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氏Ⅱ类错He是口腔正畸临床中发病率高,对颌面影响较大的一种错He畸形。临床上使用功能性矫治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等错He变得越来越普遍。功能性矫治器通过建立新的“肌肉运动型”而产生的新的“功能型”及“形态型”,将颌面异常生长方式导向正常。本文探讨的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He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安氏Ⅱ类错是口腔正畸临床中发病率高 ,对颌面影响较大的一种错畸形。临床上使用功能性矫治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II类等错变得越来越普遍。功能性矫治器通过建立新的“肌肉运动型”而产生的新的“功能型”及“形态型” ,将颌面异常生长方式导向正常。本文探讨的是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错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 6例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10~ 14岁 ,平均年龄 11.6岁。选择标准 :处于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 ,无矫治史 ,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或完全远中关系 ,前牙深覆Ⅲ° ,咬伤牙龈 ,深覆盖Ⅲ° ,平均 1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恒牙列临界病例采用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折制下颌骨生长,引导上颌骨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适当配合头帽、颏斗牵引限制下颌生长,直至达到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双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界病例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世稳 《微创医学》2000,19(5):774-775
自1879年Kingsley提出"咬合跳跃"矫治器以来,功能矫治器问世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60年代德国正畸学者Foif Fr(a¨)nke1所设计的功能性矫治器(Fun ctional Regulaton简称FR)近3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欧洲和美国正畸学界,我国对Frankel矫治器的应用也逐步开展,FR功能矫治器已用于治疗安氏Ⅱ类、Ⅲ类错( )患者,有人还提出用于限制口腔不良习惯.但FR功能矫治器在临床上最有效的是对一些Angle'sⅡ及Angle'sⅢ错( )治疗,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即安氏Ⅰ型,磨牙至中性咬合,从而达到矫治目的, FR功能矫治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它并不是一种万能的矫治错( )的方法,对病例的选择较为严格.大多数学者认为选择FR功能矫治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患者必须在生长发育期[1,2,3];(2)牙列不存在严重拥挤;(3)应有有利于生长型[4];(4)对Ⅱ类错( )的患者[1,5],最好是轻一中度前突、下颌后缩者;(5)对于Ⅲ类错( )的患者,不应有严重骨性畸形,上颌发育不足,及覆盖小或能退至对刃( )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恒牙列临界病例采用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折制下颌骨生长,引导上颌骨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适当配合头帽、颏斗牵引限制下颌生长,直至达到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双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界病例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运用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上下(牙合)垫接触面间的导斜面来转移咬合力,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结果:应用合适的上下颌垫间的导斜面斜度可产生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1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运用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上下垫接触面间的导斜面来转移咬合力,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结果:应用合适的上下颌垫间的导斜面斜度可产生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1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 ,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 用肌激动器 (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 1 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 ,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 ,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 ,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 ,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 ,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0.
自 18 79年 Kingsley提出“咬合跳跃”矫治器以来 ,功能矫治器问世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6 0年代德国正畸学者 FoifFr a¨ nke1所设计的功能性矫治器 (Functional Regulaton简称 FR)近 3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欧洲和美国正畸学界 ,我国对 Frankel矫治器的应用也逐步开展 ,FR功能矫治器已用于治疗安氏 类、 类错患者 ,有人还提出用于限制口腔不良习惯。但 FR功能矫治器在临床上最有效的是对一些Angle's 及 Angle's 错治疗 ,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即安氏 型 ,磨牙至中性咬合 ,从而达到矫治目的 ,FR功能矫治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殆,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 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早期临界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抑制上颌骨生长,推磨牙向后,扩大上、下牙弓,引导下颌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技术,适当配合Ⅱ类牵引,矫正下颌后缩,直至达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对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邻界病例非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使用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判.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上颌长度明显增加,上颌位置明显前移(P<0.01),反覆(牙合)、反覆盖解除,磨牙达到中性.结论 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 下颌后缩错 的方法和原理。方法 :选择 2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患者 ,年龄 10~ 12岁 ,后牙均为远中关系 ,全天戴用Twin -block矫治器 9~ 12个月。结果 :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 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 进行第一期矫治后 ,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 ,前牙覆盖减小 ,改善了安氏Ⅱ1 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的功能性矫治 ,可取得明显的牙 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Ⅲ类错是口腔错畸形的常发病,按致病机理分为牙源性、功能性和骨性反,由于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在8岁时已接近完成[1],因此提倡早期采用可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更是矫治的关键时期。本文采用导弓式矫治器对30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国外调查认为此类错(牙合)的发生率为37%,Mcncmara研究了27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患者,得出结论为此类错(牙合)最明显的特征为下颌骨的后缩[1],而上颌骨并不前突,对于他们的治疗重点是下颌骨的改型,许多功能矫治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产生的,活动的功能矫治器一般需要患者的配合,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只能戴用所需要的一半时间,矫治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固定的功能矫治器的优势显示出来,它不需要患者的配合,Herbst矫治器就是一个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非常有效的矫治器[2].本文所使用的Forsus矫治器是在Herbst矫治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定的功能性矫治器,它通过固定于牙弓两侧的灵活的弹簧套管装置达到矫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FRⅡ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1名经FRⅡ型矫治器矫治的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满意病例,以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FRⅡ型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FRⅡ型矫治器可产生明显的生长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28例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导弓矫治器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弓矫治器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体会姜世同山东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口腔科关键词导弓矫治器,口腔异常/治疗导弓矫治器是最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之一,主要用于前牙反或前后牙均反的安氏Ⅲ类错患者的矫治,尤其适用于下颌可后退(最好能达切对切)的乳牙、替牙及早期恒牙的前牙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