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剂型以前的必要加工过程.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大体可分为五大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在这几种制法中,火制方法应用最广泛最常用,所以显得尤为重要.火制法分炒、炙、煅、煨.现将火制方法的实际运用及对药物功效的影响简述一下.  相似文献   

2.
范海洲  范丝雨 《河南中医》2022,(8):1139-1142
《伤寒论》中,炮制方法有净制法、切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治法及其他治法,净制法包含“去皮”“去心”“去翅足”“去节”“去皮尖”“去核”;切制法包含“擘”“■咀”“捣”“破”“切”“碎”;水制法包含“水洗”“酒洗”“渍”;火制法包含“炮”“炙”“熬”。炮制法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和部位,便于调剂和制剂,确保药物洁净,利于储藏保管,有利于服用。《伤寒论》虽未形成系统的炮制理论,但针对药物不同的特性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炮制方法并沿用至今,对有毒中药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且临床有效的减轻或消除毒性的炮制方法,为其他医者炮制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炮制及其相关术语源流的考释,为炮制的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考证古今相关文献,分析炮制与相关词语的关系。结果:“炮”和“炙”在古代指的是中药材的火制法;“治”和“制”是指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制药物偏性的泛称;“炮制”包含了现代炮制方法的火制、水制、净制、切制等;“炮炙”在汉代指的是2种火制方法,但在南北朝以后多指火、水、净、切等多种制药技术,与“炮制”为同一概念;“修事”、“修治”、“修制”则为“炮制”的又称。结论:应当以“炮制”作为规范的学术名词术语。  相似文献   

4.
杨威 《广西中医药》2000,23(5):56-57,60
醋制法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炮制方法。早在刘宋·雷学攴《雷公炮炙论》中就有记载。药物经醋制后能增强疗效 ,缓和药性 ,降低毒副作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1]:“芫花有小毒……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 ,去醋 ,以水浸一宿 ,晒干用 ,则毒灭也 ,或以醋炒者次之。”说明古人已认识醋制能降低药物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上均记载有醋制药物的方法。近年来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醋制费工费时 ,工艺流程烦琐 ,致使一些该醋制的中药被直接用生品代替 ,降低了中药饮片质量 ,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为说明醋制在中药…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法归纳为净制,碎制,洗渍,火制4类,其中需净制的药物共有桂枝,猪苓,附子,丹皮,麦冬,石韦,麻黄,黄芪,巴豆,杏仁,桃仁,川椒,虻虫等14种,碎制法有切,捣,杵,碎,研等8种,洗渍法有水洗,水渍,酒洗,醋渍4种,火制法在炙,炒,烧,炮,熬,煨6种,文章还对某些制法的含义进行了考证证明,认为“Fu咀”与“Cuo”意同今之“饮片”之意,“炙”为烘烤意,非今之加辅料之炙法,“熬”为  相似文献   

6.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剂型以前的必要加工过程。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 ,大体可分为五大类 :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在这几种制法中 ,火制方法应用最广泛最常用 ,所以显得尤为重要。火制法分炒、炙、煅、煨。现将火制方法的实际运用及对药物功效的影响简述一下。1 炒制1.1 炒制程度炒制中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的清炒。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并能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最常用此法。如决明子为清肝明目药 ,生用滑肠 ,炒后缓和药性 ,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炭作用是缓和药物的烈性 ,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  相似文献   

7.
3.6 火制法 3.6.1 火制 用火处理药物的中药炮制方法。如炒、炙、煅、炼、伏、煨、焙等。 3.6.2 炮炙 指各种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由汉代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首次提出。 3.6.3 火候 药物炮制受热的时间和程度。 3.6.4 火力 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高低的程度。 3.6.5 武[强][猛]火 火力大、温度高的火。常用于煅法与炒炭等炮制方法之中。 3.6.6 中火 火力不大不小的火,介于文火与武火之间。 3.6.7 文[弱][慢]火 火力小、温度低的火。传统指无火焰的火,或煎药时能保持微沸,使水分蒸发慢的火。常用于炙法、炒黄等炮制方…  相似文献   

8.
<正> 《五十二病方》是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重要古代方药资料,除收载医方外,并对中药炮炙有详细的记载,方中不仅有“炮、熬、煮、炙、煅……”等术语的应用,而且还有操作过程的记录。本文根据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单行本上的283方(不包括未拼合的残片)中有关中药炮炙资料,按治削、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以分类归纳,使我们了解中药炮制历史由来已久,后世《雷公炮炙论》序文中也用“炮熬煮炙”作为中药制药技术的通称。本文为研究我国炮炙发展史提供参考。兹按炮炙分类,将有关药物炮炙资料,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炒是“雷公炮制十七法”之一,属火制法范围。据手头资料按使用习惯统计,需要炒后用于临床的常用中药将近500种。炒是中药炮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也是炮制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制法范围中的烫法、炙法的操作与炒法雷同,常有混同现象。如砂烫也叫砂炒;酒炙也称酒炒。“砂炒”、“酒炒”将不列入炒法,而在烫法、炙法中讨论。还有煨法、炮法、煅法中也有部分药物用炒法或者与炒法中某些步骤相同。  相似文献   

10.
<正> 盐制系中药常用辅料制法。鉴于近代对其研究尚少,本文试从中药盐制的沿革,对其作用和原意作初步分析。一、从历代对盐制作用的认识,看盐制的原意中药盐制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历代用盐炮制的药物有一百多种,明确记述其盐制作用的有三十余种药物。从中可初步看出盐制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盐制法的沿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江西中医药》2003,34(9):45-46
盐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各个朝代对盐制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目的均有阐述。1 “盐制法”历史沿革历代盐制法较为丰富 ,主要可归为“盐水浸润法”、“盐水煮法”、“盐炙法”“和盐共炒法”。主要炮制目的是“入盐走肾脏 ,仍仗软坚” ,“盐能引经入肾”,调味 ,去除毒副作用等。从南北朝刘宁时代开始 ,食盐作为一种辅料用于中药炮制业。当时中药的炮制方法已有炮、炙、煨、炒制、水飞等 40多种。辅料制药在炮制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但盐制中药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主要有“盐水飞”、“盐水洗”、“盐水煮”等 …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中规定,“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也就是说,药材按照法定方法炮制加工而得的成品才叫“中药饮片”或“炮制品”。炮制包括了“净制(药典凡例中规定‘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切制、炮炙”三大工艺,三者的联系即“炮制”可以是净制、或净制与切制、或净制与炮炙、或净制切制炮炙的组合操作。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除药材本身的质量外,其炮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娜  贾天柱  刘洋 《中成药》2006,28(12):1803-1805
药汁制系将药材与一种或几种药物的药汁共制的一种中药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医理论与中药应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其炮制目的表现在解毒减毒、引药归经、纠正偏性、增强疗效、产生新作用、因病殊治扩大用药范围、精简处方等诸多方面。药汁制的明确记载,始见于刘宋·雷的《雷公炮炙论》。书中记载了有91种中药的炮制采用了药汁制,并有了一药被多种药物辅料炮制的现象。此后,药汁制法内容不断丰富,理论也逐渐成熟。本文综述了常用药汁制法的发展及研究概况。1姜汁制最早记载姜汁制法的医药著作是南北朝时南齐的《…  相似文献   

14.
炮制,古代一名“炮炙”。“炮”:《说文》释为:“炮毛炙肉也,”《广韵》释为:“一曰裹物烧也。“炙”,《说文》释曰:“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传》:“炕火曰炙。”可  相似文献   

15.
《滇南本草》的炮制法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中药炮制的诸多方面,如修治、火制、水火共制等。其炒、焙、煨、煅、炙、烧灰、浸润、蒸、煮、炖等既有传统中药的炮制法,又有民族民间医药的特色,是云南人民用药经验的结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略谈部分种子及果实类药物清炒改砂烫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对药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 ,使之符合治疗需要。由于中药的品种繁多 ,不同性质的药材或不同的用药目的 ,需要有相应的炮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以保障炮制品的质量。正所谓制药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药效。总之 ,炮制是保障药物发挥医疗作用的重要措施。1 药物清炒的目的药物炮制的制作方法可分为净选、切制、炮炙和其他方法等。炮炙是指用火制和水火合制处理药物的一种炮制方法。炒和烫是火制的一种处理方法。药物的炒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即…  相似文献   

17.
刘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8):1353-1353
盐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各个朝代对盐制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目的均有阐述。1 “盐制法”的历史沿革历代盐制方法较为丰富 ,主要可归为“盐水洗法”、“盐水浸润法”、“盐水煮法”、“盐炙法”、“和盐共炒法”。主要炮制目的是“……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 ,“盐有引经入肾” ,调味 ,去除毒副作用等。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 ,“食盐”作为一种辅料用于中药炮制业。当时中药的炮制方法已有炮、炙、煨、炒制、水飞…等 17种。辅料制药在炮制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盐制中药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张小勇  陶晓华  刘丹彤  吴舒  李涛 《中医杂志》2012,53(21):1808-1809
张仲景对毒性药物的运用极其讲究,在多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对毒性药物的炮制方法根据药物的特性各有不同,按现代炮制学分类可分为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去掉药物的有毒部分或者去除、降低药物毒性,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的内容极为丰富,除《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三部炮制专著外,更有大量的炮制资料散在于历代医药文献中。炮制是我国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在古代医药著作中,凡有关制药的记述多包含炮制内容,其中与“炮制”名词同义的用语较多,如在古代医方或本草中常称之为“修合”、“合药”、“合和”“合治”、“制药””等术语,通常即包含制剂和炮制两方面内容。只有熟悉这些炮制同义词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药炮制。一、“炮制”一词的最早记述炮制古称炮炙,从字义上讲都离不开火。“炮”,《广韵》:“裹物烧也”。三国时蜀汉谯周《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  相似文献   

20.
考证认为,《雷公炮炙论》药物制法中,紫背天葵制的炮制原意主要在于降低或消除矿物药的毒性和副作用,此外部分药物尚有利于粉碎的目的;甘草制的炮制原意在于:1.降低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2.矫味,3.缓和药性,减小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