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微生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的海洋底质、生物样品中分离到1003个海洋微生物菌株.包括520株放线菌、111株真菌、222株常温细菌和150株耐热细菌。通过纸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321株海洋微生物具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32.0%。放线菌、真菌、常温细菌、耐热细菌的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39.6%,32.4%。17.1%,27.3%。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比例与样品来源密切相关。生物样品来源的细菌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比例较底质样品来源的要高,而海洋放线菌与海洋真菌结果相反。各类海洋微生物菌株的抗菌谱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区域来源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意在筛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并初步研究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结构,为探求新型抗生素提供基础。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抗菌活性微生物初筛和复筛。通过HPLC-DAD结合TLC对活性突出的4株真菌及1株细菌进行活性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对广谱抗菌活性菌株WBX-38进行菌种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与结论 从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来源样品中共筛选90株海洋来源菌株,获得抗菌活性菌株16株,4株为海洋细菌,12株为海洋真菌。通过HPLC-DAD结合TLC分析,发现5株活性菌株均具有独特的色谱行为。海洋真菌WBX-38通过菌种鉴定,确认为海洋来源曲霉(Aspergillus sp.)。从其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该化合物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真菌中具有引起稻瘟霉孢子形态异常活性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瘟霉孢子形态异常或生长抑制活性的模型,对土壤中分出的732株真菌进行初步筛选,得到245株活性菌株,再经多次反复筛选,得到既稳定又能抑制一些病原真菌生长的11株活性菌株,其中131号菌株活性最好且具有抗病原真菌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种群多样性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菌株。方法采用6种不同的真菌培养基、3个不同培养温度对中国南海10种海绵共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共分离培养得到177株真菌菌株。基于RFLP分析得到24株代表性菌株,基于18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证明分别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下的4个目10个属,真菌比例最高的目为Euro-tiales(37.5%)和Hypocreales(41.6%)。部分菌株显示了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的广谱的抑菌活性。结论揭示的丰富的海绵共附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对于深入研究和利用海绵共附生真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黄连(Coptis chinensis)植株内分离筛选具有较高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并对筛选出的强抑制活性菌株进行菌种分类及鉴定,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研发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改良Ellman法对黄连植株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对筛选的活性较强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在黄连根、茎和叶部共分离获得24株内生真菌,有9株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活性菌株中SCLH12抑制活性较强,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枝孢菌属的Cladosporium tenuissimum。结论 从黄连根部筛选分离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菌株,其中菌株SCLH12(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具有较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可为开发新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稻瘟霉分生孢子筛选有生物活性的菌株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广西、贵州等地土壤中分出417株真菌.以稻瘟霉分生孢子及菌丝生长异常或抑制为指标,从417株真菌中初筛出74株活性菌株.经多次反复筛选从中得到13株活性较好且稳定的菌株.其中7株能引起稻种幼根肥大,但不抑制细菌生长.对其中变形活性最好的38号菌株进行紫外照射诱变处理,使活性由 63 μl·mL-1提高到16 μl·mL-1,其遗传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对其中抑制活性最好的1901和 74号菌株进行抗真菌实验也显示了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浙江沿海海洋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初步研究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结构.方法 用琼脂块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利用高效液相等手段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与结论共发现31株活性菌株,选择其中6株活性菌株进行研究,对其中活性较强的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初步确定其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12-17
目的通过筛选获得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菌株,并对其中一株海洋生境的结节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T19-07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活性菌株;再以抑菌活性为指标,考察较强活性菌株T19-07在5L发酵罐中的培养过程特征,并通过大孔吸附树脂XAD-16柱层析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提取,结合TLC生物自显影和HPLC快速确定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组分。结果从31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出1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确定了菌株T19-07的代谢产物中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14,并且它对茄交链格孢霉的离体抑菌活性和已登记的化学农药异菌脲活性相当,MIC<12.5μg.mL-1。结论海洋微生物是寻找农用抗生素的重要资源,海洋放线菌T19-07产生的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物质具有较好的离体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组合筛选模型筛选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镰刀菌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将镰刀菌筛选模型与肿瘤细胞毒筛模型组合。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从158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其发醇产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活性最强的细菌菌株为QK1-2708,其发酵产物对CNE,SMMC-7721和P388细胞的ID50分别是3520,3078,5061。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是耐药性十分突出的一类院内感染条件致病革兰氏阴性细菌,根据外排泵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这一原理,以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为靶点,用过量表达外排泵的铜绿假单胞菌Y5和外膜微孔蛋白(OprD2)缺陷菌株7208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建立了一个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药物筛选模型。应用此模型可以初筛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药物以及与现有已知的抗生素有协同作用的活性物质的筛选,应用所建立的方法从2449株微生物发酵液中(真菌1700株,放线菌700株,海洋细菌49株)筛选得到4株阳性菌,多次发酵表明这4株阳性菌产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物质的性质比较稳定,进一步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