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晓丽 《中国校医》2012,26(9):686+688-686,688
目的了解金湖县2002—2011年疟疾发生、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当前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每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栓,血检覆盖面以镇为单位不低于90%,血栓率不低于辖区人口的0.5%。开展疟疾现场走访调查,每年不少于400人。对发现的疟疾病人正规治疗率达100%,疫点处理率100%。结果2002—2011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数10例,其中间日疟9例、恶性疟1例;发病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各年龄组发病无明显差异。本地感染4例、输入性病例6例;性别分布男性7例,女性3例。完成血检36449人次,阳性7人,阳性率0.019%,血栓率10.42%。现场走访调查15806人次,未发现疟疾漏报病例。结论疟疾对金湖县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但其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1997—2006年疟疾流行病学监测情况。[方法]通过每年传染源监测,蚊媒监测,血清学监测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结果]连续10年监测结果表明,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疟疾病例呈点状散在分布。阳性病人中输入病例占84.4%。[结论]当地疫情稳定,防治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荣成市疟疾流行态势,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荣成市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累计发生疟疾21例,年均发病率为0.31/10万;死亡1例。21例中,当地居民当地感染1例,外出感染8例,外来流动人口12例;2001年3例,2005年4例,2006年2例,2007年3例,2008年5例,2009年1例,2010年3例;分布在9个乡镇(街道)的21个村(居民委员会);间日疟14例,恶性疟7例。[结论]2001~2010年荣成市疟疾疫情呈高度散发态势。  相似文献   

5.
任建庆 《中国校医》2012,26(4):264+267-264,267
目的了解徐州市2010年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徐州市2010年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徐州市共计报告疟疾患者52例,年平均发病率0.54/10万,体呈缓慢、平稳下降的趋势,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发病水平。结论结合本市的疟疾疫情现状宜采取疟疾传染源监测和经常性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重点加强疟疾老疫区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和现症患者的规范性抗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疟疾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10-2017年疟疾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平顶山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8例,其中输入性病例34例(占58.62%),本地病例24例(占41.38%),死亡病例3例。2012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各月均有发病,6~10月为流行季节,发病高峰7~9月;病例中男女比例为4.8∶1,发病年龄以40~50岁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占46.55%(27/58),发病职业以农民(占58.62%)和工人(占15.52%)为主。结论平顶山市输入性疟疾呈上升态势,对持续维持消除疟疾成果造成威胁,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疫情报告及控制措施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1~2010年全市共发病1241例,年发病率为0.59/10万~1.36/10万;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与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占总发病数的92.51%;8~9月中旬为全年蚊媒密度高峰。[结论]疟疾发病较稳定,应继续开展监测,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任建庆 《中国校医》2013,27(4):275-275,277
目的了解2005-2011年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今后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5-2011年徐州市疟疾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疫情特征。结果 2005-2011年徐州市通过疟疾专报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927例,其中间日疟896例,占96.66%,恶性疟29例,占3.12%,三日疟2例,占0.22%。781例为厚薄血膜显微镜检查阳性者,占84.25%,107例为临床症状典型结合流行病学史诊断,39例为试治有效病例。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疟防知识宣传,提高劳务输出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疟防水平,同时强化疫情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疟疾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亚  刘体亚 《中国校医》2014,(8):576-577
目的分析2001—2012年邳州市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2年邳州市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 2001—2012年邳州市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势态,年发病率在0.11/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1—2012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 821人次,休止期治疗5 940人次,发热病人血检228 837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了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襄阳市襄州区疟疾发病特点,提出控制对策。方法对襄州区2004-2010年上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州区为间日疟流行区,全区此期间共报告疟疾2 03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28.60/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55.77/10万,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年为3.06/10万;5~9月为流行期,缺水的襄北发病率(15.20/10万)较非缺水地区襄东(35.51/10万)低,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农民(71.2%)和学生(18.9%)是主要发病对象。结论襄州区疟疾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是主要传染病之一。农村和学校是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应继续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和媒介防制的综合措施,控制疟疾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e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X^2=1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X^2=120.00,P〈0.001);发病一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d。结论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性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徐州市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提出现阶段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徐州市网络直报的恶性疟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2010-2012年发生输入性恶性疟共40例,分别为12、11、17例。病例均为男性,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分布在出国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区,病例主要是出国劳务人员。40例恶性疟均为境外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发热时间不规则,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37例患者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结论徐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多趋势,应加强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1年广东省恶性疟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所采用的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5-2011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的恶性疟病例及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2011年期间共报告恶性疟115例,死亡5例。所有报告恶性疟患者均有在恶性疟流行区的居留史,其中,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有居留史的恶性疟病例有101例,占87.83%。全省12个地级市中的32个市、县(区)有报告恶性疟病例,广州和深圳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占全省病例数的73.04%(84/115),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8.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病例总数的83.48%(96/115),患者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恶性疟发病以工人、干部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占总数的59.13%(68/115)。恶性疟诊断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实验室诊断比例占94.78%(109/115)。恶性疟报告病例的62.61%(72/115)来自传染病医院,其次为综合医院,占病例总数的31.30%(36/115)。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中位数平均为72h,在24h内完成诊断和治疗的恶性疟病例仅14例,占病例总数的12.17%(14/115)。结论广东省恶性疟病例全部是输入性病例,输入疫情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因此,必须加强培训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对恶性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杜绝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疟疾和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疟疾监测数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全国疟疾监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闵行区共发生疟疾1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2/10万,未出现疫情暴发和危重、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6/10万、1.92/10万、1.54/10万、0.75/10万和0.32/10万.输入性病例是本地病例的9.45倍(104/11),输入性病例以安徽籍病例为主,占81.73%(85/115);疟疾复发病例占15.65%(18/115);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80.87%(93/115),4例恶性疟均由境外感染引起;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57.39%;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0.00%和20.00%;全区以及全国疟疾监测点"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数和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监测点媒介监测显示:传疟媒介按蚊仍然存在,但密度不高.结论 闵行区疟疾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下降尤为明显,为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和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本地感染病例和传疟按蚊仍然存在,因此疟疾防制不可放松,应重点加强外省尤其是安徽籍和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措施。方法对全球部分地区出入境人员疟疾流行现状及赴疟疾疫区人员的疟疾防控措施进行综述。结果多个已消除或控制疟疾的国家由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大幅增长。应从加强健康教育、个人防护、预防性用药、病例筛查及规范治疗等多项措施对出入境人员进行疟疾防控。结论我国需加大力度,从多方面着手建立有针对性的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与控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He JF  Xu RH  Yu DW  Peng GW  Liu YY  Liang WJ  Li LH  Guo RN  Fang Y  Zhang XC  Zheng HZ  Luo HM  Lin JY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27-232,T001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story syndrome,SARS)流行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对策、依据与参考。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SARS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目前追溯到首例发病日期为2002年11月16日,家庭聚集发病5例;2003年1月2日,河源市为全国最早正式报告SARS病例的城市。至2003年6月15日止,广东省共有15个地级市报告SARS病例1511例,全省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5个城市(佛山、广州、深圳、中山及江门),占病例总数的95.97%,广州市报告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85.81%;报告死亡数为58例,报告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3.84%。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28日至2月26日(占病例总数的50.69%),单日发病例数最多的为2月8日,共55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49岁),占65.86%。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有明显的医院和家庭聚集现象,医务人员的聚集性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9.38%,家庭聚集性病例占12.04%。早期135例无明确接触史的社区散发患者中,从事与动物相关职业者11例,占8.14%。潜伏期为1—12d,中位数为4.5d。实行严格的SARS疫情监测报告制度,落实预防控制SARS的各项指引,切断SARS从患者到健康人的传播链,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和落实,做好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是主要的控制措施。结论 切断SARS从患者到健康人的传播链是控制SARS流行的关键;重点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一些研究结果支持SARS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缅边境地区疟疾防控成效,为今后边境地区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云南省中缅边境12个县市,收集2007-2013 年疟疾防控相关资料以及疫情相关数据,评价边境地区疟疾控制消除工作成效。结果 2007-2013年云南省中缅边境12个县中,血检发热病人915 270人次,治疗现症患者13 146例,休止期根治121 894人,预防服药292 720人,室内杀虫剂喷洒和药物浸泡蚊帐保护人数分别为1 408 573人、1 114 360人。疟疾发病率由2007年的11.35/10 000降至2013年的0.88/10 000,下降了92.24%,疟疾病例数由2007年6 108例减少到2013年290例,减少了95.25%;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 546例减少到32例,减少了99.1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由2007年的41.95%上升至2013年的88.97%,主要来源地为缅甸。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有好转,应重点关注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完善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消除疟疾,并巩固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2011年输入性疟疾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广西检出疟疾患者分别为51例、66例和112例,发病率分别为0.10,0.13,0.21/10万,发病率比上一年分别上升11.11%、30.00%和61.54%.常住人口血检检出本地感染疟疾患者1例,占全区疟疾患者总人数0.44%(1/229);流动人口血检检出输入性疟疾患者228例,占全区疟疾患者总人数99.56%(228/229).其中,国外输入疟疾患者人数占输入性疟疾患者总人数92.98%(212/228),国内输入疟疾患者人数占输入性疟疾患者总人数7.02%(16/228),输入性疟疾尚未在当地引起传播.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人数的增加是疟疾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疟疾病原学监测措施,开展健康教育,早期发现及根治传染源是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5~2006年邳州市疟疾监测措施与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刘体亚  张亚  王辉  单勇 《中国校医》2007,21(6):676-678
目的分析邳州市1995~2006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6年邳州市24个镇、2个办事处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2年间全市36家单位共血栓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共检出疟疾病例129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4,66%(109/146),输入性病例占25.34%(37/146)。结论邳州市连续12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疟疾病例仍以当地感染为主,但分布面广、高度分散;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发生,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能有效监控疟疾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在四川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期间,在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出入境人员疟疾检出情况,对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疫源地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2例,大部分为归国劳务男性青壮年,疫源地均为非洲国家。结论近年来四川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疟疾病例逐渐增多,需进一步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降低输入性疟疾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