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猝死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诊治的22例冠心病出现猝死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发生猝死的22例老年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死亡原因:6例为暴饮暴食,8例为便秘,4例为情绪激动,2例为寒冷刺激,2例为过度疲劳。结论冠心病猝死的患者发病原因主要是暴饮暴食、便秘、情绪因素为主,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免冠心病患者出现猝死,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冠心病猝死发生率也逐年提高。据文献报道 ,年龄的增加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而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心源性猝死高达 80 %以上[1] 。为减少冠心病猝死的诱发因素 ,我们对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我院猝死的 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老年冠心病患者 ,病情基本稳定 ,突然意外发病 ,于 6h之内死亡的病人。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猝死。共 48例 ,其中 16例在住院期间发病死亡 ,32例院外发病后送入我院抢救无效死亡。死亡…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冠心病猝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死亡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及ICU2 8例老年冠心病猝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猝死原因中急性和陈旧心肌梗死占75 % ,猝死前多数患者有明显诱因,猝死前多数有先兆症状或心电图改变。结论 老年冠心病猝死与其诱因、前驱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诱因,加强巡视是预防发生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其中65%是猝死。我国在猝死病因中,冠心病居首位。因此,专家们指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猝死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猝死的病因.结果: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中,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41.67%),高血压心脏病猝死患者15例(25.00%),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患者10例(16.67%),急性心肌炎猝死患者4例(6.67%),肥厚性心肌病猝死患者3例(5.00%),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猝死患者2例(3.33%),感染性心膜炎猝死患者1例(1.67%).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冠心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11例(44.00%),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9例(36.00%),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3例(12.00%),其他冠心病猝死患者2例(8.00%).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率最高.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为主,因而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类老年患者的监测,积极做好防护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江苏省海门县三十七万各农村人口,1981年1月至1982年12月底两年内猝死的回顾性调查结果。二年内共有猝死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男女比例为1.47:1.男性猝死平均年龄为60.3岁,女性为73.4岁。猝死的年平均发生率为10.73/10万。冠心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冠心病猝死自症状出现至死亡一小时内达高峰。一小时内猝死者,冠心病占66.7%,1~6小时内占24.1%,说明猝死时间越短,冠心病猝死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70万人群冠心病猝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1984-1985年北京地区70万自然人群中25-74岁年龄组冠心病猝死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显示:冠心病死亡中约一半为猝死。男性猝死率高于女性。猝死者大部分有心血管病史,约一半有前驱症状,但特异性较差。本文就冠心病猝死诊断标准及院外心肺复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猝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极危重病症,也是冠心病最致命的后果,其发病急骤,死亡率极高。本文报告的8例猝死的病人中,其中6例有冠心病史,2例可疑冠心病。6例发生在夜间,2例发生白天。有猝死先兆者3例,无先兆者5例。这8例均为非住院病人,且全部死于6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院前心脏急症老年患者发病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院前心脏急症老年患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1973~1997年间院前急救1030例≥60岁老年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心脏急症807例,非心脏事件223例,心脏急症占78.3%。发病居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48.6%),心律失常(28.8%),高血压病(11.5%)。冠心病、心律失常、猝死急性发病高峰年龄均为60~65岁,急诊高血压高发年龄段为66~70岁,心衰的高发年龄段为≥71岁。105例猝死事件中,74例有明确心脏病史,占70.6%,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在1973~1985年段较1986~1997年段高,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986~1997年段为高。结论 了解老年院前心脏急症发病特点,对指导院前及时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猝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极危重病症,也是冠心病最致使的后果,其发病急骤,死亡率极高。本文报告的8例猝死的病人中,其中6例有冠心病史,2例可疑冠心病。6例发生在夜间,2例发生白天。有猝死先兆者3例,无先兆者5例,这8例均为非住院病人,且全部死于6小时内。  相似文献   

11.
猝死是指未预想到的突然死亡,多指发病6~24小时内死亡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猝死已成为威胁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它与五种因素密切相关: △心脏病 在所有猝死中,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占50~70%。最易发生猝死的当属冠心病患者,因为冠状动脉硬化,常不能满足心肌的血氧供应。其次是心肌梗死病人,容易发  相似文献   

12.
张禹 《保健医苑》2014,(11):25-27
<正>何谓猝死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白天还在正常地工作、学习、嬉戏,而夜间却突然死亡;看似很健康的中青年人,却瞬间遽然死亡。据文献报告,美国每天约有1200名轻型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另据学者估算,冠心病猝死约占自然死亡的15%30%,猝死主要发生于心脑血管疾病。就我院历年来收集的84例猝死尸检病例,其中46例为冠心病(占猝死总数的46.1%),居各种猝死病因首位。所谓猝死是指:1平素身体健康或虽患某种慢性疾病,但病情稳定,突然发病或病情遽然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急症老年患者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973~1997年间院前急救1030例≥60岁老年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其中心脏急症807例,非心脏事件223例,心脏急症占78.3%.发病居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48.6%),心律失常(28.8%),高血压病(11.5%).冠心病、心律失常、猝死急性发病高峰年龄均为60~65岁,急诊高血压高发年龄段为66~70岁,心衰的高发年龄段为≥71岁.105例猝死事件中,74例有明确心脏病史,占70.6%,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在1973~1985年段较1986~1997年段高,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986~1997年段为高.结论了解老年院前心脏急症发病特点,对指导院前及时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科收治的38例老年猝死病人作一分析。找出老年猝死发生的有关因素。1 临床资料1.1 对象 38例均为男性,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病情变化前均做过心电图。正常者8例,异常者30例(其中心肌缺血18例;心脏肥大7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各种心律失常3例)。1.2 38例中各种心脏病24例(其中冠心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2例)。脑出血7例;重症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增长 ,呈现不仅上升而且年轻化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为了掌握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时间的规律 ,以便更好地做好心肌缺血病患的护理工作。本文通过Holter对 8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给予 2 4h心电监测 ,发现心肌缺血的发生与时间具有一定关系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3月~ 2 0 0 4年 3月我院住院患者 5 1例 ,门诊患者 3 3例 ,共 84例 ,经临床诊断 ,确诊为冠心病者 49例 …  相似文献   

16.
对33例猝死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O规定发病后 6h内死亡者为猝死。为探讨猝死的原因 ,现将 1986~ 1998年王台矿发生的 33例猝死者的临床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33例猝死者发生于 6h内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3例 ,年龄 19~6 2岁 ,平均 48.2 7岁± 11.5 7岁。男性病例均有烟酒嗜好。根据猝死者死前病历、健康普查、流调资料以及就诊时的症状、心电图及目击者提供的情况 ,包括 2例尸检结果作详细登记分析。2 .结果 :①既往病史及前趋症状 :高血压病 2 3例 (其中并冠心病 11例、脑梗死 1作者单位 :0 480 0 6山西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医院内科例 ) ,风湿…  相似文献   

17.
冯振力 《工企医刊》2000,13(4):14-15
心率变异(HRV)分析是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创造性指标。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CHD)具用预后及猝死预报因子等的应用前景。本文加服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 CHD 患者 HRV 的干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除外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救治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住院的26例老年心脏性猝死和同期3例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心脏猝死患者均在出现症状后1小时内死亡,其中冠心病14例,占53.85%;风湿性心脏病5例占19.23%。尸检9例中5例为冠心病。猝死患者男女之比3.3:10,猝死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猝死前诱因18例(69.23%),猝死前一天有胸闷,胸痛加剧先兆症者16例(61.54%)。心脏骤停3例,经综合性救治复苏成功。进行及时(10分钟内)有效的气管插管和尽早开胸心脏按压能提高复苏成功率。结论 为了减少老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心脏聚停的预后,对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原发病应予足够重视,并加以控制或消除。同时尽早发现,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酒后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88-1998年10a收集的18例酒后猝死病例,针对饮酒史,猝死当日的饮酒量,持续时间,猝死前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吸烟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饮酒史长短,猝死当日饮酒量及持续时间与酒后猝死的发生呈正相关,而是否具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冠心病史与酒后猝死无直接相关性。结论:革除不文明的饮酒陋习,适量饮酒,禁止酗酒是防止洒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以心脏性猝死最为多见。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但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推测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必然也有所增加。国内一组685例尸检中猝死72例,其中因心血管病猝死者51例,占71%,而冠心病引起者36例,占60%,可见心脏性猝死在猝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