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泡菜的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室自制的泡菜中分离出1株产酸快的乳酸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以该菌株为纯发酵剂,在温度30℃条件下,分别以0%、5%、10%、15%、20%的接种量制备泡菜,7d后对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的泡菜进行品质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组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组,为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分析功能性酸乳中双歧杆菌和各种乳酸菌在BBL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菌体形态,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准确对每种益生菌单独计数的新方法,从而可直观地观察到各种益生菌的生长活度,免除了传统方法计数不同有益菌数要用不同培养基的繁琐,为生产和检测提供了依据;还对功能性酸乳的混合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菌种比例,按嗜热链球菌3%、保加利亚乳杆菌2%、嗜酸乳杆菌4%、双歧杆菌10%接种,39℃发酵11~13h,酸乳产品既保持了普通酸乳的良好口感和风味,又保证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活菌数在贮存期内均大于108cfu/mL,增强了酸乳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较高;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通过感官品评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均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通过感官品评,结果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作为传统泡菜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菌群,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乳酸菌发酵对泡菜风味品质的影响和风味物质主要检测技术、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消长规律、乳酸菌的分类鉴定以及优良发酵剂的开发几个方面对传统泡菜中乳酸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泡菜中乳酸菌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菌剂发酵的传统泡菜在腐败过程中微生物的区系变化。方法通过提取腐败前、中、后期3个阶段腐败膜醭及盐卤中微生物总基因组并构建16S r RNA基因文库,分析其细菌群落构成和动态变化,并通过丰富度指数SChao1和SACE、覆盖率及多样性指数H等揭示其群落多样性。结果从不同阶段膜醭和盐卤样品中共检测到Lactobacillus等15个属,盐卤及膜醭不同腐败阶段的微生物区系差异较大。其中L.plantarum为腐败前期膜醭及盐卤样品中的优势菌。腐败中期膜醭中的优势菌群为L.plantarum、Propion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腐败中期盐卤中的优势菌为L.plantarum、Enterococcus malodoratus、P.acidipropionici。而腐败后期样品中,膜醭的优势菌为E.malodoratus、Providencia rettgeri和Shewanella algae,盐卤的优势菌为Morganella morganii、S.algae、E.malodoratus和Proteus mirabilis。结论盐卤及膜醭中的微生物区系在腐败前、中、后期都以细菌为主并细菌种类有差异较大。腐败前期以革兰氏阳性为主,腐败后期以革兰氏阴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大麦芽、小米、赤小豆、燕麦为谷物原料,酵母菌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混合发酵制备谷物发酵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等5个因素对谷物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了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在优化其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对谷物发酵液进行了调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温度38 ℃,乳酸菌接种量3.3%,酵母菌接种量0.7%,原麦汁浓度8 °P。添加发酵液50%,三氯蔗糖0.025%,槐花蜜5%制得的谷物发酵饮料感官评分为97分,酒精度为0.12%vol,接受度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了柠檬汁和甘蔗汁混合发酵酿酒的加工工艺.首先对糖度、pH值、温度和接种量等对主发酵的影响作了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4个因素对主发酵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糖度>pH值>温度>接种量,并且确定了每个因素的最适范围.最后,采用正交优化法筛选出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糖度22%、pH 3.6、温度17℃、接种量6%.  相似文献   

9.
以酒糟和秸秆为原料,分别接入白腐真菌和假丝酵母进行混茵蛋白饲料发酵研究。实验考察了混菌发酵时酵母接种时间和培养时间对发酵产物中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在白腐真菌生长发酵20d时接种,并培养50h,其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5.49%,比发酵前提高了1.55倍。另外,实验也对添加硫酸铵对发酵产物中蛋白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豆、豆粕混合料进行酿造酱油的工艺。研究表明用混合料发酵,酱油的产率高、质量好和生产成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以麦麸、豆粕、玉米粉为基质,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固态发酵的技术,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和营养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菌数为9.8×109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7.1×109 cfu/g,蛋白酶活力达到2 240.9 U/g,粗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前增加了1.3个百分点,肽和氨基酸含量均为发酵前的4.5和3.4倍.  相似文献   

12.
以复原乳为原料,以一定浓度比的啤酒酵母与干酪乳杆菌为混合发酵剂,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探究二者与无机硒在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pH检测、益生菌计数、抗氧化能力检测以及硒转化率检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硒酸钠的浓度升高对发酵体系pH无显著抑制,对干酪乳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发酵样品的抗氧化能力随亚硒酸钠浓度升高而上升。发酵前24 h,发酵液亚硒酸钠转化率不断升高,其中2 mg/kg转化较快,24 h时转化率达到98%,同时此浓度能够促进酵母菌的增殖。综合评价后,添加2 mg/kg的亚硒酸钠进行混合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广西轻工业》2019,(3):7-9
以仙草提取物作为配料,研究仙草提取物复合发酵酸奶的制作和发酵过程。结果表明,仙草提取物复合发酵酸奶的合适感官评价的配方0.5%的仙草提取物,2%的接种量,3%的白砂糖和10%脱脂奶粉。在发酵过程中发现,当添加6g/mL的仙草提取物达5%时,发酵剂发酵缓慢,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乳酸菌发酵不同比例的混合乳(牛乳和豆乳)的产酸和凝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豆乳∶牛乳=2∶1的混合乳中添加1.0%葡萄糖,3.0%蔗糖和2.0%海藻酸钠,接种5%活化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在42℃培养6h可获得具有清新的乳酸发酵风味、无豆腥、有乳香、酸味爽口、凝乳良好、口感细腻的混合酸乳  相似文献   

15.
许喜林  李应琼 《食品科学》2011,32(11):103-106
研究雅致放射毛霉和运动发酵单胞菌混合发酵霉豆渣的条件,并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测定产品的pH值、氨基态氮含量、总粗蛋白含量及质构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霉豆渣发酵的最优条件为:豆渣蒸煮15min后,在100g豆渣中接入105CFU/mL雅致放射毛霉孢子悬液1.0mL及107CFU/mL运动发酵单胞菌悬液0.2mL,28℃培养3d。在发酵过程中,霉豆渣的pH值从5.12上升至8.40后缓慢下降至8.09;氨基态氮含量则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总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发酵过程使霉豆渣的硬度和咀嚼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纳豆混合发酵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采用米曲霉、纳豆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技术制作纳豆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米曲霉无盐发酵适宜温度60℃,发酵时间36~42h,发酵的大豆氨基氮含量高,香味好,豆粒完整;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二次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6℃,接种量1%,发酵时间30h。采用混合发酵技术制作的纳豆具有较高的纳豆激酶活性和中国豆豉香味。  相似文献   

17.
八公山腐乳酿制过程中毛霉和根霉的前期发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公山腐乳前期发酵工艺对其总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围绕腐乳酿制中常用的总状毛霉(Mucorracemosus)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开展工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为影响因子,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发酵腐乳的前期发酵条件,比较最优条件下二者前期发酵分泌酶系和氨基酸。研究结果表明总状毛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24 ℃、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42.79 μg/mL;米根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2 ℃、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33.51 μg/mL。通过对二者前期发酵的情况比较分析可知:总状毛霉发酵前期产物中蛋白酶活力高于米根霉,而淀粉酶、糖化酶、脂肪酶活力低于米根霉。总状毛霉发酵产物的氨基酸总量高于米根霉,但其中呈味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差别不大。两种菌的前期发酵互有优势,为协同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兼具原料自身营养与乳酸菌保健功效的发酵产品是现代食品的发展方向.乳酸菌发酵蔬菜不仅能改善蔬菜风味、提高营养价值,还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此实验利用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胡萝卜,采用正交分析的实验方法,并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理化和感官指标,筛选出最适合的菌种比例为:HF1.12%,HF1.21%,HF1.42%.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在不同基质中混合发酵的情况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选用几种不同的原料作为基质,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进行了研究。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指标,结果表明,在以糊化玉米、液化玉米、蕃茄汁、黄豆粉、煮豆芽汁、榨豆芽汁和豆浆为基本原料的基质中,双歧杆菌活菌数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20.
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西方文化底蕴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两种不同发酵工艺路线的历程。混合发酵具有多菌共生,酶系互补,省工节能、简化工艺设备,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的特点。宜于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单一,污染少,宜于生产成分单一,纯度要求高的酒精、味精等产品。举例说明工艺路线用错了的不良后果和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