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色彩调和在广州生态景观林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的丰富协调既是影响植物群落景观的重要因子,也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目标之一。研究基于生态景观林带多色彩建设目标,结合色彩调和理论研究,利用色彩配色软件Color Impact对常见多色彩调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定三角色、四方色配色方法作为生态景观林带植物色彩搭配的指导准则,并创建了植物群落色彩配置步骤。以优良地带性乡土树种及城市园林树种为材料,探讨了冬春、夏秋季相应时节,不同色系的群落模式。不仅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同时又完善了植物色彩配置研究,对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具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东珠海荷包岛海岸沙生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沙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对海岸沙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珠海荷包岛61种沙生植物的适应性、观赏特性、应用价值、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据最终评价得分,将各树种划分为:Ⅰ级(85分)、Ⅱ级(80~85分)、Ⅲ级(75~79分)、Ⅳ级(75分)4个等级。筛选时,乔灌木得分大于80分,草本得分大于75分,共筛选出47种本地沙生植物。另外,结合本地沙生植物与华南滨海地区常见优良沙生植物,对荷包岛沙岸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荷包岛海岸及邻近海岛的海岸沙地生态景观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华南野生观赏地被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驯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华南地区140种野生观赏地被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引种难易、生长状况、抗逆性与观赏效果4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2个评价因子构成。结果表明:薏苡、山蒟、粽叶狗尾草、千里光等综合得分在4以上的30种植物易于驯化,具较高观赏价值,可作为重点开发利用对象,2~4分者可适度开发,低于2分者暂不推荐开发。此外,进一步探讨了优良种类在不同绿地中的应用形式及特殊种类的引种栽培要点,展望野生地被植物的应用前景及驯化引种要点。研究结果可为华南地区野生地被植物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土植物应用是应对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与生态学原则相悖等问题的有效措施。由于乡土植物定义繁多,缺少统一标准,不利于乡土植物的应用。基于此,在细化广义和狭义乡土植物定义的基础上,以重庆市106个不同建成时间的居住区为例,探究了不同乡土植物定义下居住区乡土植物应用概况,及其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何种乡土植物定义下,居住区乡土植物应用均亟待提升;在时间尺度上,乡土植物应用并未没有得到足够改善;广义乡土植物中的长期引种植物可以用来丰富绿化物种库。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居住区中乡土植物应用,建设生态友好型居住区绿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宁波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指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宁波地区典型山地野生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在初步确定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97种乡土地被植物基础上,进一步从资源丰富性、园林观赏性、应用适应性、繁殖难易性和开发新颖性5个园林应用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提出重点推荐乡土地被植物28种,适宜应用58种,为乡土地被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还重点介绍了在宁波地区具有园林应用价值的7种乡土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绿化中乡土植物应用的薄弱环节,重点开发稀缺物种,对于加速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园林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法及标准段法调查了南京市主城区61个非道路绿地和150段道路绿地中的木本植物在乡土特性、应用频度及观赏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共有木本植物246种,其中,乡土木本植物仅69种。研究建议:非道路绿地中,乡土植物应用推广序列为乡土观果乔灌木乡土色叶乔灌木乡土观花乔木其他。而在道路绿地中,乡土植物应用推广序列为乡土色叶灌木乡土观果灌木和乡土观花乔木其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开发推广的乡土木本植物种类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结合GIS软件对评价因子进行了分析,采用叠加法对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作了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为浅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条件。主要对其评价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国内外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模型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评价模型结构——地质评价和建设现状评价模型,并对结构中的各子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问卷调查法、最不利等级判别法、排除法等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再对这两个模型综合考虑,提出了综合适宜性评价模型,最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的评价模型,旨在为后续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7):52-54
为了给分布在新疆的白刺科植物的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综合开发应用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笔者从白刺科植物的分类、生态效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在新疆分布的白刺科植物的生物治理措施,最终达到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及保护绿洲等生态效益,同时,药用和营养保健品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应用。其研究结果为新疆白刺科植物的分类、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突出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可识别性,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出挖掘并开发乡土特色资源作为精品线建设重点的规划策略。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得出各类型乡土特色资源点的各个指标权重,并根据科学的计算结果有机规划精品线穿行线路与营造主题,为今后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提供可操作性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体景观规划需要实现水质改善和景观优化的双重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水生态景观环境。以广西苍海湖为例,应用MIKE 21水环境模拟软件,建立湖区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湖区水流及水质条件,提出湖区水动力强化和水质提升的总体策略。研究发现,在规划中新增入湖口人工湿地,通过合理配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构建高效植物生态系统,预期可削减入湖磷负荷45%以上,有效提升湖区水质,基本消除苍海湖大规模藻华爆发的风险,并形成湿地景观,从而实现水质提升和景观优化的有机统一。提出了集成水质模拟、水生态修复和水景观规划技术的湖泊生态景观综合规划方法,可为城市水体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面板坝结构尺寸相差悬殊,高效的精细化分析手段是面板坝抗震研究的重要工具。结合非线性比例边界多边形单元法和高效的四分树离散技术,进行了面板坝高效精细化分析应用研究。采用比例边界多边形单元法和传统有限元法,对相同面板坝模型进行静动力及永久变形分析;结合四分树离散技术,进行了典型面板坝结构的高效跨尺度精细化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分布合理,两种方法吻合度高,比例边界多边形有限元可与传统有限元一样便捷地进行大坝全过程数值分析计算;比例边界有限元可与传统有限元不能直接求解的四分树技术实现无缝耦合,进行高效的跨尺度精细化分析应用,且可快速完成分析模型重建,大幅改善了分析效率,可为结构局部损伤演化、渐进破坏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吕硕  王美仙  李擘  董丽 《风景园林》2019,26(8):106-110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体,是集中体现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场所,研究其植物多样性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以山西太原市 17 个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植物应用的重要值、 Margalef 丰富度、Shannon-Wiener 多样性和 Pielou 均匀度分析其植物多样性,为太原市公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太原市综合公园的植物种类有 78 科 164 属 285 种。植物应用重要值排名前五的种类为大叶黄杨 > 紫叶小檗 > 圆柏 > 国槐 > 金叶女贞。植物丰富度指数为 26.42,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为 3.13,乔木层 >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为 0.60,乔木层 >灌木层。木本植物多样性总体评价较高的公园为汾河公园、玉门河公园和晋祠公园;较低的为映山湖公园、长风商务区大平台景观绿化、南海子公园。  相似文献   

14.
官紫玲  陈顺和 《中国园林》2020,36(2):96-100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空间阻力模型分析方法,以福建永泰为例,针对乡土文化遗产体验进行景观资源适宜性评价,同时建立低、中、高3个级别的景观安全格局水平。结果表明:乡土文化遗产体验适宜性水平较高,低中等安全格局水平所占比例高达81.11%。为此,提出构建永泰乡土遗产廊道、形成乡土遗产景观网络与全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措施,旨在加强乡土文化安全与景观遗产的整体保护,促进全域旅游开发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戴利斌 《福建建筑》2022,(10):23-28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山地城市发展面临着耕地和生态保护、城镇发展建设、产业规划布局等多方面矛盾和挑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山地城市破解“保发展”和“保红线”双保困境的有利手段。为此,结合闽清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专题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低丘缓坡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量化分级,识别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拓展城镇空间,有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山地城市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合管廊在现代化城市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韧性是评价管廊抗灾能力的重要指标,为解决综合管廊韧性评价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7个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综合管廊韧性评价指标模型,最后,结合北京某管廊进行模型的应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某综合管廊韧性表现良好,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综合管廊的韧性可以通过建立的韧性指标评价体系表征;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的韧性评价模型能够实现对管廊韧性的定量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其他管廊的韧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严寒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其地区的大学校园景观具有典型的时效性。为建设适用于严寒地区的大学校园绿色景观,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模糊综合评价(FCE),对现有大学校园景观进行活力评估与适用性分析,并结合严寒地区特有生态环境,在景观时空结构与演替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景观建设方法。以东北两所高校为例,文章基于生态理念的景观评价进行研究,其结论可为严寒地区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广州市主城区9处下沉式绿地植物种类及其配置进行调研,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从植物生长势、观赏性2个方面的11个主要指标,来构建植物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在34种草本植物中筛选出生长势强、观赏性好、抗倒伏、虫害少等优良性状的8种植物:芦竹(Arundo donax)、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玉蝉花(Iris ensata)、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和山菅(Dianella ensifolia),建议将此优势种类作为广州下沉式绿地建设的优先选择植物。此外,还分别针对不同类型下沉式绿地给出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村、西下庄村、营里村、桑林口村等村落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从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3方面选取了民居乡土特色、园圃和水体环境质量等15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石榴沟村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从而提出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应把文化景观放在首要地位的结论,以期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建筑知识》2014,(9):20-21
本文通过对西安地铁二号线的五个站点的实地调研,结合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后,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平衡理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可为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些对理论和实践均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