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茶区的地质背景与茶树的生长代谢及所产茶叶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安徽省境内主要茶区(皖南茶区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名优茶产地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了茶区地质背景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茶区土壤母质类型(如基岩与风化物组成)、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地质构造、水系等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茶园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丰缺对茶叶品质的好坏及其饮用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茶叶产量质量双跃进的伟大成就 1959年的茶叶生产,不仅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又增加8%,同时普遍提高了品质,获得了产量质量双跃进的巨大成绩。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了。可是有个别人不承認这个事实,说什么“茶叶品质一年不如一年”、“机械制茶不如手炒品质高”、“双手采茶降低茶叶质量”、“大采秋茶是杀鸡取蛋”等謬論。事实胜于雄辯,建国以来,特別是大跃进以來,广大茶区群众在党的总路綫光辉照耀下,認真地貫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加强茶园培  相似文献   

3.
北方茶区绿色食品茶品种选择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茶区较适宜生产绿茶.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粗壮、经济效益高、适宜做绿茶的优良品种,并要求多品种配搭。多品种配搭十分重要,不同品种发芽时间不同,这样可错开采摘高峰期.有利于茶叶加工.有利于多样产品的开发.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费明煦 《茶业通报》1993,15(1):10-12
我省境内的大别山区绵亘在岳西、潜山、太湖、金寨、霍山、舒城、六安等七县以及桐城、宿松和庐江县的极小部分,构成了我省仅次于黄山茶区的第二大茶区—大别山茶区。大别山区产茶历史悠久,生态条件优越,鲜叶自然品质较好,是发展茶叶生产理想的地方。但是,长期以来,茶叶生产的发展不尽人意。茶园的管理水平低,茶树树势差,单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的茶园种植面积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来衡量,茶叶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理应更多更高,但长期来,我国茶叶的单产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茶叶的品质也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茶叶的出口创汇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建设新型的生态茶区,是充分开发茶区资源,保护茶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键,也是保证茶叶“以质取胜,以销促产”的发展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茶叶作为当代最好的绿色饮料 ,将成为新世纪的饮料之王 ,茶叶祖国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 ,持续多年产大于销的世界茶业 ,以质量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茶叶产品不仅要求品质优良、形式多样 ,而且必须卫生、保健、无污染 ,这对于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 ,部分茶区生态环境质量不高、茶叶总体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我国茶业来说 ,无疑又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安徽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 ,如何提高皖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在茶叶生产中实施无性系良种 +生态型茶业为基本模式的新的绿色革命 ,把茶业建成优质高产高效、持续…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实施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茶业发展积极作用。经过分析安徽茶业情况后认为:安徽茶区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天然品质优异;茶叶加工体系完备;实施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给安徽提供了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跨越的发展良机。并就安徽茶业如何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8.
方守家 《茶业通报》2007,29(4):189-190
近几年来,随着茶叶产业外部消费群体对茶叶品质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广大茶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对茶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着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这一主题,茶叶产业发展面临新情况。宁国市依托良好的茶叶生态资源条件,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在推进茶叶品牌、市场和产业化三项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将会推动全市茶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叶白星病在安徽、浙江、四川、江西等省茶区都有发生。是我省皖南茶区为害幼嫩芽叶的主要病害。病叶制成干茶,味苦异常,难以入口,似吃黄连.通过调查,了解白星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探索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茶农 《茶业通报》2003,25(2):77-77
茶树是喜湿植物,在水分条件充裕时,新梢生长旺盛、展叶数量多、持嫩性强、内含成分丰富。因此,在我国多数茶区春季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加上其他环境因素协调,茶叶品质优良。而夏、秋季降雨量相对减少,尤其是日照时数长、强度大,故水分蒸发、蒸腾量大,相对缺水,甚至造成干旱,长江中下游茶区更常有“夹秋旱”发生,使茶叶明显减产,严重时茶树可受旱害而死亡,此时的茶树表现为下部老叶渐变红褐色,以致脱落,顶部嫩叶,嫩梢中午常因失水而皱缩似萎蔫状,所以应引起生产者高度重视。预防的方法有:铺草覆盖茶树行间,春、夏季刈割青草或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1.
安徽是农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全国产茶大省,茶业是安徽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隶属于中国茶树适生区域的东北部,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平稳,有利于有效品质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现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全省共有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300多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  相似文献   

12.
<正>高山茶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的茶叶内含物丰富,香味浓,品质优。常言道:高山出好茶,这是一般平原丘陵茶叶无法媲美的。但高山茶园由于冬季寒冷和早春寒潮的侵袭,常使茶树遭受冻害,造成茶叶减产、茶农减收。笔者对高山茶园茶树防冻技术进行多年探究,总结了一套综合防治冻害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选择抗寒品种高标准建园,为茶园抗寒打好基础我国茶区辽阔,南北纬度跨越大。南部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吴洵 《茶业通报》1991,13(4):8-12
施肥是茶叶生产重要栽培技术之一,增产效果好,与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益关系密切,因此,许多生产单位和广大茶农都十分重视茶园施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急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园施肥的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的纵深发展,就当前广大茶区茶园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提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皖西大别山是安徽省主要茶区之一,而整个大别山区也是豫、鄂、皖的主要茶区。这里所产的茶叶早已名闻遐迩。在唐代皖西茶区就已经是很有名气了,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即描述为:“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薪州、黄州又下”。唐代封演拱《封氏闻见记》所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由此可见当时的茶叶产量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品质也属上乘。但是,这一古老的茶区,由于采、制历史悠久,加之历代茶类的变动,如早年的黄大茶改制红茶,再由红茶改制黄大茶,又从黄大茶改制炒青绿茶等等,使皖西的采摘方法变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6.
人们提起安徽的茶叶,就不禁会联想起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涌溪火青等等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的香茶来。安徽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远在唐代就已经是我国著名的茶区了,当时茶园遍布、品质优异,一直流传发展到今天。安徽茶区主  相似文献   

17.
信息四则     
安庆市加快茶叶产业化推进步伐安庆市主产茶区位于大别山腹地,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是全国名优绿茶优势发展区域。为全市茶叶产业化进程,安庆市政府于2007年4月9日至10日在岳西县召开了全市茶叶产业化工作推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弄清贵州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主要产茶区,采集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Cr、Cu、As、Cd、Zn的含量特征分析,以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茶区茶园土壤质量良好,云雾、都匀、湄潭3个产茶区PLIzone均小于1,污染负荷指数表现为湄潭茶区>云雾茶区>都匀茶区。3个产茶区土壤Cr、Cu、As、Cd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茶园土壤限量值,只有湄潭茶区少部分样品Zn超标。3个茶区茶园土壤Cu和As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d与Cr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d和Cr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林香坤 《茶业通报》2001,23(4):10-11
山东省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胶南是山东省“南茶北引”最早的县市。茶叶生产已有 30多a的历史 ,由于地处高纬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昼夜温度大 ,地势北高南低 ,土壤棕黄弱酸性 ,造就了胶南绿茶“叶片厚 ,滋味浓 ,香气高 ,耐冲泡”的自然风味和超群品质 ,具有大力开发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笔者欲就胶南市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以求加快茶叶产业开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财政增收” ,把胶南建成北方绿茶基地。1 茶叶生产的基本状况1 .1 茶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迄止到目前 ,全市已有 1 5处乡镇近 2 0 0…  相似文献   

20.
杨玲 《茶业通报》2017,39(4):156-159
黎平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近几年,在茶树栽培、品种引进、茶叶加工和销售、行业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国各类评茶大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黎平茶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与发达茶区存在较大差距,黎平茶产业在各个环节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