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6月1日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诊护理管理中开始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0年3~5月)和实施两年后(2012年6~8月)急诊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综合素质评价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护士护理资料填写的合格率以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展团队管理,能改善护患之间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优化急诊护士素质,提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提示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三定方案”的实施,倡导自学和一对一结对子带教相结合的模式,对急诊科护士实行分层次培养和使用。结果护士一改传统的观念,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转变,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提高,推动了护理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方法:使急诊科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明确并建立团队目标;加强思想建设,培养护理人才、打造人才梯队;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培养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建立科室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分工与合作相结合;推行个性化管理方法;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护士的团队责任感;有序的竞争学习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团队进取精神;沟通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群体氛围: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沟通带来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信任促进合作;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培养护士的协同合作能力,加强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结果:与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前相比,培养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急诊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医院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取得一、二、三等奖,并被评为全院优质服务示范科室。结论:通过急诊护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护理人员之间及与医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和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护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急诊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的1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职业行为合格率、护理操作技术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护理质量,提供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互动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2011年开始在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互动管理模式,每月由质控室依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对护理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并与实施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互动管理模式,增强了护士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而且提高了妇产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互动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工作能力和医院核心竞争力,激发护士责任感,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扁平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分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两个层级,每名护士负责10~12例患者,明确职责,优化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比较扁平化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和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且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优质护理中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促进优质护理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G+OEC”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腹膜透析患者护理管理情况,分析实施“G+OEC”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前后,对腹膜透析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器械准备、透析仪参数管理、急救物品准备、护患沟通)、护士综合能力(基础专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科室护理满意度影响。结果 管理后器械准备、透析机参数管理、急救物品准备、护患沟通评分均较管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士基础专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均较管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科室护士护理管理满意度较管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管理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G+OEC”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及综合能力,提升科室护理满意度,提升并发症控制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急诊护理管理积极引进团队管理模式能加强急诊护理团队的整体向心力,提高临床协作能力,急诊室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急诊护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总结团队管理模式的内涵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参与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提升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法。方法:运用参与管理模式,根据科室特点成立各项工作护理管理小组,全员参与,对护理工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1年后与未应用参与管理模式的同期相比。结果:护理质控成绩及病人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病区管理中运用参与管理模式可增强科室凝聚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朱丽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2):1244-124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科内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待遇以及改革护士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护理差错缺陷、健康教育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该措施包括建立护理管理目标,健全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等,比较并分析OEC管理模式建立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人员的综合成绩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量化前后病人满意度也明显提高,订阅护理杂志人数及护理论文发表量有明显增多,继续深造学习人数逐年增多.结论:OEC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48-149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将星级护理管理模式纳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全院的护理人员实施星级护理管理,结果显示病人的满意度从93.7%提高到99.7%;护士的本科学历从1.96%上升至4.6%,大专学历从36.8%上升至53.8%;科研论文从80篇上升至126篇。护士长的管理质量也明显提高,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100%,基础合格率100%,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研究表明,星级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既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变传统服务理念"要我干"为现代服务理念"我要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中医院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辅助支持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69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67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观察组开展辅助支持教学管理,比较2组护理教学质量、护生满意度。结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小讲课考核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57人(85.07%),满意9人(13.43%),不满意1人(1.49%);对照组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42人(60.87%),满意20人(28.99%),不满意7人(10.14%)。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辅助支持管理改进了中医院护理实习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专科中医护理教学水平,提高了护生中医临床护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准确、高效的护理服务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急诊科护士长的自身素质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的培训、严格的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探讨较大城市三甲医院建立以护士长领导下护理组长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急诊科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急诊科应用品管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从2013年1月起在急诊科组建了急诊急救、静脉治疗2个品管圈,各品管圈组织专项学习与督导,对存在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各圈相互进行经验交流。结果:通过9个月品管圈活动实践,急诊急救护理管理缺陷减少、患者与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护士管理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新护士进行有计划的规范化培训,主要有规章制度、护理软技能、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结果:通过培训为护理从业者打下坚实的护理工作基础,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结论: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分诊能力、沟通能力,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应急能力强、急救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方法:从2008年起本科对在职30名护士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培训工作,制定详细周全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结果:护士业务技能显著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结论:急诊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应急能力,同时应具备因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响应卫生部2010年颁布"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夯实基础护理.方法:在我科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宣传,适当改善病区环境和部分设施,全面评估患者的护理要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采取切实可行护理措施,为康复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整洁、全面的治疗和休息环境,为患者提供全程化、个性化、专业化、责任制护理,同时对特殊病人提供出院评估及出院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专科护理队伍自身建设等,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大大提高了住院患者、家属和出院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结论:做好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同时也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眩晕、肩臂痛或瘫痪及其他一系列综合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该病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中医认为颈椎病是因颈项部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治入院的3680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国产期的保健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