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远市健康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职业的SARS冠状病毒(简称SARS-CoV)抗体水平状况。通过对SARS流行后期(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中SARS-CoV抗体水平调查,以发现是否存在隐性感染,确定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寻找与病源有关的人群和动物。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月,采集该地区各县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Ig6水平。结果 共检测健康入血清4268份,SARS-CoV抗体Ig6阳性率为0.75%(32/4268),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54%(15/975),7~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23%(8/651),13~18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33%(1/306),19岁~成年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34%(8/2336)。2642份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阳性率为12.50%(3/24),其他职业健康人群的阳性率为0.23%(6/2618)。结论 该地区SARS-CoV抗体水平比较低,低龄组(1~12岁)健康人群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高龄组(13岁~成年)组健康人群的阳性率;从事野生动物屠宰职业的健康人群SAIL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其他健康人群的阳性率。提示SARS-CoV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隐性传播和隐生感染聚集性;也提示从事野生动物屠宰职业的人群可能是SARS-CoV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西省太原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人群中血清SARS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3组人群的SARS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和社区健康人群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08%,4.63%和1.88%.3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密切接触者既往各类接触史中,除“接触时有无洗手”与血清SARS-CoV抗体阳性有关外,未发现其它有关因素。结论 太原SARS病例存在过度诊断现象,密切接触和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SARS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SARS CoV抗体检出情况。方法 分别对 2 92份广东省SARS临床确诊病例、39份疑似病例和 30 3份健康体检人员 (一般人群 )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 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SARS CoVIgG抗体阳性率为 5 8 90 % (1 72 / 2 92 ) ,高于疑似病例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 8 0 0 %、2 31 % )(P <0 0 1 )。分析 2 92份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标本 ,结果显示有明确接触史者抗体阳性率 (72 6 7% )高于无明确接触史者 (4 1 98% ) (P <0 0 1 )。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4 0~ 5 9岁年龄组最高 (P <0 0 1 )。流行早期病例抗体阳性率 (6 7 4 3% )高于后期(31 94 %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在发病 1 0d后能较可靠检出且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差异 ,IgG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接触史是SARS病例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及SARS临床诊断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SARS-CoV IgG)变化规律以及健康人群是否存在隐性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香港、澳门、北京、广州地区1453名健康人及广州和北京地区257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SARS—CoV IgG抗体检测,并跟踪检测患者病后不同时间(发病3~270d)血清抗体变化情况。结果4个地区健康人群(包括160名密切接触者)中,用ELISA法检出2例SARS—CoV IgG抗体阳性,阳性者进一步用IFA检测则为阴性;广州地区200名健康体检者同时采用ELISA和IF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ELISA和IFA同时检测257例临床诊断病例发病20d后的血清SARS—CoV IgG抗体,2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均为90%。ELISA法跟踪检测257例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后3~270d血清IgG抗体,抗体滴度在发病后4~6个月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多数病人抗体在第4~6个月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8个月,部分病人抗体达高峰后开始下降,但至第9个月仍阳性。结论健康人群中隐性感染率极低,血清SARS—CoV IgG抗体在病程后期有诊断价值,血清特异性抗体可持续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人群SARS-CoV血沮抗体水平及隐性感染情况。方法 对发热病人、饲养和宰杀动物职业人群及一般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结果 浦东新区不同人群SARS-CoV抗体检出阳性率1.46%(1.19%~1.66%),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SARS-CoV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浦东新区人群SARS抗体阳性的现象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董美华  尤凤兴  钱燕华  邓于  缪小兰  丁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41-2342,2344
[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探索无锡地区不同人群SARS-CoV感染状况,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无锡地区不同人群118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ARS-CoV抗体。[结果]所有人群的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我国SARS流行前后,无锡地区的人群未受SARS-CoV的感染;支持SARS-CoV很少存在隐性感染的观点;在SARS的诊疗过程中,需严格掌握诊断标准,以防诊断过度。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发热患者SARS冠状病毒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发热患者中是否存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方法对2003年5月~7月,SARS流行期间湖北地区临床发热患者373例血清进行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IgG、IgM、N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RT—PCR)检测。结果373例发热患者中,检出冠状病毒抗体阳性者24例,阳性率6.43%(24/373),其中SARSIgG抗体、IgM抗体、N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4%,1.34%和5.09%,但SARS-CoV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床发热患者可能存在SARS-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患者体内产生针对SARS-CoV的保护性抗体,应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SARS-CoV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感染后体内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血清和非SARS人群血清标本,用IgM捕获法、间接法和抗原夹心法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抗SARS病毒特异性IgM、IgG和总抗体。结果 检测146份临床诊断为SARS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血清标本,三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64%、53.43%和69.86%;SARS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最早检出时间分别在发病第7天和第12天,特异性IgM抗体最短在发病后42天消失。三种方法检测70份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时,均有2份非特异阳性反应,检测127份其他病种血清均阴性,1例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SARS特异性IgG抗体和总抗体均阳性,三种检测方法均不受类风湿因子影响。结论 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SARS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性IgM抗体检出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三种检测方法均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的确认和补充,但不适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类人群SARS-CoV抗体水平情况。方法抽取惠州市某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医务工作人员、学生、学龄前儿童、野生动物从业人员血清标本共2397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2397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1%(26/2397),0~6岁阳性率为4.0%(20/501)。7~14岁、医务工作人员阳性率分别为0.95%(5/527),0.32%(1/311)。健康体检人群样本1028人份,其中厨师样本54人份,野生动物从业人员样本30人份,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惠州地区人群SARS-CoV抗体水平低下,不能形成免疫屏障,人群普遍易感,作为预警信号,提示应当适时作好相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不同人群SARS病毒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不同人群进行SARS-IgG抗体水平检测,分析SARS流行规模和特征,评价暴露的危险性,了解人数中是否存在SARS病毒隐性感染,为寻找SARS病毒传染源提供线索。方法抽取7708份不同人群标本,按临床症状和暴露因素分为临床确诊SARS病人、病人或污染物的接触者、普通健康人群和动物销售人员4类,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SARS-IgG抗体检测,用免疫荧光法(IFA)复核,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7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抗体阳性率为66.9%;密切接触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SARS病人或其污染物的密切接触者抗体阳性率为0.88%;动物销售人员为13.4%;野生哺乳动物销售者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动物销售者,普通健康人群未检出抗体阳性。低年龄健康人群ELISA检测阳性率为2.06%,高于总体水平。结论人群总体抗体水平很低,普通健康人群无SARS冠状病毒抗体,但可能存在某种可与SARS冠状病毒起交叉反应的抗体;有无接触史是影响抗体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野生动物可能是本次SARS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动物从业人员以及其它健康人群感染SARS-CoV的血清学研究,揭示人群中SARS-CoV抗体水平,探讨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无SARS临床症状的健康动物从业人员以及其它健康人员等545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SARS-CoV抗体.结果共检测各种人群血样545份,其中动物从业人员血样269份,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8.18%;健康人群血样276份,阳性率为1.09%,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和非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从业人员,支持SARS-CoV源于野生动物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天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并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完成血清学诊断,观察抗体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2003年天津市SARS流行期间经住院治疗康复的220人,进行了发病后14个月内分3个阶段的随访研究。对全部随访者进行了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IgM以及淋巴细胞亚群、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同时进行了肺部高分辨CT检测和双侧髋关节MRI检测。结果随访患者中,原SARS临床确诊、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的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87.5%和45.59%,提示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中有较多病人漏诊。随访早期发现87人存在肺功能或(和)肺间质性变化,经过8个月观察,影像学显示46人肺部病变自愈,其余41人肺部病变也明显好转。49人发生股骨头坏死,仅在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中发生,且多为Ⅰ期病变,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股骨头坏死与SARS病毒感染以及住院期间激素的平均使用量的联合作用有关。结论血清学诊断在SARS患者感染确证中不可缺少,应在恢复期早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康复者肺间质性改变有自愈倾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病毒感染与激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西省太原市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血清抗体水平、胸部和股骨头影像学的变化。方法对132例太原市2003年3月11日~7月5日临床确诊的SARS病例进行随访问卷调查、血清学抗体检测及肺部和股骨头影像学检查,并分析比较。结果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主要症状为气短、关节肌肉痛、心悸和烦躁;女性患者各种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血清抗体与心悸、烦躁和肌肉关节痛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关联;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入院时间有关联。结论太原市SARS病例存在过度诊断现象,血清抗体阳性率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部分确诊病例出院后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人群血清中人SARS冠状病毒抗体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所表达的意义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人SARS冠状病毒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原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定性和半定量试验,检测23份一般人群、25份动物市场从业人员和74份SARS病人的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份一般人群、25份动物市场从业人员和74份SARS病人的血清样本的IFA阳性率分别为73.91%、68.00%和100.00%,在IFA阳性人群中其血清样本既能对人SARS冠状病毒也能对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产生反应的分别占100.00%(17/17)、64.71%(11/17)和94.59%(70/74);70.59%(12/17)一般人群和76.47%(13/17)动物从业人员其血清中的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水平高于人SARS冠状病毒;而SARS病人血清中的人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水平以两者相同和前者高于后者为多,分别占56.76%(42/74)和33.78%(25/74)。结论 不同人群血清中的人SARS冠状病毒抗体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两者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反应现象,从血清学上提示了人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之间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人SARS冠状病毒抗体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两者各自表达的意义是有所不同的,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半定量试验可有助于区别感染者所染病毒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源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NS)抗体产生情况及其暴露果子狸的关系。方法对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中的志愿者进行SARS病毒血清抗体监测,对监测结果结合果子狸在市场的存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5和12月、2004年1和7月、2005年6月,共5次分别对328、238、135、139和53名市场从业人员开展调查,SARS病毒IgG抗体检出率依次为25.61%、13.03%、12.59%、5.04%和9.43%,没有检测到SARS病毒IgM抗体。在接受2次以上随访调查的129人中,97人的血清抗体一直为阴性,博人一直为阳性;有13人从阳性转为阴性,有1人从阴性转为阳性。在清除果子狸后进入市场的工作人员,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全部阴性。结论广州市新源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病毒抗体检出率和市场内果子狸的存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