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电针疗法是临床镇痛的常用疗法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1-2]),电针的镇痛效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包括针刺耐受及针刺低敏感性等。以往研究发现,有多种物质参与针刺差异性的产生,如脑啡肽~([3])、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神经肽物质~([4])等。有学者认为脑啡肽与针刺差异性密切相关~([3])。Chen等~([5])发现电针可激活脑啡肽,通过脑啡肽与μ、δ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发挥镇痛效应,证实电针镇痛与脑啡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个体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镇痛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不论在针麻临床实践中,在正常人体测痛中,或实验动物中均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用简便的方法加以预测?一直是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和针麻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近年来镇痛原理研究的大量工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内源性的镇痛系统,各种镇痛措施如针刺、吗啡等虽然作用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刺镇痛是否是安慰剂效应近年来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争论,虽然为此做了大量关于针刺效应与安慰剂效应对比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定论。通过梳理总结目前针刺与安慰针刺的临床对照研究、期待效应与针刺镇痛关系的临床研究、针刺镇痛与安慰剂镇痛的机制研究,发现目前针刺与安慰针刺对照研究的对照方法不规范并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刺疗效是否受期待效应影响仍需进一步证实,且针刺镇痛与安慰剂镇痛的产生机制相似,将两者单独剥离出来研究存在困难。认为今后针刺效应研究应转换思路,更多地去研究针刺与其他治疗措施的区别,并且要利用安慰效应与针刺镇痛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激光穴位照射—硬膜外复合麻醉下溃疡病胃大部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正常人体及动物实验证实,激光穴位照射可产生全身性镇痛效果并具有镇痛后效应的特点。应用激光穴位照射代替针刺可以进行多种外科手术,但表现出明显个体差异性。在不同病人、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镇痛不全。我们曾报道用针刺一硬膜外复合麻醉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取得满意的效果。自1980年起又应用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方法复合激光穴位照射,既保持了针刺麻醉的特点,又不必再在穴位上针刺,同时提高了针麻的镇痛效果。由于激光穴位照射的镇痛效应可相应减少麻醉剂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麻醉药物所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提高了药物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刘胜 《针刺研究》2022,(3):268-273
慢性痛的缓解作为疼痛的负性强化,被认为是一种奖赏,激活大脑奖赏系统。脑内的奖赏环路不仅涉及奖赏,而且参与疼痛过程。目前针刺缓解慢性痛的奖赏效应和脑内奖赏环路参与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综述了镇痛奖赏的概念特点、脑奖赏环路及功能的研究新进展,阐述了研究针刺镇痛的奖赏效应和相关脑奖赏环路的重要临床和科学意义,对针刺镇痛奖赏效应和相关奖赏环路的若干研究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进一步明确针刺镇痛的多维性特点和良性调节作用。从针刺缓解慢性痛的奖赏效应及脑内奖赏环路对针刺镇痛的调节作用展开研究工作,将有助于加深临床上对针刺镇痛的认识,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针灸临床重要的适应证之一,而针刺镇痛的即时效应是针刺应用的优势所在,近年来也逐渐成为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关注热点.已有的报道表明针刺镇痛存在广泛的即时效应,但针对具体病种还有待进一步严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概念也尚缺乏统一定义.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归纳;重...  相似文献   

7.
分别从疼痛病症、穴位、针具、针刺方法、组织层次等方面,对针刺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针刺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针刺深度(特别是组织层次)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刺深度与针刺镇痛关系的临床效应及机制研究,涉及疼痛病症、穴位、针具、针刺方法、组织层次等多因素,必须进行学科协作攻关的系统研究;针刺深度与针刺镇痛关系研究,可为优化针刺镇痛方案、针刺镇痛机制研究等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对近10年来针刺镇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及临床研究,认为针刺镇痛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神经肽-细胞因子网络、结缔组织、特殊脂肪带等产生镇痛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穴位特异性、针刺是否得气、针刺时间和刺激参数等。临床上针刺可治疗浅表躯体痛、深部躯体痛、内脏痛等。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对不同强度电针所致镇痛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脑内阿片受体及内啡肽系统的发现,对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关于针刺所致各种效应,特别是镇痛效应和阿片受体及其递质系统有何关系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Mayer 和上海市人体针刺镇痛实验协作组分别在人体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了针刺镇痛效应。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却存在分歧,Pomerang 报导纳洛酮能明显拮抗小鼠的电针镇痛作用;上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大鼠痛阈的时值变化观察分析了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的镇痛效应,并与电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ENS具有较强的镇痛效应,在镇痛作用上与电针无明显差异,但经皮神经电刺激具有更明显的后效应。不同刺激点连接方式的TENS刺激有着相似的镇痛效应。TENS疗法存在与电针相同的镇痛个体差异性,其产生镇病效应的刺激频率和强度也与电针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临床上科学地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h。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将1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镇痛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计分及VAS加权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计分及治疗前后VAS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止痛效果佳,镇痛疗效优于口服镇痛药。  相似文献   

13.
Intractablepainofparap1egicandquadriplegicpatientscausedbyinjuryofspinalcordisadifficultprob1emintheconvalescentmedicineatpresent,becausethecourseofconva-lescenttreatmentofthepatientsisverylong,itisobviousthattherearesomedefectsofthetreatmentwithexcisingdorsa1radixorwithlargedoseofanalgesicandantispastic-sedative.Inordertoalleviatethephysicalandmentalsuf-feringofthepatientsandimprovethequalityoftheirlife,theacupunctureanalgesiaisusedasasubstitutivetherapy,whichhasbeenacceptedbytheeasternandWes…  相似文献   

14.
120 cases of urolithl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of 40 persons each.The first group was solely treated with an improved acupuncture method,the second group was treated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and the thir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th of the above method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acupuncture method possessed better stone-removing effect thanthe herbal medicine method and no much difference occur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acupuncture and those treated with both above methods.Besides,the authors also experienced the excellentanalgesic and stone-dissolving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即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灵龟八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评估针刺前,进针10 min、20 min、30 min,取针后8 h、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疼痛强度数字等级量表(pain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PIN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针刺前、留针10 min、留针20 min、取针后24 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针30 min、取针后8 h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观察组针刺前、留针10 min、留针20 min及取针后8 h、24 h PIN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针30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留针30 min出现显著的镇痛效果,其即时镇痛作用和镇痛持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结合龙氏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龙氏手法与单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按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通过观察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疗效标准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3%,对照组为90.91%,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PPI、PRI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更有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止痛。  相似文献   

17.
头针用于分娩镇痛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薄其秀  张金学 《中国针灸》2006,26(9):659-661
目的观察头针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头针组(针刺头部生殖区)和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根据WHO疼痛4组分级标准评定镇痛前后疼痛级别,对两组产妇活跃期及第2产程、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头针组产妇疼痛1~2级33例,对照组为2例,两组相比,产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针组活跃期为(130.70±74.16)分钟,第2产程为(40.70±21.65)分钟,对照组活跃期为(166.15±62.65)分钟,第2产程为(53.30±26.9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产后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镇痛在阴道分娩中有较好疗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腕踝针治疗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胡侠  凌昌全  周庆辉 《中国针灸》2004,24(3):149-151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86例肝癌疼痛患者,单纯腕踝针治疗36例,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单纯服药组50例,比较其在镇痛疗效上与不良反应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愈显率86.1%;接受腕踝针治疗的患者与按三阶梯服药的患者镇痛疗效上无显著差异,持续缓解时间较服药组长,且无毒副作用.结论:腕踝针治疗肝癌疼痛疗效显著,与服药组比较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针灸时针刺敏感度的强弱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阐明了针刺的敏感度除有个体差异外,还与人体的胖瘦、病位的深浅、年龄的大小、针刺的手法和腧穴配伍以及针刺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