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显著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治疗肺内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为对象,根据原发性与继发性,分成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p)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exp),两组均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平均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采取肺保护策略30s后,两组患者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均提升,而在通气策略30s、10min、20min,ARDSexp组患者Crs各时段上升程度明显要比ARDSp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通气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呼吸窘迫症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患者预后,并且在应用效果上,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该通气策略的效果比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 目的] 研究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对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方法] 以21 只大白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3 组,即正常组、损伤组及治疗组,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 结果] 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治疗组的病理改变比损伤组明显减轻,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损伤组.[ 结论] 腺苷三磷酸 氯化镁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一定的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超  杨幼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3,20(5):351-354,T020
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27d的早产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剂量150mg/kg,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给1次。结果治疗组早产兔比对照组存活时间延长,肺压力-容量滞后环增大,静态肺顺应性改善,肺部病变减轻。结果表明猪肺PS对早产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腺苷三磷酸-氯化镁对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以21只大白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损伤组及治疗组,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结果 腺苷三磷酸-氯化镁治疗组的病理改变比损伤组明显减轻,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损伤组。  相似文献   

6.
陆任林 《当代医学》2014,(24):75-76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ARDSp(由肺部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9例,ARDSexp(由肺外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1例;ARDSexp组氧合指数要比ARDSp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患者主要为肺炎14例,ARDSexp组患者肺外原因主要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ARDSp组的肺损伤评分、APACHE II评分要比ARDSexp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死亡10例,ARDSexp组死亡19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分析发现,虽然ARDSexp的患病率较高,但是病情程度较轻,死亡率要比ARDSp组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NCPAP治疗,治疗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表现及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早产儿临床反应改善情况、早产儿NCPAP参数变化及病理变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转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早产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27d的早产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剂量150mg/kg,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给1次。结果治疗组早产兔比对照组存活时间延长,肺压力-容量滞后环增大,静态肺顺应性改善,肺部病变减轻。结果表明猪肺PS对早产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直接,见效比氨溴索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The animal model of dogs was used to study the pathological evolution of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nisodaine on the disease.Atotal of 54 dogs were employ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RDS was inflicted to the dogs by oleic acid injection.The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blood gas parameters,th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the pulmonary wedge pressure,T_3 andT_L,blood cell counts,neutrophil aggregation rate,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TXB_2,6-keto-PGF_(1a) and hemocoagulagrams were obsenved.On the basis of our observat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lement activities andneutrophil aggregation induced by TXA_2 are likely the initiative factor of RDS,the pathologicalprocess in the lungs i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and anisodamineexerts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s on RDS through preventing the cellular membranes andlysosomes from being injur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油酸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大鼠肺组织中KFL2的表达规律。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8只,油酸组24只,3 h、18 h和24 h组各8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24只大鼠注射油酸建立RDS大鼠模型,分别于注射后3 h、18 h、24 h检测大鼠肺组织中KLF2蛋白的表达和免疫水平的变化。结果 油酸18 h组、24 h组呼吸窘迫的大鼠肺组织中的I型标记物KLF2蛋白的量与健康大鼠中对应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3 h组无意义。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症与肺组织免疫组化中KLF2蛋白的量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家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在注射油酸后5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注入油酸后5小时的血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TK值均无明显变化;注入后24小时的血液表观粘度在低、中、高切变率下均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减小,TK值增大,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2,P<0.05),但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注入后48小时的血液流变参数与注入油酸前也无明显差异。提示油酸注入后24小时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最著,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这是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高原RDS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B、C 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原RDS时SP-A,SP-B和SP-C mRNA表达与影响因素,了解其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高原RDS动物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肺组织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取杂种狗9只,其中7只以0.1ml/kg油酸经肺动脉注入造成RDS,于注油酸后2.5、7.5、8.5、9h分别处死,另取2只作为对照。注油酸前后采集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测定pH、Pao_2、Paco_2、Pvo_2、PEO_2PECO_2计算A-aDo_2Q_s/Q_t。开胸取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表明:经肺动脉注入油酸复制成的实验性RDS模型,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动物模型测定肺组织β受体含量,同时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选用几种药物进行阻断治疗研究。结果:RDS组β受体明显减少,病理损害严重,激素组其病理改变减轻,β受体含量接近正常组。本实验提示:RDS发病过程中存在病理损害程度与受体数目减少呈正相关的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有预防RDS和保护β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血气和酸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测定了油酸复制大鼠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模型血气和酸碱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了党参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有提高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的作用,并能纠正大鼠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对党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算系数和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等方法,观察油酸对豚鼠肺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油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动物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变浅,呈“窘迫状”呼吸困难;肺系数增高(P〈0.05),肺体积明显增大;肺间质充血、出血,肺泡水肿,提示已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山莨菪碱抗油酸所致豚民肺水肿和肺损伤,提示它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