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对 1998—2003年收治的 12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HIV感染途径 :静脉吸毒史 80例,性乱史 25例,静脉吸毒加性乱史 18例。临床表现 :发热 (86.8%)、消瘦 (76%)、全身酸痛、乏力 (74.4%)、浅表淋巴结肿大 (30.2%)、腹泻(21.7%)、皮肤搔痒 (20%)等常见。胸部X线以粟粒性病变、中下肺野浸润、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多见。 37.2%患者同时合并丙肝抗体阳性,5.4%合并梅毒抗体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AIDS流行的现实,对发热伴X线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应常规检测HIV抗体及HCV抗体,短程抗结核化疗对本病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病并发率由1998年的0.05%上升至2002年的0.73%。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77.1%)及性途径(22.9%);临床表现有发热(91.7%),咳嗽(91.7%),咳痰(79.2%),明显消瘦(79.2%),淋巴结肿大(54.7%);胸部X线表现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66.7%);合并病毒性肝炎50%,痰菌阳性率41.7%,PPD试验阳性率16.7%,14例抗结核治疗(3HRZE/9HRE)治愈或完成疗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2%。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常发病急、症状重、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应加强艾滋病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并发艾滋病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肺结核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探讨诊断方法。方法 对1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肺结核感染34例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肺核感染34例,感染率29.1%。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主要原因。中等度发热、咳嗽、盗汗、消瘦,部分病例伴咯血、呼吸困难等与结核中毒症状相似。胸部X线检查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61.8%。多重感染中主要为念珠菌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17.6%,死因为呼吸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抗结核治疗对改善病情有帮助。因表现复杂,临床误诊较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机会性感染尤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资料有静脉吸毒行为,应作HIV抗体检查有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病并发率由1998年的0.05%上升至2002年的0.73%。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77.1%)及性途径(22.9%);临床表现有发热(91.7%),咳嗽(91.7%),咳痰(79.2%),明显消瘦(79.2%),淋巴结肿大(54.7%);胸部X线表现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66.7%);合并病毒性肝炎50%,痰菌阳性率41.7%,PPD试验阳性率16.7%,14例抗结核治疗(3HRZE/9HRE)治愈或完成疗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2%。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常发病急、症状重、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应加强艾滋病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并发艾滋病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 ,探讨诊断方法。方法 对1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肺结核感染 34例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肺核感染 34例 ,感染率 2 9.1%。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主要原因。中等度发热、咳嗽、盗汗、消瘦 ,部分病例伴咯血、呼吸困难等与结核中毒症状相似。胸部X线检查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 6 1.8%。多重感染中主要为念珠菌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 17.6 %,死因为呼吸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抗结核治疗对改善病情有帮助。因表现复杂 ,临床误诊较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机会性感染尤念珠菌感染 ,流行病学资料有静脉吸毒行为 ,应作HIV抗体检查有利诊断。  相似文献   

6.
23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200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多为青壮年(94.3%),半年内病死11例(47.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途径以性乱史(15例,占65.2%)为主.持续1个月以上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体重下降5~15 kg 者23例(100%),咳嗽15例(65.2%).多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23例患者中以单纯肺结核14例(60.9%)及淋巴结结核8例(34.8%)为主;12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为病灶多位于双肺,多为较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无一例出现空洞.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2例(8.7%),痰涂片、痰培养查抗酸杆菌仅1例阳性(4.4%).23例患者治疗前CD+4明显低于其他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5);而23例中,病死患者治疗前CD+4也较存活患者明显降低(P<0.05).23例患者的HIV RNA定量值明显高于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5).23例患者中,同时采用抗结核及抗HIV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较两种药物均未采用或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淋巴结结核较多见,病死率高;治疗前CD+4明显降低,且与病死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促进HIV病毒的复制;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肺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97例HIV/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7 例中咳嗽 93 例(95.88%),咳痰88例(90.72%),气喘71例(73.20%),发热70例(72.16%),消瘦69例(71.13%),乏力58例(59.79%),胸痛 47 例(48 . 45%),腹泻36例(37.11%). HIV感染途径为性乱史64例(65.98%),静脉吸毒史26例(26.80%),输血史2例(2.06%),不详5例(5.15%). 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双肺中下叶多见,多为左下肺受累,形态多种多样,并容易形成空洞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可见胸膜病变. 结论 HIV/AIDS合并NTM肺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痰涂片、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查酷似肺结核,在痰培养结果未回报前,临床上二者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患者通常合并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反复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痰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提示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青壮年占95.2%,其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15例占71.4%和性接触传播9例占42.9%,两种感染途径兼有4例占19.0%。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100%)、咳嗽(61.9%)、腹泻(33.3%)1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81.9%。全身淋巴结肿大61.9%。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对已确证(W.B)的HIV/AIDS病人中有胸部影像异常的10例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5例、军团菌感染2例、卡氏囊虫肺炎1例、非特异性炎症2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斑片、大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外淋巴结肿大,军团菌肺炎为大片状影像,卡氏囊虫肺炎为弥漫性浸润及间质异常影像。结论HIV/AIDS病人肺内出现斑片、大片或弥漫病变。或有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可能合并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戒毒人群AIDS/STD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河南省戒毒人群艾滋病/性病(AIDS/STD)感染流行状况。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及填写行为监测问卷,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1997~2004年间共监测强制戒毒人员2362例,HIV抗体阳性者8例,感染率0.34%;梅毒抗体阳性43例(均为女性),感染率1.82%。8例HIV阳性者中,6例为本省的吸毒者(其中4例有既往供血史),其中1例合并梅毒抗体阳性。2004年对16个省辖市的86190名劳改劳教人员的专题调查中,确认HIV感染者275例,感染率0.32%。其中发现由静脉吸毒感染7例,占检出HIV感染人数的2.55%。结论提示河南省HIV感染人群不再限于有偿供血和受血人群,已出现吸毒和经性行为感染的人群。吸毒人员主要以口吸毒品为主,在艾滋病高流行区,防止HIV传人吸毒人群,切实加强对吸毒人群的教育及行为干预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青壮年占 95.2%,其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 15例占 71.4%和性接触传播 9例占 42.9%,两种感染途径兼有 4例占 19.0%。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100%)、咳嗽 (61.9%)、腹泻 (33.3%) 1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 81.9%。全身淋巴结肿大 61.9%。X线表现播散型肺结核 76.2%,同时罹患肺外淋巴结核 52.4%,半年内病死率 61.9%。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其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院和本市传染病院近 3年来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共 11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女 2例 ,男 9例 ,年龄 18~ 65岁 ,平均 3 8岁。有冶游史 10例 ,另 1例系静脉注药成瘾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咳嗽、咳痰、发热、消瘦 11例 ,胸痛、咯血 3例 ,活动后气促 5例 ,腹泻 1例 ,浅表淋巴结肿大 5例 ,黏膜溃疡 2例 ,肺部音 8例。二、胸部X线胸部X线显示双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5例 ,双肺浸润型肺结核 3例 ,右侧浸润型肺结核 2例…  相似文献   

13.
黄夏声  谭伟明  黄军林 《内科》2013,(5):520-521
目的了解陆川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陆川县部分吸毒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筛查吸毒人群546例,男性518例,女性28例;共检出HIV阳性19例,均为男性,HIV阳性率为3.48%。546例吸毒者中,静脉吸毒466例,HIV抗体阳性18例(3.86%),有口吸行为80例,HIV抗体阳性1例(1.25%);有性乱行为271例,HIV阳性9例(3.32%)。结论陆川县吸毒人群中部分已感染HIV,吸毒和不良性行为是传播HIV最主要的原因,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对控制艾滋病性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几种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包括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肺结核。方法回顾分析合并肺结核糖尿病患者68例,肾病综合症患者20例.SLE患者12例,AIDS患者8例X线及胸部CT所见。结果X线和CT表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大片浸润病灶45例.浸润病灶内多发空洞40例,散在大小不等浸润病灶可不按肺段分布23例,支气管播散病灶21例;部分病例合并胸水10例。肾病综合症或SLE: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5例,大小不等浸润病灶17例,合并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AIDS合并肺结核;肺内斑片阴影合并有淋巴结肿大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有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并发肺结核时,肺内结核病灶容易形成大片干酪病灶并合并空洞,结核肺内播散,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及非结核好发部位发生浸润结核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宁夏2002-2014年在册登记的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检测,根据HCV-IgG阳性计算合并感染率;从艾滋病防治信息网收集HIV感染者信息。结果在确证的1235例HIV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267例,合并感染率为21.6%,合并感染人群中民族、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2014年宁夏HIV阳性检出率在2.67/万~3.55/万,性传播占75.0%,静脉吸毒占19.0%。合并HCV感染人群中,静脉吸毒占55.4%,性传播占32.6%。两类人群中,主要传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毒人群仍是宁夏艾滋病、丙型肝炎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控,遏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李志峰 《内科》2012,7(2):141-142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加强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诊疗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筛查出93例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例艾滋病患者中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54例(占58.1%),咳嗽78例(占83.9%),咳痰59例(占63.4%),体重减轻5~10 kg者38例(占40.9%),顽固性腹泻者8例(占8.6%),皮疹13例(占14.0%),外周淋巴结肿大(颈,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31例(占33.3%),肺部罗音56例(占60.2%)。PPD试验阳性率低,X线检查肺部结核病灶以多段性分布为主。结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肺部X线表现多呈多段性。对于结核患者,如持续间断出现发热、咳嗽、消瘦、皮疹、腹泻、贫血等表现,应常规进行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56例HIV/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56例HIV/TB患者,入组时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继续维持抗病毒治疗并联合抗结核治疗,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先抗结核治疗2周以后启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抗结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其中单纯肺结核患者采用2HRZE/4HR方案,总疗程6个月;合并肺外结核者采用2HRZE/10HRE方案,总疗程12个月,记录治疗转归。进行追踪随访,根据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抗病毒治疗情况、药敏试验、CT表现、HIV病程、HIV感染途径、肺结核类型、合并肺外结核、服药情况、CD~+_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79例、完成疗程38例、治疗失败10例、死亡29例,治疗成功率75.00%、死亡率18.59%。最终死亡组29例、存活组127例。死亡组抗结核治疗开始前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有过中断服药患者的占比(79.31%,58.62%,65.52%,24.14%)明显高于存活组(48.03%,35.43%,37.01%,8.66%),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占比(34.48%)低于存活组(5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中断服药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中断服药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则是保护因素,应重视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加强服药的追踪管理,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期改善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结核治疗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与吸毒者两类特殊人群感染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该院2010-01~2014-06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及吸毒感染肺结核患者各80例的X线胸部正、侧位片。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病灶累及右肺65例,左肺63例,同时累及两肺56例,病灶分布≥2个肺野73例,占91.15%,空洞形成58例,占72.51%。吸毒感染肺结核患者中,病灶累及右肺61例,左肺48例,同时累及两肺14例,病灶分布≥2个肺野24例,占30.00%,空洞形成17例,占21.00%。据统计学分析发现,艾滋组病灶分布主要累及两肺中下肺野为主(P0.05),X线表现主要以渗出性、空洞为主(P0.05)。结论艾滋病感染肺结核与吸毒感染肺结核均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征,且两者具有一定差异,前者病灶分布广,空洞形成广泛及病灶偶有此消彼长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2004年艾滋病流行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和趋势。方法采用哨点监测、专题流行病学调查、自愿匿名咨询检测和重点人群筛查等4种方法,收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资料和全省HIV/AIDS病例报告资料。结果2004年全省共监测各类高危和重点人群418630人,新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3486人,AIDS病人316人,死亡186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主要为20~30岁、汉族、男性静脉吸毒者,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分布于德宏、红河、大理、昆明、临沧、曲靖、文山和保山等。哨点监测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22.6%(2.9%~70.5%),5个州市静脉吸毒HIV感染率保持高水平;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1.7%(0~4.9%);孕产妇HIV感染率为0.38%(0~0.9%),玉溪、昭通首次在孕产妇中检出HIV感染者;暗娼HIV感染率平均为2.0%(0.77%~3.85%);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感染率为2.6%。结论云南省HIV流行已经静脉吸毒人群蔓延到全省125个县,并已造成性乱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三分之二的县(区)在暗娼中发现HIV流行,孕产妇HIV感染在增加,全省处于艾滋病广泛流行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5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多为中青年男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208例,80.3%)。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229例,88.4%),胸痛(83例,32.0%),腹泻(59例,22.8%),浅表淋巴结肿大(128例,49.4%),体重下降(165例,63.7%),鹅口疮(42例,16.2%)等。血常规主要是白细胞总数异常(142例,54.8%)和贫血(39例,15.1%)。血生化改变主要是转氨酶异常(24例,9.3%),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高(89例,34.4%)。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下降明显(196例,75.7%)。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对于来自高流行区的病人,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HIV感染可能,需尽早进行HIV抗体筛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