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例1 钟某,男,5岁。因双眼睑下垂50天,左眼球活动障碍20天入院。既往健康,有重症肌无力家族史。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部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神智清醒,双眼睑下垂,右眼球呈水平性震颤,左眼球固定于中线,不能向各方向运动,其余颅神经及神经系统的其他检查均无异常。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头颅及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lgG23.9g/L,lgA0.5g/L,lgM1.5g/L,CPK 106.6nmol/s,头颅CT正常。诊断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给予吡啶斯的明30mg,新斯的明5mg,口服,每天三次。二周后上述症状消失,眼震消失,眼球活动改善。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9岁.因"双眼睑下垂、复视9年"于2003-09-12入院,口服吡啶斯的明、强的松等治疗,可控制症状.CT检查发现前上纵隔大小约5 cm×5 cm的块影,以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入院.外周血检查血色素5.5g/L,骨髓检查见红细胞系严重减少.诊断为"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术前准备后于2003-09-22在全麻下,胸骨正中部分胸骨劈开切口行胸腺瘤及胸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我院 1 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1月采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 (MG) 6 8例 ,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8例均为 1 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1月经新斯的明试验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MG)的住院病人 ,男 2 8例 ,女 4 0例 ,年龄 6~ 5 8岁 ,平均 2 6 .82岁 ,病程 1~ 1 32个月 ,平均 2 7.5 2个月 ;病程 >4年 2 4例 ,病程 <4年 4 4例。伴发甲亢 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需服抗胆碱酯酶药 ,溴吡啶斯的明 2 0~ 4 0 0 mg/ d,另 1 4例需加用强的松 1 0~ 30 mg/ d,环鳞酰胺 6 0~ 1 2 0 mg/ d才能控制症状。按改良 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对30例诊断明确的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胸腺切除术8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6例,术后无好转症状依旧存在者2例。结论:临床医师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和胸腺切除术均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2岁,工人。因反复眼睑下垂一年,视物模糊,复视二月,再发左眼睑下垂半月入院。2004年3月,患者行“胸腺瘤摘除术”后,出现双眼睑下垂,伴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竖颈无力,讲话鼻音,立即转神经内科,诊断“重症肌无力(MG)”,给予“吡啶斯的明、强的松”等药物治疗,四月后基本痊愈。2005年3月,再发右眼睑下垂,晨轻暮重,视物模糊,伴复视,应用“吡啶斯的明60mg,3次/日;强的松5mg,1次/日”等药物治疗半月后,出现左眼睑下垂。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欠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既往史:否认2004年3月行“胸腺瘤摘除术”前有MG症状。否…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5 0岁 ,曾因双眼睑下垂 4个月于 1 998年 6月入院 ,患者症状晨轻暮重 ,疲劳试验阳性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胸腺 CT、前列腺 B超、胸片及心电图正常 ,FT3、FT4、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糖、电解质均正常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应用吡啶斯的明及地塞米松治疗 ,症状消失出院。同年 9月眼睑下垂复发 ,仍给予抗胆碱酯酶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眼睑症状消失出院 ,并继服用吡啶斯的明 6 0 m g,每日 3次 ,其间病情稳定。 1 999年 9月 ,再次出现眼睑下垂 ,并出现头颈部及四肢无力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 ,摸头、下蹲、站…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治疗重症肌无力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重症肌无力 (MG)被认为无明显毒副作用 ,疗效肯定 [1 ,2 ]。为探索国内应用 IVIg之经验 ,笔者用该法治疗 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 ,44岁。因左眼睑下垂 2月余 ,双上肢无力 2周入本科治疗。入院前 2月先感左眼不适 ,渐睁眼费力 ,晨轻夕重 ,休息后减轻 ,在门诊服吡啶斯的明后好转即停服。一月后病情反复且右眼亦睁开困难 ,双上肢渐乏力 ,提水不能 ,吞咽受阻 ,饮水快时返呛 ,且气逼而入院。发病前无感染症 ,既往无甲亢、无手术史。家族无类似病人。查体 :神志清 ,内科系统检查无异…  相似文献   

8.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5 4岁。因左眼睑下垂伴胸闷气喘 2个月 ,于 2 0 0 3年 3月 16日入院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胸部CT及胸片检查发现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 ,诊断为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MG )。入院后给予吡啶斯的明 60mg ,每天 3次 ,口服强的松 ,每天 15mg ,1周后病情好转且稳定。于 2 0 0 3年 3月 2 4日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施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 6cm× 7cm ,与左侧纵隔胸膜粘连。施行肿瘤切除 ,部分胸膜切除术 ,手术顺利 ,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患者清醒 ,肌张力等各种反射恢复 ,顺利拔气管导管返病房。术后 3h内引出血…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2岁。1981年6月患“白癜风”,病后1年就诊于某医院皮肤科,给予猪胸腺素肌肉注射,每周2次,每次2ml。注射第4次后即发生四肢无力,右上睑下垂,右上方视物成双像;症状晨轻晚重。就诊发现右上睑重度下垂,复视,四肢肌力差,肌疲劳试验阳性,面部多处白斑。甲状腺功能及纵膈断层无异常。新斯的明试验(+)。诊断重症肌无力,服强的松60mg/d,吡啶斯的明180mg/d,治疗2月,肌力正常,复视消失,但白斑继续扩延至四肢和躯干,经皮肤科治疗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90年3月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一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护理及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陈××,女,38岁。因眼睑下垂,四肢无力10月,伴吞咽、呼吸困难1月,加重5d入院。诊断:重症肌无力危象。予吡啶斯的明60mg 1次/8h,美斯的明5mg 1次/8h,无效,且症状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1.
经某,女,31岁。因“重症肌无力”要求手术治疗于1986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肺结核,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治疗一年。当时曾出现头痛、血小板减少。入院时查体未见特殊异常。X线胸片示右肺上野大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入院诊断:①重症肌无力;②胸腺增生;③陈旧性肺结核。给予强的松15mg,3次/日,新斯的明15mg,5次/日,吡啶斯的明60mg,5次/日。拟行胸腺摘除术,术前服抗痨药。12月2日晨7时入院后首次服利福平450mg,半小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13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完整切除123例,部分切除12例,肿瘤完整切除率91%(123/135).住院死亡1例.5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6%(8/134);11例失随访.重症肌无力(MG)发生率为40%(54/135),术后MG症状完全缓解21例(溴吡啶斯的明停药),改善30例(溴吡啶斯的明剂量显著减少),改善不明显或加重3例(溴吡啶斯的明需维持原剂量、增加剂量或加用皮质激素等).结论:胸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胸腺瘤的主要手段.重症肌无力是常见伴随症状;胸腺瘤不宜单纯切除,无论病理分期如何均应行扩大切除,以降低复发率;Ⅱ期及以上病变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6岁,自述吞咽说话困难伴肌无力8年。患者于1978年始无任何诱因出现吞咽说话困难,当地医院诊为“重症肌无力”。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1985年5月发热,随即又出现说话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气促和全身肌无力,在外院用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治疗无效,行气管切开。后经我院X线胸片诊断为“胸腺瘤”。于1985年12月4日以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入我院。体格检查:T36.1,P84,R20,BP12.0/8.0kPa。体质消瘦,眼睑闭合不全约4mm,  相似文献   

14.
苏东  鲁开智  汪玉林 《重庆医学》2002,31(9):823-823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还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与胸腺病变有关。本例患者 ,男 ,37岁 ,体重 6 1kg ,既往无病史。 1个多月前突感全身无力 ,双侧眼睑下垂 ,进行性加重 ,吞咽较困难 (只能咽流汁 ) ,在我院CT检查为“胸腺瘤” ,临床诊断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择期行胸腺肿瘤切除术 ,术前以吡啶斯的明治疗。入手术室后测HR5 5次 /min ,BP14 6 /9 3kPa ,呼吸频率正常 (15次 /min) ,呼吸空气时血氧饱和度 99%。以阿托品0 5mg静推 ,HR升至 87次 /min。以 1%丁卡因 2ml行环甲膜穿刺 ,咽喉部表面喷雾…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1989年9月30日因全身无力,言语不清,症状早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Ⅱa型,给强的松30mg/d、吡啶斯的明60mg tid维持,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1990年12月8日又因反复咳嗽、咳痰、心悸、全身无力加重一月余入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成功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置换可治疗多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去年,我院首次开展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 男,34岁,因双限睑下垂,四肢力弱4个月,伴呼吸及吞咽困难一个月入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吡啶斯的明60mg,4/日,肌无力稍有改善,但呼吸困难仍存在,需吸O_2,声音低微,吞咽困难。入院后行第一次血浆置换,换出血浆2200ml,  相似文献   

17.
例1,女,16岁。2 0 0 1年4月15日9时,因咽痛、咳嗽2天就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10 %葡萄糖液2 5 0ml加洁霉素1 8g抗感染治疗。约2 0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查体:血压5 0 /3 5mmHg ,神志恍惚,脉细弱,颈部无抵抗,心率12 0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减弱,腹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病理反射。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静滴洁霉素,吸氧,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 ,肌注异丙嗪2 5mg ,同时抗休克治疗。2 0分钟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恢复至110 /80mmHg ,3小时后症状消失。例2 ,女,13岁。2 …  相似文献   

18.
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为探讨对该病的外科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18例患者均在手术前中口服强的松、吡啶斯的明控制肌无力症状,均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摘除加前比值隔脂肪清除,术后1年以后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77%,无效23%,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对 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重症肌无力、1例多发性骨髓瘤采用金宝AK -10血透机为分离设备、置换器为费森尤斯的P1S及P2 S、面积为 0 .2 5~ 0 .5m2 ,置换液为 4%白蛋白复方林格氏液作血浆置换治疗。结果 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症状得到缓解、重症肌无力的危象得到控制、骨髓瘤病人情况亦好转 ;主要副反应为低血压 (4/ 10 )、破膜 (1/ 10 )未见漏血、溶血、发热、寒战、过敏反应。认为血浆置换可以治疗某些难治性疾病尤其是产生自身抗体的、在病情危急时采用可迅速缓解病情、但此法的疗效为一过性 ,而且价格昂贵 ,限制了它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熊爱民 《华夏医学》2001,14(5):758-758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肌无力累及呼吸肌而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的危急状态 ,其病死率极高 ,治疗及护理较复杂和困难。我科 2 0 0 1年 2月收治 1例典型患者 ,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 ,35 d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2 8岁 ,因全身乏力伴复视 5个月 ,呼吸困难1d,于 2 0 0 1年 1月 31日收入胸外科 ,既往曾在我科确诊重症肌无力 (全身型 )。入院后予强的松、吡啶斯的明治疗后 ,仍反复出现呼吸困难 ,因情绪波动大 ,于 2月 14日转入我科 ,第 2天出现呼吸困难加重 ,呈点头式呼吸 ,急行气管插管术 ,用喷射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