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产业发展实施分类指导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产业转移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推动产业重构的重要战略。新时期,各地推动产业转移力度加大,采取何种政策配置、引导和推动产业转移,才能起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效,本文从分类指导视角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国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和转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通过产业关联、资本补缺和技术进步等效应促进转出国和转入国产业结构的双向调整与优化。本文在深入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世界和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与新动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实际效果,并据此提出有助提升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三种国际产业转移承接模式。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结构调整的潮流,500强企业纷纷将产业转移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在中国,IT制造业也形成从沿海往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例如:戴尔宣布将欧洲的工厂从爱尔兰转到波兰,惠普将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转到重庆,富士康在成都、郑州投资新的生产项目……  相似文献   

4.
消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旨在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承接地之间盲目竞争、产业无序流动、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等问题。《目录》的发布,对于建设和完善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是传统的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已逐步衰弱,造成的问题逐步凸显。当前,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同步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距、有利于提高现有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有利于协调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成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创新承接转移,通过"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后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技术与纺织工业中国纺织总公司李思三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1995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纤维及其制品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的30%,对于满足和丰富城乡纺织品市场需求,出口创汇,为国家积累资金和安排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在世界新一轮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下简称IT)的结构调整和分工转移中,“长三角”成为了全球IT产业分工转移的注目亮点和投资焦点,使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加速吸引了跨国IT厂商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8.
消息     
工信部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旨在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承接地之间盲目竞争、产业无序流动、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等问题。《目录》的发布,对于建设和完善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型机与应用》2008,27(1):66-67
纺织信息化"十五"期间的推进思路主要是进行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十一五"的新思路则要更密切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战略,在自主创新方针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纺织工业的改造、集成和提升,构建一种新型的工业能力,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资源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因素的诱导,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将一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皖江地区作为重点产业承接地之一,应该抓住东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腾笼换鸟"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潜力较大的比较优势,努力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本文通过对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和优劣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通过对比依靠外资发展起来的"苏州模式"和依靠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温州模式",分析比较承接产业转移并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东亚四小龙和承接产业转移但日后产业未能顺利升级造成产业发展缓慢的东盟四国,指出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如何做到招商引资外源发展和发展本土民营企业内源发展的平衡和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服务。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电脑》2010,(7):29-29
该书凝结了餐饮行业专家学者和餐饮企业管理者的心血和真知灼见。报告的作者们以专家的视角和行业的眼光,从餐饮产业发展、餐饮企业运营管理、餐饮区域发展和餐饮国际借鉴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分析了2009~2010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状况,对促进餐饮行业结构调整、餐饮产业升级转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3月1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上线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仪式并致辞。 朱宏任指出,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交易手段,融合了电子交易.实物交收、仓单质押、质量保障等服务平台.这是我国纺织工业在营销渠道建设上寻求突破的积极尝试.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韩国家电企业进入中国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韩国家电产业在华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家电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中国家电产业结构,并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但也使得本已饱和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了国内家电产业的进入壁垒。建议韩资家电企业应加强与中国家电企业互补型战略合作,加大对华技术转移力度,适当收缩产品范围,这将有利于中韩双方家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11):F0002-F0002,1
信息技术服务是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引擎。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竞争侧重于技术和质量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纺织工业先后经历了英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及香港地区的发展,最后转向中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纺织工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腾飞得到了高速发展,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纺织工业的大国. 世界纺织工业发展过程遵循着不断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向相对不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的规律.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提前来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关键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成本飞升是主要和不可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重视信息化建设 拉动纺织产业升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化不仅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能改造传统制造业,从而带动整个纺织工业产业升级。这项工作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应该说有很大的进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升级,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带来的传统制造业革命的国际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设新首钢     
首钢集团是以钢铁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是16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近年来,为适应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首钢加快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非钢产业,到2000年,首钢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和海外营业额已经占集团总销售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所明确的重要战略,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的支持。本文理清了产业转移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指出土地顺利流转是产业转移有序推进的前提条件。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路径方向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0.
赵言 《互联网周刊》2001,(39):11-11
竞争只会促进这产业的更快发展,从总体上来看,资源会在各国之间进行更好的配置,资金更好的流动,技术更好的转移,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来讲都是有好处的,对IT业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