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细菌性血流感染致使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免疫及炎症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58例,进行细菌血培养检查和相关免疫炎症指标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人作为健康对照;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对细菌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和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RP和PCT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血培养检查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97例(占58.79%),感染革兰阳性菌68例(占41.21%)。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高,患有基础疾病包括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以及入院前1月内静滴抗菌药物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免疫及炎症指标检测显示,细菌血流感染组血CD4^+百分率及CD4^+/CD8^+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D8^+百分率、CRP及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感染率的增高与患者年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侵入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同时患者免疫炎症机制紊乱。这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及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可降低毒素及炎症因子所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具有调理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1]。然而,CBP治疗脓毒症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同时其治疗的最佳时机、模式选择、持续时间等问题仍然缺少统一的规范,因此,CBP的临床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研究通过观察CBP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分析CBP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与死亡预后的关系,探讨其能否作为死亡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RDS患者50例临床资料,了解不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对病死率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死亡28例,存活22例。死亡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肺损伤积分大于存活组(P〈0.05)。低前白蛋白组病死率高于前白蛋白正常或升高组;低白蛋白组病死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肺损伤积分是ARDS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白蛋白与前自蛋白的OR值分别为2.543和3.008。结论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可用于预测ARDS患者的死亡预后。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其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的主要死因[1].如何判断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缩短脓毒症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脓毒症患者治疗费用是目前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对28例脓毒症患者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时炎症因子的变化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皮损的寻常性痤疮患者感染病原菌特征、炎症因子和免疫水平,以及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寻常性痤疮患者281例,参照痤疮综合分级系统分为轻度组(1~18分,52例)、中度组(19~30分,103例)、重度组(31~38分,74例)和超重度组(>39分,52例)。采集患者皮损处标本,厌氧罐法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及鉴定;采集患者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寻常性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结果281例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皮损标本分离出216株厌氧菌,以痤疮丙酸杆菌(71.31%)、表皮葡萄球菌(18.53%)、颗粒丙酸杆菌(4.63%)和贪婪丙酸杆菌(1.85%)为主。4组患者间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以及CD3^(+)、CD4^(+)和CD8^(+)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超重度组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CD8^(+)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CD3^(+)、CD4^(+)百分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CD8^(+)百分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CD3^(+)、CD4^(+)百分率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中度组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CD8^(+)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D3^(+)、CD4^(+)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寻常性痤疮病情严重程度与性别、初发年龄、每日洗脸次数、每日睡眠时间、皮肤类型、便秘、家族遗传史及季节等存在一定关系(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190,95%CI:2.179~3.319)、初发年龄(≤15岁)(OR=2.246,95%CI:1.169~4.313)、喜食咸味(OR=1.655,95%CI:1.143~2.398)和油性皮肤(OR=1.835,95%CI:1.502~2.241)等均是寻常性痤疮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寻常性痤疮皮损处感染病原菌以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颗粒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为主,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与寻常性痤疮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性别、初发年龄、饮食习惯和皮肤类型等是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寻常性痤疮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危险因素对CHF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入选19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分为低危组(无危险因素或1个危险因素)(n=77例)和高危组(≥2个危险因素)(n=117例),比较2组患者间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指标的差异及随访1年后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脏移植及难治性HF再住院)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CHF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hs 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均P<0.05),高危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各危险因素对不同炎症因子影响程度不同,且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MACE发生率高(P<0.05)。结论:各危险因素对炎症因子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CHF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导致的炎症反应越显著,CHF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邢柏  曾琦 《山东医药》2009,49(25):26-28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发生脓毒症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脓毒症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别于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后第1天检测血浆Apelin水平;另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Apel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性休克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脓毒症性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性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Apel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血浆Apelin水平变化,其水平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浆Apelin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性休克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年发表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的第三次国际共识(Sepsis-3.0)诊断标准。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随访脓毒症患者28d,再根据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对照组基本资料、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集脓毒症组基本资料、入ICU 24h内HDL-C、LDL-C、TC、T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第3天和第5天血HDL-C水平以及28d预后;分析脓毒症患者HDL-C水平与PCT、CRP、APACHEⅡ和SOFA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对预后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共入选65例脓毒症患者和65名健康体检者。脓毒症患者HDL-C、LDL-C、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HDL-C的表达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酸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而第5天的HDL-C则是保护性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第5天血HDL-C对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P<0.01);乳酸对脓毒症预后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08(P<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HDL-C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且随时间持续下降。脓毒症死亡组HDL-C明显低于存活组,并且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北京医院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的13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和动脉乳酸,并分别记录24小时的急诊脓毒症病死率 (MEDS) 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II)评分。根据28天的转归,将13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59例。两组比较,发现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二聚体(OR=1.050,P=0.047)、动脉乳酸(OR=1.529,P=0.014)、MEDS评分(OR=1.180,P=0.012)和APACHE II评分(OR=1.103,P=0.036)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动脉乳酸、MED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806、0.828、0.831。同APACHE II评分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动脉乳酸、MEDS评分的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DS评分、动脉乳酸、D-二聚体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MEDS评分、动脉乳酸预测能力与APACHE II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6例。所有入选患者记录APACHE II评分,血常规,常规生化检验,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ROC analysis)综合分析胆红素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红素与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度。结果: ARDS组中,死亡患者入科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36.1±22.5 umol/L,10.9±11.2 umol/L,28.8±14.2umol/L)均高于存活患者(26.6±15.1 umol/L,8.9±5.2 umol/L,18.4±7.2 umol/L)(P总胆红素<0.05),死亡患者在诊断ARDS当天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存活组(46.8±18.3umol/L vs. 33.8±19.2 umol/L)(P<0.05)。诊断ARDS当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对于ARDS的诊断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AUC=0.689,P=0.013)。在入ICU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mg/dL,ARDS发生风险增加51%(OR=1.51,P=0.031),死亡风险增加68%(OR= 1.68,P=0.012)。诊断ARDS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mg/dl,死亡风险增加167%(OR=2.67,P=0.008)。 结论:脓毒症患者中,胆红素水平与ARDS的发生以及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刘名胜  邢柏 《山东医药》2020,60(14):60-64
目的比较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AKI)与非脓毒症性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接受CRRT治疗的AKI患者1 087例,根据AKI发病原因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CRRT启动时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RT后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合并慢性心衰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升高,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磷水平降低,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因代谢性酸中毒开始CRRT治疗的比例升高(P <0. 05或<0. 01),两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CRRT后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OR=1. 247,95%CI为1. 179~1. 319,P <0. 001)、高血磷(OR=1. 248,95%CI为1. 148~1. 356,P <0. 001)是脓毒症组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HR=0. 951,95%CI为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致病菌分布及生化指标情况,探讨影响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013例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感染部位及致病菌、生化指标等,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62例和死亡组4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相比,年龄(59.62±11.21 vs. 46.32±9.46)岁、APACHE Ⅱ评分(25.26±8.75 vs. 13.67±6.57)、脓毒症休克所占比率(54.99% vs. 27.22%)均明显增加(P<0.05),存活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比例(35.05% vs. 36.59%)与G-菌感染比例(46.44% vs. 63.64%)最高,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359、-0.876、-0.582、-0.821,P<0.05),血清白蛋白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关系(r=0.637,P<0.05)。年龄+APACHEⅡ+血乳酸+血降钙素原+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81)。 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预测和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具有重要的临床。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ICU简化死亡风险评分(the Simplified Mortality Score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MS-ICU)对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2019年11月至2022年4月符合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SMS-ICU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分析两种评分对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12例患者,男80例(71.43%),女32例(28.57%)。存活组77例(68.75%),死亡组35例(31.25%)。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病死率与SMS-ICU评分正相关,r=0.964 (P=0.008),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r=0.978 (P=0.001)。APACHEⅡ评分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3,诊断截点为23.5分,对应的Youden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226、0.629和0.597。SMS-ICU评分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IMD)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2例。根据是否发生SIMD将患者分为SIMD组和非SIMD组。比较SIMD组和非SIMD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情况,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OI)、血乳酸(Lac)、血肌酐(Scr)、WBC、降钙素原(PCT)、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情况〕。根据28 d死亡情况,将SIMD患者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比较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SIMD的影响因素及SIMD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影响因素对脓毒症患者发生SIMD及SIMD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SIM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入院时炎症水平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9月在北京丰台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198例。根据入院后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干预组(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照组(接受标准医院食品)。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主要诊断、合并症、Barthel指数、炎症水平。以C反应蛋白(CRP)<10 mg/L为低炎症水平,10~80 mg/L为中等炎症水平,>80 mg/L为高炎症水平。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出院后90 d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以炎症水平进行分层,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治疗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98例患者中低炎症水平56例(28.3%),中等炎症水平78例(39.4%),高炎症水平64例(32.3%);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102例,接受标准医院食品96例。出院后90 d死亡28例(14.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8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合并尿路感染者病原学分布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泌尿外科82例膀胱癌术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膀胱癌术后未感染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取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尿路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NTER、ATER、ETER及DTER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35±0.21)%、(51.46±5.61)%、(32.29±3.34)%、(29.37±3.27)%,对照组分别为(2.26±0.35)%、(63.11±6.42)%、(46.24±5.13)%、(38.66±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PGE2及TNF-α对照组分别为(2.67±0.38) pg/ml、(7.69±0.74)pg/ml、(141.23±14.55) pg/ml、(1.19±0.14) ng/ml,对照组分别为(1.25±0.27) pg/ml、(2.95±0.31) pg/ml、(105.29±11.02) pg/ml、(0.81±0.0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中段尿共分离培养出9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47%,以大肠埃希菌(占24.47%)、肺炎克雷伯菌(占14.89%)和阴沟肠杆菌(占13.83%)居多;革兰阳性菌占25.53%,以尿肠球菌(占9.57%)、链球菌属(占7.45%)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为0~7.69%),而对氨苄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46.15%~100.00%)。其中尿肠球菌、链球菌属及金葡萄球菌属尿肠球菌、链球菌属及金葡萄球菌属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11.11%),对红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50.00%~1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90 min)、糖尿病及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均是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感染者免疫功能较低,体内存在微炎症。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90 min)、患糖尿病及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为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和炎症因子在COPD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COPD患者分为稳定组和急重组,以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三者PCT和炎症因子的差异,分析PCT、炎症因子和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组和急重组患者PCT、hs-CRP、TNF-α、IL-1、IL-6和IL-8高于对照组(均P〈0.05),IL-10低于对照组(P〈0.05);急重组患者PCT、hs-CRP、TNF-α、IL-1、IL-6和IL-8高于稳定组(均P〈0.05),IL-10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两组COPD患者PCT、hs-CRP、TNF-α、IL-1β、IL-6、IL-8与BODE指数呈正相关(均rs&gt;0,P〈0.05),IL-10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均rs〈0,P〈0.05).结论 COPD患者PCT和炎症因子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机制与炎症细胞激活、浸润并释放炎症因子引起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有关,相关的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TNF-α和白介素等[1].降钙素原(PCT)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其合成与分泌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作为COPD全身炎症状态的评价指标[2].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及PCT参与COPD的发生及发展,但在PCT和炎症因子与COPD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尚无相关研究[3].本研究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1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18例和死亡组62例。比较两组入住ICU后24 h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白蛋白、AST、ALT、肌酐(sCr)、尿素氮(BUN)、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乳酸,计算PNI、NLR;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NI、N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NI、NLR、PNI联合NLR、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sCr、BUN、CRP、乳酸水平及PNI、NLR、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或<0.01)。PNI、NLR、APACHEⅡ评分是导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NI联合NLR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大于PNI、NL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游离钙水平变化及在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以同期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测定血清总钙、白蛋白(Alb)水平,计算血清游离钙水平;比较低钙血症者和血钙正常者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对存活者与死亡者年龄、性别、血清总钙、游离钙、Al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脓毒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8.3%,其中低钙血症者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血钙正常者(P均〈0.05);血清游离钙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两者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血清游离钙水平与其预后相关,可为临床发现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