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大学生越来越频繁地与互联网接触,网络成瘾人群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调查分析网络成瘾状况及相关因素,以便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成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网络用户中大学生的比例一直高居榜首,他们将是网络成瘾最大的潜在人群.大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在此我们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成瘾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摆脱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成瘾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摆脱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Young的网络成瘾鉴别问卷,调查莆田学院471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网络成瘾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大学生 PSQI 总分(5.43±2.79)分,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占20.9%.网络成瘾占5.7%,网络成瘾倾向占56.8%.不同网络成瘾组学生的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6,P=0.004),网络成瘾的程度与睡眠质量等级有关(χ2=8.334,P=0.015).结论 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网络成瘾问题也颇为严重.网络成瘾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197-200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吉林省3所高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其中有网络成瘾问题的人数为89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为66人;网络成瘾总分为56.94±13.78,心理健康总分为153.57±50.14.性别对网络成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与网络成瘾分组对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Logistic回归寻找影响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 性别、年级、家庭适应性、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交孤立、问题解决、自责、幻想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 网络成瘾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立完整的心理干预体系,有机结合多种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尤以中国为甚。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且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有的观点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是网瘾问题的"重灾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网络成瘾的严重危害性并从社会、家庭、学校、大学生个人等方面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引导大学生较好地避免网瘾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不少地区和部门已进行了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作者在对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文章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以往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展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大庆市大学生网络成瘾预测因素的相对贡献,为网络成瘾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市4所高校78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和优势分析的方法探讨生活事件等预测因素对网络成瘾的相对贡献.结果 在本文主要研究变量中,网络成瘾的最佳预测指标为生活事件、交往焦虑、抑郁和消极应对,其中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预测力最强.结论 生活事件、情绪因素、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各不相同,应根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近年来网络成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网络用户中大学生的比例一直高居榜首,他们将是网络成瘾最大的潜在人群。大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在此我们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近年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研究的热点,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2,3].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会问题的主要表征、网络成瘾者个性特征、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1,2]倾向已成为大学生潜在的精神卫生问题.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3-5].本研究以四川大学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及原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网络成瘾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与网络成癌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6所医科院校的90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试,对医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与网络成瘾倾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在专业兴趣、求助行为、压力应对和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适应性不良,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网络成瘾倾向群体的检出率为9.18%.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网络成瘾倾向差异非常显著(P<0.001),网络成瘾倾向群体学习适应性各成分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与网络成癌倾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40-41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严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心理分析,并从社会、家庭、学校、大学生个人等方面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希望引导大学生较好地避免网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满云  杨小丽 《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64-565,568
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行为、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成瘾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晓丹  稽陈华 《医学与社会》2010,23(6):87-88,93
目的:试图了解温州地区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了解网络成瘾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社会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随机调查温州地区大学生200名.结果:①大学生主要上网地点为家中和学校宿舍,其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4.33个小时,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3.5%;②网络成瘾和情感平衡感之间存在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和信任他人与疏离感之间不存在相关.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情感平衡和主观幸福感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信任他人和疏离感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样调查1所民办大学一至四年级的1 100名大学生,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100人,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性别、年级、专业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10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网络成瘾组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两组依恋类型构成显著不同;网络成瘾组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两组同一性地位显著不同;网络成瘾组社会支持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两两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和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成人依恋对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有影响作用。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和主观支持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依恋焦虑预测明显,影响作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