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02-5303,530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苏北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总量,劳动者素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以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相结合,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作为推动苏北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对贵州省长顺县(贫困县)凯佐乡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文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从加快新农村建设、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教育、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二元结构、劳动力供求信息对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和效益的影响。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当前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当前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劳动力自身素质偏低、地方政府组织不足、创业环境差及体制障碍;相应地,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政府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组织力度、改善创业环境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及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并全方位地做好社会化服务,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结合峨山县多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际,对当前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劳动者素质、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体系等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剖析,并提出了今后如何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贫困山区望谟县为调研对象,根据2005-2007年5个村劳动力转移的跟踪调查资料,分析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为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及政策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转移外出风险较高,对城市适应能力较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就业结构等方面逐渐得到优化,外出劳动力转移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提出合理有效转移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07-20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着资金投入来源不稳定、培训质量有待提高、部门统筹不协调、法律及相关政策匮乏等问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应完善投入培训机制、培训方式、法律政策体系和组织领导体系等,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3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田富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165-4167,4177
体制性因素促使贵州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穷则思变”是农民创业的原动力.劳动力熟识当地资源环境、市场需求和人脉资源以及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创业的优势.创业机会包括政府的农贷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景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景县的概况,从河北省景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景锐  赵财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4):198-200
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9年农村劳动力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严重滞后于农业产值份额的下降速度,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主要还集中在西部地区,从就业行业看,虽然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但第三产业仍然是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4.
陈景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85-15088
以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根据产业结构偏差公式测算方法,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化劳动力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动过程的分析。接着以人口与经济、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基础,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综合全文,得出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便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6-4688
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从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和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等微观方面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障碍,提出建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加快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