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3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滴鼻1μg/kg右美托咪定(A组),2μg/kg右美托咪定(B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诱导时间及30 min后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和面罩接受程度;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评估躁动程度。结果:B组患儿诱导时间较A组和C组明显缩短(P<0.05);用药30 min后患儿镇静评分和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为B组>A组>C组(P<0.05);吸入面罩接受评分为B组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NO评分、儿童麻醉苏醒谵妄(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均为B组<A组<C组(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术前30 min滴鼻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基础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13岁拟行疝气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麻醉方法均为基础麻醉诱导患儿入睡,抱入手术室后实施不插管全凭吸入麻醉,术中辅助局麻,手术时间均在1 h以内。麻醉诱导前30 min,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C组以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入睡时间、入室后Ramsay镇静评分、诱导时对麻醉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A组入睡时间(12.31±3.21)min明显小于B组(23.55±3.72)min和C组(19.23±3.32)min(P<0.05)。A组镇静满意率和面罩接受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同C组比较,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缩短吸入诱导时间,预防苏醒期躁动,并且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前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1组(D1),右美托咪定2 μg·kg-1组(D2),生理盐水组(NS),每组各20例。D1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1,D2组滴入右美托咪定2 μg·kg-1,NS组滴入生理盐水0.5 mL。记录3组患儿滴鼻前(T1)及滴鼻后15 min(T2)、30 min(T3)、45min(T4)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D1组和D2组患儿的入睡时间;记录滴鼻后45 min(T4)各组患儿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与父母分离的抵抗评分。结果:与NS组比较,D2组患儿T3和T4时HR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患儿T4时HR降低(P<0.05);3组患儿各时点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的平均入睡时间为(26.5±5.7)min,明显短于D1组的(33.8±4.3)min(P<0.05)。D1组和D2组患儿的镇静评分和情绪评分明显高于NS组(P<0.05),D2组的父母分离抵抗评分高于NS组(P<0.05);与D1组比较,D2组患儿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和父母分离的抵抗评分均增高(P<0.05)。结论: 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前经鼻滴入2 μg·kg-1右美托咪定是安全有效的,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作为此类手术患儿术前用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与氯胺酮肌注在小儿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中术前镇静与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6岁,体重10~22 kg,ASA分级I级,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儿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D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组),L组(氯胺酮肌注组),于术前分别经鼻予以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和氯胺酮5 mg/kg肌肉注射。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后的镇静评分,以及术后苏醒期间患儿行为评分和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与父母分离后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苏醒期间,D组患儿行为评分低于L组;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也较L组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给药方式对术前患儿依从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与肌肉注射氯胺酮相比,右美托咪定滴鼻作为麻醉前用药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小儿疝修补手术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6 mg/kg口服)与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氯胺酮6 mg/kg口服+右美托咪定2μtg/kg滴鼻)各35例.记录滴鼻前(T0)及用药后10 min(T10)、20 min(T20)、30min(T30)时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根据镇静评分表(sedation scale,SS)评估用药后10、20、30 min时的镇静状态,记录评分和患儿入睡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用药30 min后根据情绪状态评分表(emotional state scores,ESS)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的情绪状态以及对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反应.结果 KD组患儿入睡时间比K组患儿短,T30时镇静状态明显优于K组(P<0.05);且KD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情绪状态及静脉穿刺评分明显低于K组(P<0.05);KD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异常情况也明显少于K组(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使患儿安静的与父母分离,是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6.
项国联 《北京医学》2018,(6):527-53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单独或联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术前焦虑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6岁,随机分为A组(单纯Dex 1μg/kg滴鼻)、B组(单纯Dex 2 μg/kg滴鼻)、C组(Dex 1 μg/kg滴鼻+心理干预)、D组(Dex 2 μg/kg滴鼻+心理干预),每组1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置入喉罩辅助通气.所有患儿均在术前等候区经鼻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同时为C、D组患儿提供手机观看动画片或手持玩具.分别于滴鼻前、进入手术室前和诱导前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eri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估患儿的焦虑水平.记录术前mYPAS量表评分、术后躁动评分,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后呕吐、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mYPAS量表评分均较滴鼻前降低(P<0.05),但诱导前评分升高(P<0.05).组间mYPAS量表评分比较,B、D组分别低于A、C组(P<0.05),C、D组分别低于A、B组(P<0.05).D组发生躁动例数少于A组(P<0.05),D组躁动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儿均未观察到术后呕吐、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家长满意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入室前经鼻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小儿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躁动评分,2 μg/kg Dex较1μg/kg Dex效果更好,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行腹股沟疝行常规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组各30例,麻醉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右美托咪定组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两组患儿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和丙泊酚2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5mg/kg·h和瑞芬太尼0.2μ g/kg·min,在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μ g/kg.记录小儿苏醒时(T0)、小儿苏醒后10 min(T1)、小儿苏醒后30 min(T2)、小儿苏醒后60 min(T3)的HR、Sp02.记录小儿苏醒时间、躁动评分及躁动例数.结果 两组小儿苏醒后各时间点Sp0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后各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的HR比对照组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比C组的苏醒时间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美托咪定组患儿躁动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躁动例数D组比C组明显少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能有效预防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且没有呼吸抑制作用,是预防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一个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腔应用右美托咪定在肾结石患儿术前镇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肾结石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组和鼻腔组,每组18例。静脉组患儿予以0.5μg·kg-1右美托咪定+15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鼻腔组患儿予以2.0μg·kg-1右美托咪定经滴鼻器向患儿双侧鼻腔缓慢轮流滴入。记录2组患儿对用药方式的接受程度、给药后20 min镇静程度、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供氧接受评分及麻醉诱导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儿在给药后20 min镇静程度、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供氧接受评分及麻醉诱导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腔组患儿对用药方式接受程度显著优于静脉组(P<0.01)。结论 2.0μg·kg-1右美托咪定经鼻腔用药应用于肾结石患者术前镇静效果肯定且安全性好,较静脉输注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60例。D组在术前30 min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2.0 μg/kg(容量配置1 mL),N组术前30 min经鼻给予1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镇静水平,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躁动谵妄水平,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事件。结果D组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且镇静水平高于N组(P<0.05),D组术后需求补救镇静的人数低于N组(P<0.05),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N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可能与降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关,并可取得较为满意的镇静效果,能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镇静在预防小儿喉罩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施行喉罩全麻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滴鼻组(简称D组)和对照组(简称T组),各40例。D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啶1.5 u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 mL术前滴鼻,T组以1 mL生理盐水滴鼻。对比围麻醉期两组患儿HR、SPO2、MAP、可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等指标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基础生命体征、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唤醒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患儿在使用右美托咪啶滴鼻后,HR、RR、MAP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SPO2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且在麻醉诱导期(T5)、手术结束时(T6)HR、RR、MAP略低于低于T组,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滴鼻在小儿全麻中能有效减轻术前恐惧,减少术后躁动表现,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患儿鼻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术前紧张情绪、父母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前30 min经鼻喷入生理盐水0.02 mL/kg,DEX组喷入DEX 2 μg/kg(药物使用原液)。观察和记录患儿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25、30 min的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以及给药30 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分离焦虑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接受度评分和术后躁动评分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组患儿与父母的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6.7% vs. 26.7%,73.3% vs. 40%,P均<0.05),术后躁动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患儿给药20 min后HR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3±12.93)次/min vs. (104.53±11.97)次/min, P<0.05]。两组患儿的SpO2未见明显差异,且均未见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结论: 全身麻醉前经鼻喷入DEX可以产生良好的术前镇静作用,改善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提高面罩接受度。两组患儿苏醒质量高,无明显的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鼻喷DEX 2 μg/k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术前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2种给药方式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腹股沟疝结扎术患儿苏醒期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腹腔镜腹股沟疝结扎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给药(VD组),经鼻给药组(N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VD组患儿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D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0 μg/kg,C组患儿使用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患儿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PACU逗留时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各组患儿苏醒后5、15、30 min的镇静程度。记录患儿术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手术及PACU逗留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患儿苏醒后5、15、30 min VD组和ND组PAED值评分显著降低,患儿术后躁动显著减少(均P<0.05)。患儿苏醒后各时间点Ramsay值C组低于VD组和ND组(均P<0.05)。手术后10 min与手术结束时VD组心率下降高于ND组和C组(均P<0.05),但仍在安全范围内。3组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 结论 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结扎术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均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但是经鼻给药较静脉给药对患儿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传染性软疣刮除术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 60名4~6岁行传染性软疣刮除术的患儿被随机分为右美组(n =30,1.5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盐水组(n=30,0.015 mL/kg生理盐水滴鼻).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刮除软疣个数、手术时间、行为评分、镇静疼痛评分、家长及医生满意度和达到出院标准时间.结果 右美组患儿的镇静、疼痛评分和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盐水组(分别为2±1和1±0,7±1和9±1,2±1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两组的患儿镇静程度以及出院时评分大致相同;右美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1.5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以为小儿传染性软疣刮除术提供良好的镇静和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非静脉给药在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EX在该类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罗骶组、DEX鼻组和DEX骶组,每组20例。DEX鼻组患儿于术前30min给予DEX 1μg·kg-1滴鼻,另2组患儿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滴鼻。30min后不能顺利转入手术室及诱导时不能耐受面罩或七氟醚的患儿给予丙泊酚1mg·kg-1。罗骶组和DEX鼻组患儿行骶管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1,DEX骶组患儿给予0.25%罗哌卡因1mL·kg-1+DEX 1μg·kg-1,药物总量20 mL。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离开父母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期面罩和七氟醚接受评分;记录患儿离开父母的满意度、面罩吸氧和七氟醚吸入的接受满意度;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苏醒期喉痉挛、苏醒延迟及苏醒躁动评分;记录麻醉恢复评分及丙泊酚的用量;记录术后4、8、12、16、20和24h时的镇静评分。结果:DEX鼻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面罩诱导和七氟醚接受评分、患儿家属分离满意度、面罩和七氟醚接受满意度均高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鼻组患儿诱导时间短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均无苏醒延迟发生,罗骶组患儿喉痉挛和躁动评分明显高于DEX鼻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麻醉后意识、呼吸、活动评分和麻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4 h时镇静评分均小于3分,DEX鼻组和DEX骶组8 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P<0.05),DEX骶组12、16和20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和DEX鼻组(P<0.05),3组患儿术后24 h时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非静脉给药应用于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时患儿可以安静合作地进入手术室,快速平稳完成诱导过程,苏醒躁动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早期术后镇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术预防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经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改良中文版CFSS-DS)筛选的伴有牙科焦虑症拟实施开髓治疗的牙髓炎3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30 min对患儿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滴鼻后30 min评估患儿的镇静评分(Ramsay)、术后评估患儿的Houpt评分,以Ramsay≥3分及Houpt评分≥5分作为阳性标准,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寻找右美托咪定的半数有效剂量,初始剂量为2μg/kg,增减剂量为0.1μg/kg,直到出现7个横跨点,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寻找右美托咪定预防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半数有效剂量(CP50)、95%有效剂量(CP95).结果 33例患儿完成本研究,经Probit分析得出,右美托咪定滴鼻预防儿科焦虑症的CP50为1.515μg/kg,95%CI(1.403~1.600),CP95的有效剂量为1.742μg/kg,95%CI(1.638~2.288).结论 术前30 min采用1.515μg/kg滴鼻,可为伴有儿科焦虑症的牙髓炎患儿实施开髓手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提升配合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非静脉给药途径在儿科下腹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搜集我院儿科拟行下腹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B组于术前30min右美托咪定1ug/kg滴鼻,A,C组等容积生理盐水滴鼻.三组患儿均给于阿托品0.01~0.02mg/kg,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2mg/kg,七氟醚6~8%,氧流量2L/min,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置入喉罩,将七氟醚降到1~2%.A组和B组患儿骶管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C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mL/kg+右美托咪定1ug/kg,骶管阻滞给予药物总量20mL封顶.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心动过缓、苏醒延迟、喉痉挛、尿储留和苏醒期躁动评分.记录术后4,8,12,16,20,24h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计算各组镇痛时间.结果:三组患儿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苏醒时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诱导时间短于A组和C组(P<0.05).三组患儿均无心动过缓、苏醒延迟和尿储留的发生,A组喉痉挛的发生和躁动评分高于B和C组,B,C组的镇痛时间比A组延长,C组最长(P<0.05).术后4h镇痛评分均小于4分,镇静评分为2~3分,B,C组8h的镇痛镇静评分低于A组(P<0.05),C组12,16,20h的镇静,镇痛评分低于A,B组(P<0.05);术后24h镇痛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滴鼻给药诱导迅速且有早期术后镇痛镇静的作用,右美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术后镇痛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在儿科下腹及下肢手术中麻醉诱导期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拟在全麻下行下腹及下肢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儿于术前30min右美托咪定1ug/kg滴鼻,对照组患儿等容积生理盐水滴鼻,30min后不能顺利转入手术室的患儿以及诱导时不能耐受面罩吸氧的患儿每次给予丙泊酚1mg/kg.①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②离开父母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期给予丙泊酚的剂量,面罩吸氧的耐受评分;③记录患儿滴鼻前(T0),入室时(T1),插入喉罩即刻(T2),插入喉罩后5min(T3),手术开始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④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拔喉罩时间,苏醒时间;⑤记录诱导时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呛咳反射,置入喉罩时出现喉痉挛及心动过速的现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离开父母时镇静情绪评分,后期应用丙泊酚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MAP、HR和SPO2等在麻醉过程中,比较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麻醉过程中,进手术室之前(T0)比较,T1点在MAP明显降低,T2明显升高(P<0.05),T1、T4点HR明显升高(P<0.05),T1在SPO2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诱导期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插管过程中发生呛咳反应和心动过速的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应用于儿科下腹及下肢手术,患儿可以安静合作的进入手术室并快速平稳完成诱导过程,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和比较右美托嘧啶滴鼻镇静用于患有非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心脏手术前后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本文前瞻性地招募了47名(术前组22名,术后组25名)需要镇静进行经胸心脏彩超检查的儿童。采用Dixon序贯法探究ED50,设 定初始剂量为2.0 μg/kg,如果镇静失败,则该组下一位患者右美托嘧啶的剂量增加0.25 μg/kg。如果患儿镇静成功,则该组下一位患者右美托嘧啶的剂量减少0.25 μg/kg,当每组有6个由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点时终止实验。之后运用Dixon-Massey法计算每组患儿的ED50,此外我们还使用概率回归法推测了ED95。实验中我们同时记录了药物起效时间,检查时间,唤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每5 min根据检测1次生命体征以评估患儿安全。结果 两组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禁食时间、失眠率、体温等一般情况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起效时间,检查时间,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差 异(P>0.05)。基于Dixon序贯法的计算结果为:术前组的ED50值为1.84 μg/kg(95%CI,1.68~2.00 μg/kg),术后组ED50为3.38 μg/kg(95%CI,3.21~3.54 μg/kg)(P<0.05)。基于保序回归的计算结果为:术前组的ED50和ED95值分别为1.79 μg/kg(95%CI,1.49~2.00 μg/kg)和2.18 μg/kg(95%CI,1.96~2.23 μg/kg)(P<0.01);术后组ED50和ED95值分别为3.32 μg/kg(95%CI,3.08~3.50 μg/kg)和3.68 μg/kg(95%CI,3.47~3.73 μg/kg)(P<0.01)。结论 非紫绀性先心病患儿心脏术前右美托嘧啶镇静半数有效剂量为1.84 μg/kg,术后为3.38 μ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中的镇痛镇静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7年3月至7月90例择期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患者, 年龄20~75岁,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 n=30), 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R+G组, n=30), 右美托咪定0.5 μg/kg+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DR+G组, n=30)。R+G组和DR+G组于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记录3组术后24 h镇痛、镇静评分、全麻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苏醒室后Steward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呼吸抑制、辅助镇痛使用情况、TAP阻滞和右美托咪定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R+G组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且有效镇痛时间延长; 和G组相比, R+G组和DR+G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 Steward评分显著降低(P<0.05); 与其他两组比较, DR+G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应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术后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