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因宁片对甲亢性肝损害大鼠的肝组织内甲状腺激素受体(TR)和Ⅰ型脱碘酶(Dio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甲状腺激素钠(800 g kg-1 d-1)灌胃建立大鼠甲亢性肝损害模型。给予因宁片低(0.6 g.kg 1.d 1)、中(1.2g.kg 1.d 1)、高(2.4 g.kg 1.d 1)剂量、甲亢灵(1.2 g.kg 1.d 1),灌胃给药30 d后,处死大鼠。取部分肝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R 1、TR 2、TR 1、DioⅠ基因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DioⅠ含量,Chapra氏方法测定肝组织DioⅠ的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R 1表达上调,TR 2表达下调,TR 1表达上调(P<0.01);因宁片能抑制TR 1和TR 1基因表达(P<0.05),对TR 2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模型组DioⅠ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含量增加(P<0.01)、活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因宁片能显著降低DioⅠ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r=0.792,P<0.01),各剂量组均降低DioⅠ含量(P<0.05或P<0.01),因宁片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DioⅠ活性(P<0.05)。结论肝组织内TR和DioⅠ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因宁片能调节甲亢性肝损害大鼠肝脏的TR和DioⅠ基因的异常表达、降低DioⅠ含量、抑制DioⅠ的活性,这可能是因宁片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因宁片对甲亢性肝损害大鼠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Fas配体(Fas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甲状腺激素钠(800μg·kg-1)灌胃复制大鼠甲亢性肝损害模型。给予因宁片低、中、高(0.3、0.6、1.2g·kg-1)剂量、甲亢灵(0.6g·kg-1),灌胃30d后处死大鼠,取肝脏。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肝脏中Fas、FasL、TNF-α的表达。结果:甲亢性肝损害大鼠肝脏中Fas、FasL、TNF-α表达显著增强,因宁片可下调模型大鼠肝脏中Fas、FasL、TNF-α水平,并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Fas、FasL、TNF-α在大鼠甲亢性肝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宁片防治甲亢性肝损害的作用与抑制Fas、FasL、TNF-α表达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和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试验药物后制备肝及小肠微粒体,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肝微粒体CYP450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C11、CYP2E1、CYP3A和肠微粒体中CYP3A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速效救心丸组和通心络胶囊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肝脏CYP450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West-ern blotting实验对肝脏和肠道中多种CYP450酶表达量测定的结果显示,速效救心丸可诱导肝脏CYP1A2表达,但抑制肝脏CYP2C11和肠道CYP3A表达(P<0.05);通心络胶囊可诱导大鼠肝脏CYP1A2、CYP2E1蛋白表达(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和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肝脏CYP450酶总量无影响,但是,在蛋白质水平对特定亚型蛋白的表达量有影响,由此可能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对大鼠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大鼠试验药物后,制备肝及小肠微粒体;用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肝微粒体CYP450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C11、CYP2E1、CYP3A和肠微粒体中CYP3A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的肝脏总P450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参麦注射液可显著诱导肝脏CYP2E1表达,但抑制肠微粒体中CYP3A表达;肝CYP1A2、CYP2C11水平均有所上升。血塞通可显著诱导大鼠肝脏CYP1A2、CYP2E1、CYP2C11、CYP3A蛋白表达,肠CYP3A的表达水平显示出下降趋势。结论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对大鼠肝脏P450酶总量无影响;但对特定亚型蛋白的表达量有影响,由此可能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药子和黄药子配伍甘草后对大鼠肝脏组织CYP1A2、CYP2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给药28天,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CYP1A2、CYP2E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黄药子与甘草配伍能够改善大鼠肝脏组织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黄药子组肝脏CYP1A2、CYP2E1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黄药子组比较,配伍组肝脏CYP1A2、CYP2E1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甘草能对抗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理可能与抑制肝脏CYP1A2、CYP2E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因宁片对甲亢大鼠肝细胞凋亡调节蛋白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因宁片对甲亢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对SD大鼠灌胃甲状腺片1.2 g/(kg·d)制备甲亢肝损害模型.因宁片低(0.6 g/kg)、中(1.2 g/kg)、高(2.4 g/kg)剂量组和甲亢灵组(1.2 g/kg)均灌胃给药,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取血和肝脏.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全自动生化仪测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蛋白、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T3和T4水平明显升高,TSH水平下降(P<0.01),AST和ALT水平升高(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因宁片高、中、低剂量组血中T3,T4,AST,ALT水平均明显降低,TS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因宁片高、中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和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且因宁片高剂量组的改变最明显.结论 因宁片对甲亢合并肝损害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辣木叶及辣木籽对大鼠肝脏CYP450亚型酶中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溶液)、辣木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813 8,0.406 9,0.203 5g·kg-1);辣木籽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067 4,0.533 7,0.266 9g·kg-1)。灌胃给药,给药容量为10mL·kg-1,2次/天,连续给药14d,取大鼠肝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中CYP2E1、CYP3A1及CYP1A2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辣木叶高剂量组对CYP2E1的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在(0.813 8±0.203 5)g·kg-1剂量范围内,辣木叶对CYP1A2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的辣木籽对3个酶的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效率CYP2E1>CYP3A1>CYP1A2。高剂量组辣木叶及辣木籽对CYP2E1蛋白表达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中、低剂量组的辣木籽对CYP3A1及CYP1A2蛋白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P<0.05);中剂量辣木叶对CYP1A2蛋白表达抑制作用显著(P<0.01)。结论:辣木叶及辣木籽对大鼠肝脏中3个亚型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建立何首乌肝毒性模型,探究何首乌乙醇提取液(AEP)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主要亚型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LPS组、对乙酰氨基酚(APAP)组、(LPS+APAP)组、AEP组和(LPS+AEP)组。尾iv 4 mg/kg LPS,2 h后,按组别分别ig 625 mg/kg APAP和6 g/kg AEP,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每天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在建模过程中,取第2、14小时和5、8天4个不同时间点,分别对各组别动物麻醉后取血,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解剖,记录肝脏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试剂盒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CYP1A2、CYP2E1、CYP3A1活性的变化;提取肝脏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P1A2、CYP2E1、CYP3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2和14小时,LPS组、(LPS+APAP)组和(LPS+AEP)组ALT、AST和ALP活性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灶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给药后第8天,LPS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但(LPS+AEP)组可见显著肝细胞变性,局部慢性炎性灶。第8天,AEP组大鼠肝脏CYP1A2、CYP2E1、CYP3A1的活性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发现,AEP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CYP1A2蛋白的表达,而对CYP2E1和CYP3A1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经LPS诱导,AEP对SD大鼠产生明显的肝脏毒性,毒性的发生及LPS诱发的免疫作用与抑制CYP1A2、CYP2E1、CYP3A1的活性和抑制CYP1A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间断性低氧对大鼠肝脏CYP3A2和CYP2E1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低氧3、7、14、28d。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苯胺羟化酶(ANH)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3A2、2E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慢性间断性低氧对血清ALT和AST活性无明显影响;低氧7d后,大鼠肘脏ERD和ANH活性明显升高,28d时诱导率分别为155.5%和42.2%;同时CYP3A2和CYP2E1mRNA的表达水平也分别增加了220.5%和102.8%。结论:慢性间断性低氧能显著增加大鼠肝脏ERD(CYP4503A2)和ANH(CYP2E1)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上提高肝脏CYP4503A2和CYP2E1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淫羊藿苷(Ica)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及部分亚型的影响,并比较月龄的差异.方法 ig给予6月龄和18月龄的♂SD大鼠Ica( 60 mg· kg -1),4周后取肝脏,用钙沉淀法提取肝微粒体,BCA法测定微粒体蛋白浓度;用一氧化碳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CYP450的含量;用ELISA法测定CYP1 A1、CYPb5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苯胺羟化酶(反映CYP2E1活性)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反映CYP3A活性)的活性;用real - time RT - PCR检测CYP1 A1、CYP2A3、CYP2E1、CYP3A1、CYP3A2和CYP4B1 mRNA的表达.结果 60 mg· kg-1 Ica明显增加了CYP450的总酶和CYP1 A1的含量、CYP3A的活性及CYP1 A1、CYP3A1、CYP3A2 mRNA的表达,降低了CYP2E1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但Ica对上述各指标的诱导或抑制作用在大鼠月龄方面差异不明显;Ica对CYPb5的含量及CYP2A3、CYP4B1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Ica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总酶、CYPI A1和CYP3A具有诱导作用,对CYP2E1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未见明显月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魏来  赵春景 《中国药房》2010,(33):3100-3102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先分为正常对照(N)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建立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分为模型对照(M)组(高脂饲料),番茄红素低(L)、高剂量(H)组(普通饲料,番茄红素10、20mg·kg-1)、自然恢复(NR)组(普通饲料)连续饲养4周,每组10只。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CYP2E1、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结果:与M组比较,NR组、L组、H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所改善,其中L组和H组改善显著;与NR组比较,L组、H组大鼠肝组织中CYP2E1、TNF-α、MDA、FFA水平显著减少(P均<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番茄红素能显著抑制脂肪肝模型大鼠CYP2E1和TNF-α的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因而具有改善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承平  吴碧华 《中国药房》2009,(28):2187-2188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硫普罗宁组)。B组和C组大鼠均以50%乙醇灌胃进行酒精性脂肪肝的造模,C组大鼠在造模后1h灌胃给予硫普罗宁(0.15g.kg-1.d-1),连续5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分别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P2E1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果:与A组比较,B组AST、ALT、CYP2E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组织观察发现C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B组。结论:硫普罗宁可能通过降低CYP2E1在肝脏中的表达而具有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以雷公藤甲素(150、300、450μ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给药1d或14d,分别测定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含量及红霉素N-去甲基酶(ERD)、二甲基亚硝胺脱甲基酶(NDMA)、甲氧基异唑脱甲基酶(MROD)、乙氧基异唑脱乙基酶(EROD)和戊氧基异唑脱烷基酶(PROD)活性;CYP3A和CYP2E1蛋白含量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分析。结果:单次灌胃雷公藤甲素对肝药酶活性及CYP2E1、CYP3A蛋白表达基本无影响;多次给予雷公藤甲素(450μg·kg-1,14d)能诱导NDMA活性,抑制ERD活性,轻度升高CYP2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YP3A蛋白表达。结论:长期较高剂量给予雷公藤甲素能抑制CYP3A活性,轻度诱导CYP2E1活性。  相似文献   

14.
叶兰  熊陶  黄能慧 《中国药房》2008,19(27):2096-2098
目的:研究脂肝乐(ZGL)对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所致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模型、东宝肝泰及ZGL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连续12周。第13周开始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ZGL1.5、3.0、4.5g.kg-1;东宝肝泰0.3g.kg-1),每天1次,持续12周,测定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并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ZGL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肝脏丙二醛含量(P<0.01或P<0.05);升高肝脏谷胱甘肽、金属硫蛋白、细胞色素P450含量(P<0.01或P<0.05);ZGL低、中剂量组可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含量(P<0.01或P<0.05);病理学变化可得到显著改善。结论:ZGL有显著抗脂质过氧化、促进脂质从肝脏排除、减少脂质在肝内蓄积的作用,因而具有显著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旭锐  李长秦  宋健  孙守才  周滢 《中国药房》2012,(43):4045-404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肝脏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姜黄素(200mg·kg-1)和复方鳖甲软肝片(625mg·kg-1)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DGF-BB、CT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肝组织PDGF-BB、CTGF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肝组织PDGF-BB、CTGF的生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脾和胃方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1(CYP3A1)活性的作用。方法 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 mL·kg-1·d-1,14 d)、地塞米松组(100 mg·kg-1·d-1,3 d)和健脾和胃方高、中、低剂量组(7.146,3.573,1.786 mg·kg-1·d-1,14 d),每组5只,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以睾酮为探针,测定睾酮经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后转化的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6β-OHT)的生成速率,以评价各组CYP3A1酶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健脾和胃方高、中、低剂量组6β-OHT的生成速率分别为(7.29±0.66)、(27.46±2.35)、(3.51±0.48)、(4.90±1.18)、(6.52±1.23)nmol·mg-1·min-1,健脾和胃方高、中、低剂量组6β-OHT的生成速率与地塞米松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健脾和胃方对大鼠肝药酶CYP3A1酶活性无诱导作用,健脾和胃方的高、中剂量组能使大鼠肝药酶CYP3A1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黄丽军  于卫江  刘艳  余辉艳  朱大岭 《中国药房》2008,19(34):2656-2658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多索茶碱对大鼠肝CYP2D6酶的影响。方法:取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Ⅰ组和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mL和多索茶碱50mg·kg-1·d-1,连续1周,第8天时均灌胃给予探针药物右美沙芬(6mg·kg-1),收集8h尿液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尿样及肝微粒体中右美沙芬浓度并计算其代谢率;实验组肝微粒体再分为对照Ⅱ组、多索茶碱组和CYP2D6特异性抑制剂西咪替丁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孵育后测定并计算右美沙芬的代谢率;将体内、体外实验得到的右美沙芬的代谢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右美沙芬的代谢率为指标,体内实验中2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体外试验中,与对照Ⅱ组比较,多索茶碱组未见明显降低(P>0.05),西咪替丁组明显降低(P<0.01);体内和体外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37)。结论:多索茶碱对大鼠肝CYP2D6酶无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有无损害,将患者分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组(A组)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甲亢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1.6%;②甲亢性肝损伤与甲亢病程、年龄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③甲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酸氨(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酸氨(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高于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而促甲状腺素(TSH)两组则相差不大(P>0.05);④甲亢性肝损害最常见的异常肝功能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结论甲亢较易引起肝损伤,ALP是肝功能最常见的异常指标,甲亢性肝损伤与甲亢患者的年龄、病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