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达到5%-24%;目前国内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所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为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1]。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自拟方、经方、单味中药、中成药及中医外治等治疗情况,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病与代谢异常相关。胆囊切除术仍是目前胆石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对机体特别是脂质代谢如胆汁酸、三酰甘油、胆固醇代谢会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代谢疾病如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发生风险。本文对胆囊切除与脂质代谢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常伴肥胖和/或有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关键的致病原因。治疗上以基础治疗为主,饮食治疗是关键。1、能量限制是关键过多的能量摄入是导致肥胖和相关并发症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体重增加,甚至只增加3-5公斤,也可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不考虑基线体重。有趣的是,不仅过量的能量摄入,食物消费的方式也影响肝脏脂肪积累。一个前瞻对照的研究证明,即使相同的热量摄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病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本文搜集近几年来蒙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实验研究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蒙医药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建国 《西部医学》2007,19(1):97-97
目的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5年诊治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病人均病情稳定,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血糖下降。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特异性症状,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7.
赵琳  李琰华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0):120-123
肥胖症的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带来持续性压力,亟需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肥胖症进行治疗。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主要包括间歇性能量限制及时间限制性禁食等饮食方式,可减轻人体体质量和改善代谢。研究表明,IF通过间歇性地诱导脂肪酸转化为酮体,产生有利的代谢结果,致使体质量下降,有助于改善人体血脂和血压状况。本文对IF在肥胖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国民的健康。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近20年来在我国已经呈现低龄化趋势,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有利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恢复正常。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中西医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中西医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活干预对单纯性肥胖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逆转作用。方法:对60例以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单纯性肥胖者给予为期6个月的严格饮食控制及规律体育锻炼,评价治疗后体重下降对脂肪肝转归的影响。结果:随着患者体重指数的下降,腰围减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脂肪肝严重程度得到改善。结论:脂肪肝是肥胖者常见的并发症,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单纯性肥胖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疗方向。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的成果,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的机理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水平日趋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但是还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设计小规范等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尽早建立统一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完善科研设计,改进造模疗法,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等是目前厦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改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日益增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予及时护理的干预,可预防和改善脂肪肝的发生。方法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改变个人生活方式,为了解脂肪肝患者健康知识的现状并寻找相应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脂肪肝的程度明显减轻,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腹部推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共30 d。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1次/d,疗程共30 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及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患者(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改善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发现,菌群紊乱引起条件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代谢产物增多,参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作为饮食干预方式之一,热量限制可明显改善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本文从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肠道菌群改变、热量限制对3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介导作用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其发生多由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素体痰湿过重等原因,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脾为生痰之源,而痰湿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病理表现。从脾为生痰之源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并通过总结临床运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阐明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病机,为临床运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脂肪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酯化作用形成;而且肿瘤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异常活跃,明显高于正常细胞,为肿瘤细胞旺盛的增殖、发育过程中生物膜的形成、信号分子和能量的产生提供必要的脂质底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同时也是催化该脂肪酸合成通路中第一步反应的酶;其催化生成的产物丙二酰辅酶A亦能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因此,ACC抑制能降低脂肪酸合成和促进脂肪酸氧化,降低体内脂肪酸的含量,进而减弱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来达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同时体内脂肪酸含量的降低使肿瘤细胞发育所必须的脂质底物得不到满足,从而能够抑制肿瘤组织的发育,所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新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肿瘤的药物。本文对ACC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6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转氨酶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在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同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改善肝酶学和血脂异常优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患者肝细胞内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及肝细胞脂肪呈弥漫性变性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第一大慢性肝病,从长期角度考虑,西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施维群教授为省级名中医,有40余年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文章从病因病机、用药遣方特点来阐述施维群教授辨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经验总结,论述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切疗效,临床推广应用以便更好传承发展中医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胰岛功能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前期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按照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另40例指导其运动、饮食干预(对照组),观察比较疗效和胰岛素功能。结果比较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2hPG、FPG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HbA1c比较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胰岛素功能,血糖控制更良好。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童光东教授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非酒精性脂肪肝属祖国医学"肝癖"、"胁痛"、"痰证"、"瘀血"、"肥气病"等范畴,湿热内阻、肝气不舒、瘀血阻络是其病症关键之所在,治疗当清热祛湿、疏肝理气、活血消脂为法,并注重行为疗法,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加,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和相关文献方面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疏肝理气健脾、行气活血化痰,并结合针灸、拔罐治疗,超声离子导入,穴位埋线等,体现了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