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闭式吸痰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院ICU于2007年8月对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进行观察研究,其结果比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优越,并且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密闭式低压快速吸痰联合手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94例行人工气道治疗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及开放式吸痰护理,试验组给予密闭式低压快速吸痰联合手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护理。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痰液黏稠度、呼吸循环相关指标,气道湿化情况、气道状况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吸痰时间长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湿化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痰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气道通畅情况、湿润程度及气道内出血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密闭式低压快速吸痰联合手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应用于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维持吸痰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密闭式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因其不需要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气管切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气道的护理因此成为护理人员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院ICU自2001年1月-2006年6月对7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9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品管圈工作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同时段痰痂形成率、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人工气道阻塞、肺部感染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意外脱管率,减少吸痰次数,改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31-132
目的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研制一种集吸痰、吸氧及气管切开换药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气道护理车,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中的疲劳感。方法遵循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及临床实际需要,研制出一种多功能气道护理车。结果多功能气道护理车在医院护理新技术新发明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较高的护士满意度。结论多功能气道护理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适用于临床气道切开及非气道切开需要吸氧、吸痰的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膨肺吸痰法在患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机械通气中气管内吸痰是气道护理的重要内容,其方法的选择可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转归,因此,对此类患儿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有效吸痰.为提高吸痰效果,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们对患儿采用人工气道膨肺吸痰法,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吸痰法.  相似文献   

7.
肖珊珊  宋婷 《医疗装备》2021,(1):176-17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器辅助排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3例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吸痰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吸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器辅助排痰能够保持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平稳,且能够降低低氧血症、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人工气道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气道创伤护理、人工气道加温湿化护理、吸痰护理以及气道清洁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患者的插管时间都有一定的减少,并且观察组的插管减少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人工气道患者实行气道创伤护理、人工气道加温湿化护理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分析56例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患者,进行102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护理经验总结,主要护理措施有操作前调节呼吸机参数、操作过程预防患者气道压增高、吸痰操作要轻柔、注意患者心率变化等。结果通过对患者精心的护理,102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顺利,所发生并发症经过及时治疗护理均好转。结论使人工气道以及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时更安全,并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离不开精心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分析56例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患者,进行102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护理经验总结,主要护理措施有操作前调节呼吸机参数、操作过程预防患者气道压增高、吸痰操作要轻柔、注意患者心率变化等。结果通过对患者精心的护理,102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顺利,所发生并发症经过及时治疗护理均好转。结论使人工气道以及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时更安全,并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离不开精心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负压的选择,吸痰时间,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吸痰方法的改进以及非旋转式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崔俊晔  王舵 《现代保健》2011,(19):135-136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46例患者无一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气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减少气道内的痰痂形成,避免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道冲洗在吸入性损伤应用中的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接受治疗的6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应用气道冲洗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吸痰的次数、吸痰的间隔时间及临床表现等.结果:2组患者吸痰的次数、吸痰的间隔时间和呼吸道损伤的程度、主要的临床表现等都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气道冲洗吸痰法明显优于常规吸痰法,具有常规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气道建立后利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是否优于常规湿化方法。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并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发生气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可以减少痰痂形成、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利用微量注射泵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人工气道患者痰菌谱的调查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封闭式吸痰管经气管导管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无菌毛刷采样留取痰标本136份,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培养出病原菌14种5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株,占54.9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占13.73%;革兰阳性球菌11株,占21.57%,以肺炎链球菌为首,占7.85%;真菌12株,占23.5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首,占13.73%。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主要的定植菌或致病菌;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入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或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的主要原因;加强口腔冲洗、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是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精密输液器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呼吸肌麻痹等通气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又使危重病人在吸气过程中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的加温和加湿功能.吸人湿度较低的空气,引起气管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形成痰栓,导致多种严重后果。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是一直困扰护理工作的难题,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本科自2002年3月~2004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健康大视野》2006,14(10):105-107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痰操作是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不当将引发诸多并发症,安全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步骤,它对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也是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的关键.安全吸痰护理首先要做好气道的湿化,防止痰痂形成,选择适宜的吸痰管,调整负压吸引的压力,探讨吸痰规律,杜绝机械按医嘱时间吸痰,确立吸痰指标,把握吸痰的时机,在吸痰前给予充分吸氧.正确运用吸痰技巧,严格无菌操作,每操作一次更换吸痰管.听诊痰鸣音可以发现气道内痰液蓄积,每30min听诊双肺有无痰鸣音,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吸痰最佳指征,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口唇颜色变化,同时运用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做到及时吸痰,而又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配合.吸痰是气管切开手术后护理的关键.吸痰是必要的,但护士不能仅凭经验吸痰,而应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掌握安全吸痰的护理措施,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特殊环境下气道护理包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应用于特殊环境下的气道护理包,以解决野外作训条件吸痰操作无菌技术问题,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应用不锈铜材料设计集吸痰、气道湿化、气切换药、口咽通气、浸泡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气道护理包。结果:改变了以往气道护理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易污染、吸痰器械消毒难度大、物品放置零乱、操作不方便的问题。结论:保证了野外作训条件下吸痰操作的无菌。  相似文献   

20.
密闭式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因其不需要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气管切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气道的护理因此成为护理人员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院ICU自2001年1月~2006年6月对7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