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盐稀态酱油为测试样品,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法、辅助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嗅闻(gaschromatography-quadruple-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Q-MS-O)联用法鉴定"未知"气味活性化合物。GC-Q-MS和GC-Orbitrap-MS分别鉴定出91种和166种挥发性化合物,Orbitrap-MS检出总峰面积为单四极杆质谱的31倍。GC-Q-MS-O结果分析中有4处较强的香气活性区域"果香"、"果香"、"清香,草香"、"花果香",无鉴定结果。利用高分辨OrbitrapMS技术,通过高质量精度的质谱数据推算化合物碎片及其天然同位素组成,辅助以NIST谱库比对、保留指数及香气特征等信息,全面定性4个未知香气活性物质为异丁酸乙酯、丁酸乙酯、3-己烯-2-酮和异佛尔酮。结果表明,GC-Orbitrap-MS辅助分析GC-Q-MS-O数据,能够有效地鉴定出含量低于单四极杆质谱检出限,或因与其他物质重叠而无法准确定性的未知气味活性化合物,对于风味化学领域香气活性物质的深度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雨嫣  任泽华  张嫄  杨宇  刘建立 《丝绸》2022,(11):40-46
为了鉴定人体皮脂污染衣物中黄变物质的化学组成,文章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收集的真实黄变衣物进行黄变组分的定性和半定量测试。结果表明,甲基庚烯酮、香叶基丙酮和棕榈油酸3种物质为引起衣物黄变的可能组分。接着采用甲基庚烯酮、香叶基丙酮和棕榈油酸对纯棉织物进行黄变污染试验,复现了真实黄变试样;验证了上述3种物质是造成衣物黄变的主要组分,并讨论了黄变物质相对质量分数、烘燥温度及烘燥时间对试样黄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黄变物质对棉织物均有致黄现象,且香叶基丙酮致黄现象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莲雾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和开发利用莲雾叶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莲雾叶中的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莲雾叶精油中分离出79个色谱峰,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86.72%。其主要由烯、醇、酚、酸、酯、烯烃氧化物及杂环化合物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β-石竹烯(14.32%),δ-杜松烯(11.78%),Tau-杜松醇(8.85%),γ-杜松烯(5.87%),α-杜松醇(5.27%),石竹烯氧化物(5.12%),表姜烯(2.88%),库贝醇(1.69%),α-芹子烯(1.49%)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HS-SPME)对香椿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对其特征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究香椿中的香气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香椿芽苗的生长过程中,第一次得到反式-1-丙烯基双二硫化物,该化合物在一定基础上可以转化为香椿中所含有的1-丙烯基硫醇和3,4-二甲基噻吩。通过对比含硫化合物的结构式发现,香椿与大蒜在很大基础上存在一致性,而导致两者拥有特征性风味的物质在一定基础上也有所相似。  相似文献   

5.
白酒风味物质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白酒中风味化合物检测的气相色谱-闻香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定量方法、香气活力(OAV)检测以及风味物质鉴定方法(即风味物质重构与缺失试验)。GC-O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我国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兼香型、老白干香型和药香型白酒中。用于我国白酒风味物质定量的技术主要有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氢火焰化离子检测器(GC-FID)、液液微萃取(LLME)、固相微萃取(SPME)、搅拌子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等。通过测定我国白酒中香气化合物阈值,计算各香气化合物的OAVs。目前风味重构与缺失试验仅仅用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己酸乙酯、β-大马酮以及土味素是我国白酒中重要的气味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印染》1996,22(5):29-33
在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是否应用了日用消费品法规中禁用的偶氮染料是可以检测出来的。织物样品用化学助剂处理,经过还原裂解出来的胺类化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薄层层析(TlC、HPTLC)/以密度计定量、毛细管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质量检测器(GC/FID或MSD)或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E/DAD)方法来测定。胺类化合物的鉴别必须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色谱分离方法,以避免由于干扰物质的存在而导致错误的鉴别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4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为实验菌株,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相结合的方法,检测4℃贮藏期间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化合物进行有效鉴定,提高化合物的鉴定效率。结果表明,4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乳中的挥发性成分由酸、醛、酮、醇、酯和碳氢化合物等6类化合物组成,主要风味物质中的共有化合物包括乙酸、丁酸、正戊醛、2-戊酮、1-庚醇等物质。其中,IMAU40078发酵乳中还含有乙醛、双乙酰、乙偶姻、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等特征风味化合物,特别是其独有的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保持发酵乳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有的果香味,提升了发酵乳感官品质。本实验研究结果为酸奶发酵剂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清炖猪肉汤香气物质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验所用猪肉的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将猪肉清炖3 h的肉汤,采用溶剂辅助蒸发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通过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核对,鉴定出70种化合物;进一步采用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结合保留指数、气味特征及与标准品比对,鉴定出24种香气活性物质。所鉴定的气味活性化合物主要为脂肪族的醛类、酮类、醇类及含硫化合物,稀释因子较高的(log2FD≥9)有庚醛、壬醛、(E)-2-壬烯醛、(E,E)-2,4-癸二烯醛、2-十一酮、3-羟基-2-丁酮、3-(甲硫基)丙醛、糠硫醇、二甲基三硫醚、2-噻吩硫醇、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1-辛烯-3-醇、γ-癸内酯。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薰衣草精油(兰花、白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78种挥发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法(AEDA)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两种精油进行分析,鉴定出31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关键香气的物质有8种(FD≥64),分别是β-罗勒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香叶醇、橙花醇、薰衣草醇、乙酸香叶酯和β-月桂烯。在此基础上通过香气活性值(OAV)鉴定出22种特征化合物(OAV1),其中关键香气物质13种(OAV10)。两者共同鉴定出6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分别是芳樟醇、β-罗勒烯、香叶醇、乙酸芳樟酯、β-月桂烯和乙酸香叶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糙米为材料,通过碱解得到结合态酚粗提物,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得到4种单体物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2-氧代-1,2,3,4-四氢喹啉-4-羧酸甲酯(1)、4-羧甲氧基-6-羟基-2-喹诺酮(2)、4-羧基-6-羟基-2-喹诺酮(3)和2-(5-羟基-2-氧代吲哚-3-基)乙酸甲酯(4)。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糙米中分离报道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糙米结合酚提取物中4个单体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化合物1含量最高,为0.90 mg/g DW。同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为指标评价4个单体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好的是化合物4,其IC_(50)值为72.19μM;FRAP法还原能力最强的是化合物2,FRAP值为249.60 mmol FeE/mol;ORAC法显示化合物3和4抗氧化能力最强,分别为2.87和2.69μmol TE/μmol。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对糙米结合酚的认知,为糙米功效物质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获取了3种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HNB)和2种传统卷烟(TC)的极性和弱极性溶剂提取化学成分的指纹数据。对所获得的化学指纹数据进行相似度计算、主成分分析、化学结构鉴定和化合物含量比较,结果发现,HNB与TC化学指纹的相似度较低(0.32~0.45),在所建立的两种主成分分析模型中,传统卷烟TC-A和TC-B的距离很接近,而HNB-C则都与其他测试样品距离较远。在所获取的化学指纹中共鉴定出101个化合物,其中HNB相对T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为挥发性较好的醇类物质和小分子有机酸,而T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为挥发性弱的糖类物质。HNB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在较低温度下迅速释放吸食所需化学成分的要求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鉴定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68种天然染料化合物标准品进行分析,收集化合物分子质量、碎片离子及丰度、检测离子模式、保留时间等信息,建立了基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质谱数据库的天然染料质谱数据库。通过设置合理的检索条件,确定质谱库检索最佳参数,对代表性蒽醌类(茜素)、黄酮类(槲皮素、木犀草素)、生物碱类(小檗碱)化合物进行了分子碎裂机制解析。应用自建的质谱数据库成功实现了2件古代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的快速鉴定,质谱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其含有茜素、茜紫素、木犀草素、小檗碱、巴马汀等染料化合物,且在文物样品的检索过程中,质谱数据库正向检索匹配度与反向检索匹配度均大于800,匹配率均在95%以上。利用质谱数据库检索技术鉴定天然染料具有可行性,为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基于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下的泰国香米与普通大米中关键呈香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方法 根据挥发性物质总数、总峰面积、特征峰面积3个指标优化蒸米饭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 并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对泰国香米与普通大米蒸煮后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确定风味化合物的最佳萃取条件为: 取样量20 g、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70 min、解析时间9 min。通过质谱鉴定和量化分析, 从泰国香米和普通大米中分别得到48种和29种风味化合物。结合OAV确定了泰国香米和普通大米中分别存在10种和8种关键呈香化合物, 如(E,E)-2,4-癸二烯醛、壬醛、1-辛烯-3-醇等物质, 其中2-乙酰基-1-吡咯啉是泰国香米区别于普通大米最关键的风味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为分析米饭蒸煮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检测条件, 同时为关键呈香物质的分析及泰国香米真伪的鉴别提供了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4.
普通白猪五花肉炖煮1.5 h,所得肉汤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溶剂辅助蒸发提取。在弱极性(HP-5)、极性(DB-WAX)两根色谱柱上气-质联机分析,并采用HP-5柱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基于质谱、保留指数、标准品,气-质联机分析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烃类等。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检测出39个气味保留区,基于气-质分析结果、保留指数、气味特征、标准品比对,鉴定出33个气味活性物质,稀释因子较高的(log_2FD≥9)为3-甲硫基丙醛、二甲基三硫醚、糠硫醇、2-噻吩硫醇、己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E,Z)-2,4-癸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E)-2,4-壬二烯醛、麦芽酚、1-辛烯-3-醇、乙偶姻。研究结果可为肉香味化学的发展、肉类香精研制及中式菜肴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云南怒江草果果实、果穗、叶及茎杆等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草果果实、果穗、叶及茎杆等部位中分别鉴定出66、76、70、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果实中(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相对含量最高(24.503%),果穗中β-蒎烯含量最高(22.344%),叶片中桉叶油醇含量最高(27.348%),茎秆中桉叶油醇含量最高(42.203%)。在果实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醛类为主,其含量为44.133%,其次是烯类(20.356%)、酯类(19.064%)和醇类(15.224%);在果穗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烯类为主,其含量达到83.266%,其次是醇类(10.302%);在叶片中以醇类为主,其含量为39.407%,其次是烯类(22.143%)、醛类(17.204%)和酮类(10.076%);在茎秆中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含量为62.698%,其次是烯类化合物(32.396%)。草果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可为后期草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质量等级李渡白酒的香气成分差异。方法 通过感官评价、直接进样、顶空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以及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分析了17个李渡酒中的香气成分,通过计算香气活性值(OAV)确定重要香气活性化合物,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差异香气物质。结果 共鉴定出李渡酒中的92种挥发性化合物,26种香气活性化合物;浓度最高的化合物是乳酸乙酯(2538.18 mg/L);己酸乙酯(OAV: 876~220920)等8种化合物香气贡献较大,酯类化合物的贡献最大,一级、二级、优级的李渡酒三年、五年的重要香气化合物香气强度更强,含量更高;且己酸乙酯等6种化合物、苯乙醇等18种化合物分别是导致不同年份、不同质量等级酒样产生差异的重要物质。结论 本研究分析鉴定了17个李渡酒样的香气物质,找到了导致不同年份不同质量等级酒样之间香气差异的化合物,为李渡酒的风味调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物质组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成分,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物质组成。结果 结合质谱和保留指数分别从花和枝叶中鉴定出23和18种化合物, 占各自化合物总量的85.73%和64.58%。四季桂花的香气主要由牻牛儿酸乙酯、反式-香叶醇、香叶酸甲酯、反式-柠檬醛、顺式-柠檬醛、茶香螺烷及壬醛组成; 四季桂枝叶的鉴定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组成, 主要释放乙酸叶醇酯、甲氧基乙酸-2-十三烷基酯、4,11-二甲基-十四烷、苯乙醛和苯乙醇。结论 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便捷实用, 适用于测定桂花和枝叶挥发性物质, 从而为桂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木蝴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木蝴蝶挥发油含量为1.99%;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出13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6.63%。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苯乙酮(72.29%)、二苯酮(7.81%)、丁化羟基甲苯(4.85%)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物质组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物质组成。结果结合质谱和保留指数分别从花和枝叶中鉴定出23和18种化合物,占各自化合物总量的85.73%和64.58%。四季桂花的香气主要由牻牛儿酸乙酯、反式-香叶醇、香叶酸甲酯、反式-柠檬醛、顺式-柠檬醛、茶香螺烷及壬醛组成;四季桂枝叶的鉴定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组成,主要释放乙酸叶醇酯、甲氧基乙酸-2-十三烷基酯、4,11-二甲基-十四烷、苯乙醛和苯乙醇。结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便捷实用,适用于测定桂花和枝叶挥发性物质,从而为桂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酵乳酪乳清中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技术(HS-SPME)对发酵乳酪乳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质量分数最高,占总量的19.85%;其次为酮类,占总量的12.55%。在发酵乳酪乳清中这些挥发性物质中酸类和酮类物质可能为其重要的风味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