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缺氧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张钢  高钰琪  张璐 《重庆医学》2006,35(17):1574-1576
目的 探讨急、慢性缺氧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低压舱模拟缺氧模型,测定缺氧时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气的变化。结果 慢性缺氧血液流变特性较对照组和急性缺氧组明显障碍,表现为全血黏度明显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焦性增强,压积明显增大。结论 缺氧可显著影响血液流变学特性,其重要原因在于红细胞数量的显著增多和红细胞流变性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许荔霞 《中外医疗》2010,29(31):98-9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8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液稀释疗法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液稀释疗法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对11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施行等容血液稀释疗法,检测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常规血液流变指标与Quamada方程及K-L方程的血液本构方程参数.结果:血液稀释疗法可引起全血高切表观粘度、低切表观粘度、红细胞比容与红细胞聚集性等血液流变指标及QA,QD,K。等血液本构参数的显著变化(P<0.05),但对标准血细胞比容组却无此作用.结论:血液稀释的主要机理在于降低血细胞比容,从而改善与此相关的流变学指标,最终达到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冲洗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瑞  延红 《实用医技》2008,15(2):185-18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血细胞比客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俊杰  张彦清  封丹  卢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266-1267
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应用北京赛科希德SA-6000锥板式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了86例高血脂患者血液血流变有关指标,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高血脂患者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全血黏度(高、中、低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普通存在血液流变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高血脂症持续进展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血脂患者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已有很多人做过探究,但血管照射后血液流变学情况少见报道,本文介绍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银屑病的机理并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观察4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并以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经He-Ne激光血管照射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e-Ne激光管内照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是一种有效的可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08例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8例原发性肝癌和96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的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等项目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指标也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与原发性肝癌之间存在着值得注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应用MDK-3200KS双通道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分析仪检测了4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液漉变学主要指标与时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全血粘度(高、中、低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积指数、血红蛋白、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其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定期进行血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作为耱尿病诊断、治疗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高切 、低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明显增高(P<0.01);血沉高于正常;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红细胞集聚指数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张建保  高莹 《医学争鸣》1999,20(3):197-199
目的:研究血液稀释疗法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11例脑梗塞后遗症患施行等容血液稀释疗法,检测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常规血液流变指标与Quamada方程及K-L方程的血液本构方程参数。结果:血液稀释疗法可经起全血高切表观粘度,低切表观粘度、红细胞比容与红细胞聚生等血液流变指标及Q4、QD,KA等血液本构参数的显变化,但对标准血细胞比容组却无此作用。结论:血液稀释的主要机理在于降低血细胞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2年因BPPV住院的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7例均为原发性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V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反复发作1年以上。均为在地面发作,没有飞行中发病情况。7例变位试验均为阳性,听力检查均正常。前庭双温试验6例正常,1例提示右侧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在发病后2周内自愈,4例经过耳石复位治疗。短期(1周)疗效评价为: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长期(3个月)疗效评价为:痊愈6例,有效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给予3。6个月的地面观察,5例飞行合格,1例因心理原因停飞,1例因长期前庭功能异常停飞。结论因空中失能的风险及复发风险均较小,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可以完全康复并有望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进行医学鉴定。恢复飞行后需密切复查,了解疾病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前庭神经元炎的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1966年-2011年因前庭神经元炎住院的14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果14例中,单耳发病13例,双耳发病1例,6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4例均为急性发作和单次发作型,以突然发生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出汗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耳鸣、听力下降,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12例患者前庭功能检查异常,11例观察到偏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症状持续1-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1-3个月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患病后1年内,10例前庭功能恢复正常,4例仍有前庭功能异常。13例飞行合格,1例飞行不合格。结论前庭神经元炎是飞行人员外周性眩晕疾病中可以完全治愈并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功能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进行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某陆航部队飞行人员胃肠道疾病的住院情况和分布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7—2012年该部队飞行人员因胃肠道疾病住院例次占总疾病住院例次的百分比,分析胃肠道疾病的种类以及胃肠道疾病与年龄、机种和职务的关系。结果该陆航部队飞行人员因胃肠道疾病住院比例逐年增多,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功能性胃肠病占主导地位;不同机种、不同年龄的飞行人员胃肠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差异,但职务对飞行人员胃肠疾病的影响甚微。结论应加强对陆航部队飞行人员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飞行防护装备,降低胃肠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海军航母的入役,海军需要培养大批舰载机飞行员,探索舰载机飞行员的身体疾患与健康维护,对于其作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自发性气胸在舰载机飞行员中的发生较为罕见,但危害严重,一旦发生,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本文通过美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发生的自发性气胸案例,分析其产生的诱发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旨在为舰载机飞行员的职业健康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家兔为对象,研究了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枝后及放开结扎重新供血造成再灌流时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等流变特性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再灌流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损伤程度比单纯缺血严重得多,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也有程度不同的升高,这些改变可以引起并加重心肌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也是引起颈腰腿痛的首要原因。研究表明,椎间盘自18岁左右开始退变,至中老年以后,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椎间盘的生化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结构和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发生退行性疾病。然而,调查结果表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中患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比普通人更早。近年来,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飞行员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也不断升高,已逐渐成为飞行员主要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飞行员住院以及改装体检不合格疾病中,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也高居首位。其中尤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且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为影像学最常见的早期征象,可作为诊断和干预的依据。此外,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椎间盘退变与飞行员年龄、飞行时间以及驾驶的机型有相关性。由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引起的颈腰背痛极大地影响了飞行员的健康及精神状态,是我军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难题。本文归纳了近20年国内外对于飞行员特别是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总结了该人群中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特征,并加以综述,为研究疾病特征、预测发展趋势、实施防治策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歼(强)击机飞行员SCL-90症状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入伍前成长地、机种、飞行时间因素对歼(强)击机飞行员心理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心理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症状清单评定分析。结果①本组飞行员,10个因子分均值和总分均值均在正常分值范围;因子分≥2分者仅占3.2%。②城乡籍兵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0岁以上年龄段,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段(P〈0.01),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飞行1000h以上组SCL-90总分及"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均分显著高于飞行1000h以下组(P〈0.05或P〈0.01)。⑤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歼(强)击机飞行员总体心理素质较好,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管理者应重点加强对不同机种、年龄和不同飞行时间段的歼(强)击机飞行员的心理训练,以维护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机种飞行员在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和反应时间。方法测量不同机型的75名男性飞行员在暗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和反应时间,年龄22-38(26.44±2.84)岁。按机种不同分为直升机组(54人108眼)、运输机组(5人10眼)、歼击机组(16人32眼)。先测量三组正常环境下的裸眼视力,再测量三组飞行员在暗环境正常背景下100%、25%、10Yoo和5%对比度下的视力和反应时间,先后测量右眼和左眼。比较各组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和裸眼视力的差别、暗环境各对比度下的视力和反应时间的差别。结果三组飞行员正常环境下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直升机组100%对比度视力较裸眼视力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输机组和歼击机组100%对比度视力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度下各组的对比度视力均较正常环境下的裸眼视力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对比度下降,各组对比度视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在各种对比度下,直升机组对比度视力较歼击机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输机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25%和10%三个对比度下直升机组反应时间较歼击机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输机组和其他两组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对比度下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机型的飞行员,虽然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但在暗环境正常背景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和反应时间存在差异,直升机组较歼击机组对比度视力好,反应速度快。飞行员低对比度视力检查结果可为建立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正常值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飞行员高空缺氧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缺氧训练工作提供指导。方法用抗缺氧能力检测仪配制6500 m高空氧浓度,对251名飞行员进行缺氧体验训练。结果高空缺氧训练中有缺氧症状的飞行员,其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4 min均值低于无缺氧症状的飞行员(P〈0.01);心率与缺氧症状无相关性;31岁以上的飞行员自觉缺氧人数多于30岁以下的飞行员(P〈0.01);飞行时间1001 h及以上的飞行员自觉缺氧人数多于飞行时间1000 h以下的飞行员(P〈0.01)。结论飞行员高空缺氧症状与SaO2、年龄、飞行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从热带平原急进高原寒区集训后,血细胞36项参数的变化,评估集训后人员身体状态,为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海空军某部男性飞行员和地勤人员51名(其中飞行人员11人,地勤人员40人),经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合格,在海拔3800m高寒训练环境集训前后,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36项参数。结果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ow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ratio,L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igh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 ratio,HFR)升高(P<0.01或0.05);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血小板压积(thrombocytocrit,PCT)、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reticulocyte absolute number,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ulocyte percentage,Ret%)、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iddle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 ratio,MFR)比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mmature reticulocyte fraction,IRF)比率、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RMI)、幼稚粒细胞(immature granulocyte,IG)百分比降低(P<0.01或0.05);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升高与集训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原寒区环境下集训3个月后,来自热带平原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白细胞系统无明显变化;RBC系统显著升高,RBC的质量降低,携氧功能下降;网织红细胞生成下降,血液中主要以LFR为主,提示大量未成熟红细胞存在,其细胞变形功能下降,进入微动脉变形力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