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耳蜗主要是帮助通过助听器得不到有效补偿,不能满足听觉和言语交流目的的重度听力障碍人群。对于健听者,双耳聆听较单耳聆听时具有声音信号更清晰饱满,提高噪声环境时的交流能力和对声源定位等优点。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人工耳蜗是单侧植入,且非植入耳使用助听器效果很差。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言语交流能力,特别是在噪声环境时及对声源定位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耳双模式配戴能否帮助听障儿童改善声源定位能力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双耳双模式声源定位优势的发挥。方法采用强迫二选一任务,比较16名听障儿童在不同助听模式及不同声源角度下的声源定位能力。结果声源位于90°/270°时,38%的被试体现出双耳双模式的声源定位优势;位于45°/315°时,优势比例下降到25%。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耳蜗麦克风的位置以及术前双耳配戴助听器的经验与双耳双模式声源定位优势的发挥密切相关。结论声源定位能力是听障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即使双耳双模式配戴,也仅在声源位于左右方时,比单侧耳蜗状态体现出一定优势,随着声源角度的减小,双耳强度差和时间差线索减弱,双耳双模式的声源定位优势也随之减小。人工耳蜗的麦克风须放置在正确位置,否则会影响声源定位能力。此外,术前助听器配戴经验可能会影响听障儿童利用双耳线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成人患者人工耳蜗植入远期效果。以为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择一例单侧聋20年成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随访其残余听力、言语识别率、声源定位能力、以及言语空间和听觉质量主观量表(SQQ)。结果 该患者术后残余听力早期保持良好,但五年后残余听力未能保留。言语识别率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而有所提升,但没达到较高水平。声源定位能力随时间有所改善。随访SQQ量表可以看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于言语理解、空间听觉、声音聆听能力都有所帮助,尤其对于空间听觉帮助较大。结论 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可以改善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与声源定位能力及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听觉由听觉感知能力和声源定位能力共同构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是目前双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CI患者术后声源定位能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文章就CI患者声源定位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项研究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声源定位能力是否好于单侧耳蜗植入;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经过5年以上长期佩戴,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听力儿童的区别。方法选取2007年接受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6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耳聋时间等配对选取6例术前未佩戴过助听器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还根据年龄选取正常听力对照组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双耳佩戴、分别左右侧佩戴状态下的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能力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正常听力儿童的声源定位能力差别。结果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者双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38.73°±8.17°;仅左侧或右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78.46°~81.35°。双侧佩戴人工耳蜗声源定位能力要明显好于仅佩戴任一侧人工耳蜗,P<0.01。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的角度偏差数值为62.27°±8.72°。正常听力受试者角度偏差数值为5.82°±4.27°。正常听力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最好,双侧同期人工耳蜗组次之,单侧人工耳蜗组最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后,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明显好于单侧耳蜗植入。但由于耳蜗设备的局限性,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儿童仍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言语、空间和音质听觉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和双耳双模式使用者进行评估,探讨不同干预模式的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在言语理解、声音定位和声音质量方面的异同。方法 选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2年以上、双耳双模式干预2年以上患者各20例,分为双侧人工耳蜗组和双模式干预组,使用SSQ量表评估对比两组受试者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的异同。结果  在言语理解、声音定位方面,两组得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声音聆听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双耳双模式组表现更优。结论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与双耳双模干预者在言语理解、声音定位两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双耳双模干预者声音聆听质量优于双侧耳蜗植入者。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小儿和成人重度以上感音性神经性聋的标准疗法.但在耳聋患者中存在这样一群特殊患者,他们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在中国大多数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对于这些患者,其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在其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是以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植入耳佩带助听器的“双耳双模装配”模式,从而使患者能够“双耳双模式聆听”.那么相对于单耳听觉或双耳耳蜗模式究竟有何优势,并且就目前的研究或是技术而言,还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呢?本文在回顾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声源定位能力是识别言语、获得有意义声信号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我们在空间位置上区分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从而提高听觉系统的信噪比。听觉优先效应是声源定位的一种特殊机制,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中,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声学环境中排除干扰、准确定位目标声源。而对于听障患者来说,虽然通过各种辅听设备提高了听力,但是由于其不能在空间位置上很好的定位声源,无法在空间位置上区分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导致无法获得较高的言语识别率。因此,明确听觉优先效应的机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复杂声环境中的声源定位以及改善辅听患者的言语识别率。听觉优先效应机制复杂,本文对其在下丘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9.
双耳听觉系统能提供单耳听觉所不能提供的许多效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声源定位能力和嘈杂环境中听取和理解所需声音的能力。本研究试图观察:(1)传导性聋是否降低双耳听觉效能。(2)经中耳手术纠正了听阈的双耳听觉效能是否正常。作者采用在噪声环境中双耳效能的掩蔽级差方法(masking level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 BCI)和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 NH)受试者的声源定位能力,分析双侧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DR)差异与声源定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对17例BCI和40例NH受试者进行声源识别测试。测试设备由37个间隔5°扬声器组成,测试过程中,扬声器共发出37次声音,每个扬声器发声一次,刺激声信号为言语声“Song”,强度60 dB SPL;BCI受试者分别在使用单、双侧CI时进行测试。以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为评估指标,RMSE得分越低声源定位能力越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NH组与BCI组结果,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BCI受试者使用单、双侧CI结果;采用Pearson对BCI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与双耳助听听阈及动态范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H受试者RMSE为7.12°±2.29°,BCI为52.98°±20.89°,NH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优于BCI受试者(t=9.025,P<0.001)。BCI受试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