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驱组分对含油污水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含油污水中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入手,研究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单独使用及复合使用对油水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对污水乳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是影响污水含油的主要因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使污水油水分离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2.
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油水分离井是油库储油罐区内用于排水的重要设施。介绍了石油库油水分离井的作用和设置不合理的4类油水分离井,形同虚设,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给出了设置合理的示意图,并指出要使油水分离井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规范油水分离井的设置。  相似文献   

4.
对双锥形结构与单锥形结构的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因素(即离心加速度)主要取决于进口流量和本体结构,而与底流阀开口和溢流口直径无关;但是,底流阀开度和溢流口直径是影响分流比的重要因素,分流比又是决定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流量下,为了达到高效率分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选取合适的溢流口开度(或溢流口直径),通过调节底流阀开度控制分流比。  相似文献   

5.
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是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离心式油水分离器。它主要用于油田采出水原油脱水和低含油污水处理。文章介绍了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其分离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及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内流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卫国  胡泽明 《石油机械》1996,24(9):28-32,36
论述了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及性能。采用先进的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定量测试了两种不同结构模型的内流场。根据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和内流场特点,将流场分为造旋区、分离区和稳定区等三个区。在造旋区内,流体携带的能量主要转化为旋流加速;分离区是油水分离的主要区段,一般为锥形结构,以补偿动量矩的消耗,维持较高的旋流速度;稳定区则是为了稳定造旋区和分离区的流动,在稳定区底流口应避免产生回流。  相似文献   

7.
油水中间过渡层的预防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水中间过渡层是油水分离处理过程中,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一层稳定的油水乳状液。当油水中间过渡层达到一定厚度时,随分离后的油、水一起进入其它处理环节,严重地破坏了油水分离过程,影响了原油脱水质量和含油污水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在生产中和工艺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同时对已经形成的油水中间过渡层要查出形成的原因,分析组成成分,有针对性地优选、研制化学药剂,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油水重力分离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和旋流分离。虽然旋流分离器设备小巧,分离效率高,但存在能耗不足的缺点,因而应用最广泛实用的仍是重力分离技术。经对几种设备比较,HNS—Ⅲ型分离器分离特性最优,油中含水仅为1.56%,是新型高效重力分离设备实用的结构模型。建议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此方面的技术规划、科研攻关及推广应用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建立油水分离设备的专业定点生产基地,促进我国油田地面工程综合装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各大油田中的油水分离设备多为重力式油水分离器,聚结构件是影响油水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从实际使用经验上看,板式聚结构件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油水两相的分离效果,而且占据设备的有效分离体积极小.不同类型的板层具有不同的效果特点,若逐一开展试验,研究费用过高、周期过长,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已成为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工...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螺旋管油水分离能力,对不同回转形状下螺旋管的分离效率进行研究。以水和油为混合介质,运用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及PBM相群平衡方程对螺旋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圆形螺旋管在混合液入口流速为0.10~0.50 m/s范围内与在同一速度不同回转形状下管内油水分离效果及两相分布规律。对于圆形回转形状的螺旋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速加快,其分层明显,油水分离效果增强,可当流速过快,分离时间减短,油水分离效果减弱,研究中的几何模型相对较佳的入口流速为0.30 m/s;在相同的流速及主要的几何参数情况下,三角、四边、五边回转形状的螺旋管,随着其边数的增加,回转碰撞聚结的概率提高,其油水分离效果提升,圆形回转形状相当于拥有无数条边数的多边形,所以分离效率最高,分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螺旋管结构形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