLB值为13.0时,乳液白色泛蓝光,电导率为96.2μS/cm,固含量为3.73%,5000r/min下离心10min既无沉淀也无分层产生,静置半月无明显变化,粒径分布曲线分别在2μm和30μm处有2个独立的峰。  相似文献   

14.
以聚碳酸亚丙酯二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BDO)等为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弹性体(PUE-PPC)。研究表明,PUE-PPC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优于聚醚型弹性体;与聚酯型弹性体相比,具有较好的水解稳定性,经35d浸泡后,其拉伸强度保持率高出33%。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R)、预聚体-NCO基含量、扩链剂种类等对PUE-PP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减小,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在R=1.05时达到最大值,断裂伸长率则一直增大;随着-NCO基含量的增加,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提高,而断裂伸长率减小;扩链剂链长越短,弹性体力学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5.
将聚乳酸(PLA)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以60/40的质量比熔融共混挤出,并添加反应型增容剂IGETABOND以增强2种聚合物间的界面结合能力。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拉伸和冲击测试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添加增容剂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相形态。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增容剂含量增加而增加,均在添加9phr时达到最大值,分别约为未添加时的2倍和3倍;添加增容剂后,虽然共混物仍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两者的Tg略微呈现出相互接近的趋势;同时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未添加增容剂时,两相间的界面层清晰可见,但随着增容剂的添加量增至7phr时,两相的界面层几乎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熔体强度,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为扩链剂,对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进行长支链化改性,通过挤出发泡制备PLA/PBS发泡材料。采用转矩流变仪、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研究了扩链剂用量对PLA/PBS体系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扩链剂PMDA和TGIC联合使用能有效对PLA/PBS体系进行长支链化改性,得到具有一定长支链结构的体系,提高了其熔体强度、弹性和拉伸黏度,改善了PLA/PBS体系的发泡性能。当扩链剂质量分数为0.8%时,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达到4.96×107cm-3,平均孔径为60μm,泡孔规整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7.
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SEM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在聚碳酸亚丙酯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70nm。利用TG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纳米尺寸凹凸棒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热稳定性,其中凹凸棒含量为0.5%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好,其5%、50%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291℃和289℃,相比PPC分别提高了63℃、53℃和52℃。  相似文献   

18.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提出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室温会发生解拉链降解和无规断链降解。解拉链降解主要在残余聚合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光和热对该反应具有明显催化作用。无规断链降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具有端烯基组分的化合物。根据实验提出了抑制降解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俊清  徐晓燕  娜布其 《硅谷》2013,(5):99-99,174
采用甲醇洗涤聚合产物脂肪族聚碳酸亚丙酯中残余的环氧丙烷、催化剂,使脂肪族聚碳酸亚丙酯中的灰份降低,过量的环氧丙烷脱出。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采用多官能单体以及扩链/支化剂在PET主链上引入长支链的方法,论述了长支链结构对PET熔体强度、熔体流变行为和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