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奚雪梅  吴建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62-446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与不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2型糠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200例,根据收缩压分为> 140 mm Hg、≤140 mm Hg、≤130 mm Hg、≤120mm Hg4组,分析2型糠尿病合并高血压4组患者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结果 收缩压>140 mm Hg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收缩压≤140 mm Hg、≤130mmHg、≤120mm Hg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30 mm Hg、≤120mmHg时,3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压≤140mm Hg更可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6例,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130 mm Hg(1mm Hg=0.133 kPa)组(64例)、130~150 mm Hg组(60例)及>150 mm Hg组(282例),分别记录各组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130 mm Hg组和130~150 mm Hg组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62.5%(40/64)、61.7%(37/60)]高于>150 mm Hg组[51.4%(145/282)](P<0.05).<130 mm Hg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150 mm Hg组[17.2%(11/64)比3.9%(11/282)](P<0.05).<130 mm Hg组的LVEDD为(51.9±7.2)mm,130~150mm Hg组为(51.6±5.8)mm,均高于>150mm Hg组的(50.1±5.3)mm(P<0.05).<130 mm Hg组的LVESD为(39.5±8.5)mm,也明显高于130~150 mm Hg组的(37.1±7.1)mm及>150 mm Hg组的(34.7±6.1)mm(P<0.01).<130 mm Hg组的LVEF为(46.0±10.6)%,明显低于130~150 mm Hg组的(49.5±11.1)%及>150 mm Hg组的(54.6±10.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为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27,95%CI:1.008~1.043,P=0.005).结论 血压过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和心室重塑的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多水平分析模型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23个社区的92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水平线性多层模型分别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血压水平为SBP(139.2±11.7)mm Hg、DBP(85.6±8.6)mm Hg(I mm Hg=0.133 kPa).在社区水平上,辖区高血压患者/站点医师数(医患比)"高"的社区较医患比"低"的社区患者的SBP低3.86 mm Hg、DBP低2.51 mm Hg.在个体水平上,年龄、性别、超重/肥胖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规律服药、限盐、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提高可降低血压,特别是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仅限盐1项就可降低SBP 2.44 mm Hg、DBP 2.03 mm Hg.结论 多水平分析模型可以灵活有效地处理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社区因素和个体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及气管插管即刻(T2)、3 min(T3)、5 min(T4)、7 min(T5)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T1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T0时[舒芬太尼组:(103±10)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3±18) mm Hg、(56±10) mm Hg比(75±18)mm Hg、(65±5)次/min比(80±11)次/min,芬太尼组:(105±8)mmHg比(130±15)mmHg、(52±8) mm Hg比(73±16) mm Hg、(73±9)次/min比(84±7)次/min,P<0.01];T2~T5时舒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T2:(106±8)mm Hg比(158±14) mm Hg、(58±10) mm Hg比(98±13) mm Hg、(72±5)次/min比(95±13)次/min,T3:(108±15) mm Hg比(150±8)mm Hg、(54±6) mm Hg比(90±10) mm Hg、(73±5)次/min比(94±12)次/min,T4:(104±11) mm Hg比(128±15) mm Hg、(56±4) mm Hg比(85±12) mm Hg、(73±5)次/min 比(70±11)次/min,T5:(100±11) mm Hg比(120±13) mm Hg、(57±11) mm Hg比(76±13) mm Hg、(65±8)次/min比(84±13)次/min,P<0.01].结论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均有抑制作用,但舒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循环系统稳定,显示更强的优势,用于手术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氧气雾化对尘肺合并肺感染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尘肺合并肺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氧气雾化)和对照组(空气雾化),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等的改善情况,血气分析等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等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表现平均改善时间为3.65 d,对照组为5.70 d.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56.23±6.4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46.43±8.47) mm Hg和(69.71±7.66) mm Hg比(47.41 ±5.42) mm Hg,观察组:(33.43±4.86) mm Hg比(47.99±4.60) mm Hg和(32.48±3.51)mmHg比(48.16±4.5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尘肺合并肺感染患者采用氧气雾化治疗,其疗效优于普通空气雾化,有助于慢性呼吸衰竭很快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围手术期成年患者双管喉罩(PLMA)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在困难气道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困难气道的成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PLMA组和ETC组,每组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人PLMA或ETC.分别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置入前(T_1)、置入即刻(T_2)、置入后1min(T_3)、置入后5 min(T_4)、置入后10min(T_5)、拔管即刻(T_6)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均首次置入即获得满意肺通气.T_2、T_3、T_6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ETC组[T_2:(143.2±11.4)mm Hg(1mm Hg=0.133 kPa)、(86.9±10.7)mm Hg、(145.8±10.2)次/min,T_3:(140.0±11.3)mm Hg、(84.5±10.7)mm Hg、(142.5±11.5)次/min,T_6:(147.7±11.3)mm Hg、(87.2±9.7)mm Hg、(145.4±10.9)次/min]显著高于PLMA组[T2:(123.5±12.7)mm Hg、(72.6±11.4)mm Hg、(129.0±11.0)次/min,T3:(120.0±11.5)mm Hg、(69.7±10.5)mm Hg、(125.7±10.6)次/min,T6:(122.5±11.6)mm Hg、(71.4±9.4)mm Hg、(127.8±11.3)次/min]及T1[(122.7±12.1)mm Hg、(74.1±9.6)mm Hg、(121.0±11.8)次/min](P<0.05).两组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MA和ETC用于围手术期困难气道的成年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肺通气,是围手术期困难气道患者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但PLMA应激反应轻微,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左心室质量(LVM)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s/12.5 mg,4~8周不达标者剂量加倍,治疗12个月,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治疗前后MBPS的变化,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LVM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经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MBPS(+)患者晨峰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压(SBP)差值(16.1±1.8)mm Hg(1 mm Hg=0.133 kPa)比(29.4±2.8)mm Hg,舒张压(DBP)差值(10.2±2.3)mm Hg比(21.2±2.2)mm Hg,P<0.01],而MBPS(-)患者晨峰程度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SBP差值(11.2±2.4)mm Hg比(10.1±1.2)mm Hg,DBP差值(5.9±1.9)mm Hg比(6.8±3.2)mm Hg].(3)MBPS(+)和MBPS(-)患者治疗后LVM相关参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且MBPS(+)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后壁厚度、LVM、LVM指数与MBPS(-)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有效遏制MBPS的发生,降低晨峰程度,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 按Mogensen分期将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分为四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 30 mg,50例)、MAU组(24h尿白蛋白30~300 mg,3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300 mg,23例)及肾功能不全组[24h尿白蛋白>300 mg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30例].观察四组患者24h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平滑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动态血压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24h尿白蛋白增加,24h、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升高[收缩压分别为从(124.9±15.1) mmHg(1 mm Hg=0.133 kPa)到(147.2±13.4) mm Hg,从(127.2±13.9) mm Hg到(149.1±13.6) mm Hg,从(124.2±16.4) mm Hg到(144.2±16.2) mm Hg;舒张压分别为从(67.1±9.0) mm Hg到(82.8±8.9) mm Hg,从(69.1±8.9) mm Hg到(84.9±8.8) mm Hg,从(64.9±9.4) mm Hg到(81.4±8.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收缩压标准差从(9.4±2.1) mm Hg上升到(12.0±5.0)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h尿白蛋白与白昼、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24h收缩压标准差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平滑指数、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且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分娩疼痛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采用硬膜外镇痛的6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未采用硬膜外镇痛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分娩疼痛程度、焦虑情绪及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娩过程中收缩压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舒张压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分别为(146.83±11.21)mm Hg、(132.76±10.43)mm Hg、(137.58±10.87)mm Hg、(108.23±9.12)mm Hg、(91.34±8.27)mm Hg及(96.67±8.72)mm Hg;对照组患者分娩过程中收缩压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舒张压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分别为(162.25±14.53)mm Hg、(138.44±12.15)mm Hg、(147.12±15.56)mm Hg、(115.48±8.14)mm Hg、(94.84±7.73)mm Hg及(107.37±9.89)mm Hg。观察组分娩过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5岁,主因反复鼻出血,颜面、口唇紫绀1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患者平时劳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喘憋,1987年因房间隔缺损行房间隔修补术,多次复查正常.体检:Bp110/80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颜面、四肢末梢紫绀明显,可见杵状指,左耳廓可见一个1 cn×1 cm暗红色结节,压之有血管波动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双肺广泛散在血管杂音.心率86次/min,左胸第2~4肋间可闻及2/6~3/6收缩期杂音.辅助检查:红细胞4.86 × 1012/L,血红蛋白156 g/L;血气分析:pH值7.406,PaO243.7 mm Hg,PaCO240 mm Hg,SaO20.683,持续吸氧后pH值7.459,PaO2 49.6 mm Hg,PaCO2 34.6mm Hg,SaO2 0.866.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  相似文献   

11.
正即将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将明确高血压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并针对不同患者设定其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一般高血压:140/90 mm Hg;(部分130/80 mm Hg上下)。老年(65~79岁):150/90 mm 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目标淡140/90 mm Hg。80岁以上:150/90 mm Hg;(收缩压140~150 mm Hg)。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4岁.因反复发作心慌、胸闷10年,逐渐加重而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234次/min,血压60/45 mm Hg(1 mm Hg =0.133 kPa),三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实施手术的189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92例)和导管组(97例),喉罩组患者的全身麻醉采用快速诱导+喉罩通气;导管组患者的全身麻醉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导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或置喉罩前(T1)、插管或置喉罩后(T2)、拔管或拔喉罩前(T3)及拔管或拔喉罩后(T4)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结果 导管组T2~T3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同期喉罩组[心率:(80.02±5.98)次/min比(70.23±5.12)次/min、(83.64±6.27)次/min比(75.68±5.49)次/min、(84.33±6.10)次/min比(76.27 ±5.76)次/min,收缩压:(139.43±12.0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9.16±9.56)mm Hg、(142.36±11.96) mm Hg比(124.62±10.38)mmHg、(138.79±12.08) mm Hg比(123.99±10.73) mmHg,舒张压:(82.93±6.09) mm Hg比(76.42±5.71 )mm Hg、(83.75±5.66) mm Hg比(76.98±5.12) mm Hg、(81.10±5.22) mm Hg比(73.31±4.84) mm Hg,P< 0.0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手术中,患者在置喉罩及拔喉罩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通气效果与气管插管通气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正确评价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钙拮抗剂和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低危患者的疗效。方法随访监测太原市四社区接受钙拮抗剂和复方制剂类药物患者各60例,编程在SAS PROC MIXED过程中实现。结果太原市山毛社区血压估计值为80.493 3mm Hg,平阳社区80.503 3mm Hg,双塔中心77.143 3mm Hg,厂矿社区73.620 0mm Hg,4个社区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拮抗剂组较复方制剂组血压值高1.22mm Hg,尚不能认为两药物组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52 7)。治疗后患者血压值均随时间有明显下降(P〈0.05)。收缩压在治疗3个月下降6.65mm Hg,治疗6个月下降1.816 7mm Hg,治疗9个月下降0.366 7mm Hg。舒张压在治疗3个月下降4.241 7mm Hg,治疗6个月、9个月分别下降1.375 0mm Hg、0.483 3mm Hg。结论钙拮抗剂和复方制剂都是社区规范化管理中低危患者控制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含服硝酸异山梨酯致低血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6岁,过敏体质.既往患有冠心病,高血压1级,前列腺肥大等.患者于2010年2月12日因胸闷不适来卫生所就诊.查体:脉搏69/min,血压120/74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83例ARDS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常规行抗炎、对症和补液治疗,观察治疗7d后患者血气分析、脱机率、病死率.结果 83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安全脱机65例(78.3%),带机时间(7.1±2.9)d;死亡18例(21.7%),带机时间(9.4±3.8)d.安全脱机的65例患者治疗7d后氧合指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272.8±42.3、7.43±0.13、(40.0 ±7.7) mm Hg(1mm Hg =0.133 kPa)、(119.4±11.6) mm Hg、(72.5±9.2)mm Hg、( 18.2±6.6)次/min、(72.5±6.4)次/min,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71.7±22.4、6.92±0.21、(47.6±11.3) mm Hg、(156.9±13.8) mm Hg、(92.7±11.8) mm Hg、( 37.8±7.1)次/min、(80.5±8.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可以显著提高ARDS患者的脱机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社区登记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128例,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结果 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干预后平均收缩压为(129.9±10.3) mm Hg,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58.5±13.1) mm Hg (P<0.05);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干预后平均舒张压为(83.8±10.8) mm Hg,明显低于干预前的(99.7±11.2) mm Hg (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后食盐控制、吸烟控制、饮酒控制和体育锻炼人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患者不良习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RP、糖代谢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血清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FBG、FINS、CRP、IRI、G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24h平均脉压(24 h-mPP)、日间平均脉压(dmPP)、夜间平均脉压(nmPP)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61.20±8.22)mm Hg(1 mm Hg=0.133 kPa)比(54.50±7.85)mm Hg,(65.97±11.86)mm Hg比(59.73±11.71)mm Hg,(56.43±9.87)mm Hg比(49.27±8.36)mm Hg].结论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一样,存在胰岛素抵抗,CRP及脉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0例,动态监测入院7d内的血压.采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评估患者脑卒中预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400例,心源性栓塞型(CE) 160例,小动脉病变闭塞型(SAO) 15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病因学分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LAA和CE以入院时收缩压在140~ 15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在90~ 99 mm Hg预后最佳,SAO以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各病因学分形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50/95 mm Hg左右时患者预后不良率最低;LAA和CE以入院7d内平均收缩压在120~159 mm Hg和舒张压在80~99 mm Hg预后较好,SAO以入院7d内平均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良好率最高,各病因学分型入院7d内平均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LAA和C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降压治疗为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响SAO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期出现并发症.结论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对于LAA和CE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探讨时间治疗学在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经2周安慰剂导人期后,A组每日上午8:00-9:00服用福辛普利10mg,B组每日晚20:00-21:00服用福辛普利10 mg.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后A组和B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42±7)/(88±5)mm Hg(1 mm Hg=0.133 kPa)、(141±7),(87±7) mm 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分别为(141±6)/(87±6) mm Hg、(142±6)/(89±8) mm Hg,白天平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分别为(143±5),(89±7)mm Hg、(138 4-5),(82±5) mm Hg 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和B组的24 h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3),(9±2) mm Hg、(15±4),(11±7)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4)/(9±4) mm Hg、(13±4)/(8±8) mm 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0±2)/(64-2) mm Hg、(15±5)/(13±5)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且晚间服药能更好地恢复其勺型节律及控制晨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