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制备了一种环保型分散染料微胶囊,解决了分散染料在纺织行业中的使用难题。以对苯二甲酰氯与乙二胺为壁材,分散染料2BLN为囊芯,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同时考察了芯壁比、相比、乳化剂用量及乳化时间对微胶囊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芯壁物质的量比的减小和保护胶体用量的增加,缓释性能增加;随着乳化时间的延长和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大,缓释性能减小。  相似文献   

2.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锦纶染色浴中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俊玲  陈水林  汪信 《合成纤维》2006,35(5):22-26,36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芯壁比1∶3、不同粒径及分布的系列分散染料微胶囊。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和SEM表征分散染料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及外形,通过DatacolorSF600PlusCT分光测色仪测定染色锦纶织物的表面色深度即K/S值表征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芯壁比,平均粒径越小、分布越窄的胶囊缓释性较强,pH值对胶囊缓释性影响较小。微胶囊对锦纶染色选择在130℃、40min、pH值在6 ̄7下染色,可达无助剂、无污染染色。  相似文献   

3.
玫瑰香精微胶囊缓释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测量了脲醛树脂玫瑰香精微胶囊的芯材缓释性能,用显微镜二次变焦法测量了微胶囊粒径大小及膜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微胶囊的结构,研究了香精微胶囊的壁厚、粒径、缩聚终点pH值、脲甲醛摩尔比对其缓释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香精微胶囊的释放速率随着微胶囊膜厚的增加、粒径的减小而减小,缓释性增强,当缩聚终点pH1.5、n(脲):n(甲醛)为1:2时,形成的微胶囊表面结构紧密无凹陷,其缓释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吴春  孔琪  李健  许威 《化学与粘合》2006,28(1):11-13
以大豆蛋白、乙基纤维素、单甘酯作为复合壁材,将槲皮素制成微胶囊产品,探讨了槲皮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及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槲皮素微胶囊化后可以明显提高槲皮素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减弱了pH的影响和氧气对槲皮素的氧化降解。在极性不同的介质中微胶囊槲皮素均具有缓释作用,在极性溶剂水中其缓释能力最强,5%的微胶囊水溶液(W/V),槲皮素的溶出平衡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微胶囊的释放机制,介绍了几种新型微胶囊,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农药微胶囊在农药应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分散染料微胶囊在涤纶无助剂高温高压染色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文中采用分散染料微胶囊、纯分散染料和商品分散染料,通过薄膜卷层法测定染料的扩散系数及扩散速率;通过建立染色动力学模型,研究分散染料微胶囊在涤纶无助荆高温高压染色的染色速率常数、平衡上染量及半染时间。结果表明:对染料进行微胶囊化并没有改变分散染料的扩散系数、扩散速率,但改变了染色速率常数及半染时间。  相似文献   

7.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卓  陈水林 《染料与染色》2003,40(5):272-273,286
本文主要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乳化速度、乳化时间和保护胶体的用量对分散染料微胶囊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乳化剂的用量、乳化速度和乳化时间,使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率提高;而增加保护胶体PVA的用量,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与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茵 《塑料加工》2000,28(1):25-26
  相似文献   

9.
宋乃建  杨品 《化学工程师》2012,(7):11-14,19
以乙基纤维素(EC)为壁材,NaCl为芯材,聚乙烯(PE)为添加剂,采用油相分离法制备了NaCl-EC微胶囊。最佳条件为:选用乙基含量为48%~49.5%,黏度为200cP的EC,浓度为2.4%,NaCl与EC的用量比为1∶5,PE用量为0.45%,搅拌速率为450r.min-1,采用水浴缓慢降温方式。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粒径在80~120目的微胶囊,研究了其在25℃下的释放性能。囊芯释放百分率以2.03%~56.47%之间,按零级动力学方程进行,64h后累计释放量为70.45%。  相似文献   

10.
香料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介绍了使用白明胶作壳体,用水相分离法将茉莉香精微胶囊化,制备平均径为20μm以下的香料微胶囊的工艺,介绍了影响微胶囊平均粒径的因素,测定了香料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以液中干燥法制备阿司匹林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表观形貌、粒度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微胶囊形成过程中,乙基纤维素分散成球,继而在各微球表面析出,微球越来越细密,表面空洞减小,最终形成完整的微胶囊.微胶囊表面致密、光滑,有少量细小的孔洞,多数呈球形,但粒度不均匀,有不规则杂片存在.粒度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1 445 nm.随着制备微胶囊过程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加入量的增加,微胶囊成品的实际载药量增加,但其包覆率却随之减小.在体外释放初始阶段,微胶囊中阿司匹林的释放较快,继而释放速率减慢呈缓慢上升趋势.加入少量药品制备的微胶囊中阿司匹林释放速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乔吉超  胡小玲  张团红  管萍 《化工进展》2006,25(8):885-889,927
介绍了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原理,分析了溶剂蒸发法制备药物微胶囊的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以下3个主要方面:(1)微液滴的形成;(2)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3)微胶囊颗粒的回收和干燥,并对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由于其可预涂性,在生产中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和简化工艺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重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介绍了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发展概况,重点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组成、制备方法和应用等),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用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吉超  胡小玲  管萍 《化工进展》2006,25(12):1405-1409,1414
介绍了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自修复机理,阐述了微胶囊的制备技术。讨论了近年来在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微胶囊自修复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合物复合材料自修复的概念和机理,自修复体系的组成和要求以及自修复材料的评价方法。综述了最近几年对影响复合材料自修复效果的4个方面因素(微胶囊的含量及粒径、修复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和粒子尺寸以及体系混合次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对多组分新型生物微胶囊———SA/NaCS CaCl2/PMCG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SA质量分数、NaCS质量分数、PMCG质量分数及成膜时间等主要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A和NaCS存在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2.5%;随着PMCG质量分数增加及在PMCG中反应时间的延长,微胶囊膜越厚,机械强度则先增加后降低。最终得到膜层较薄、机械强度高、物化性质稳定的中空微胶囊,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艺  李明全  杨宝东  张志勇 《农药》2006,45(12):796-798,809
介绍了农药缓释剂的优点,综述了其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指出农药缓释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其中重点论述了农药缓释剂中发展最好的微胶囊剂,微胶囊剂的研究势必成为农药制剂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海藻酸钠(SA)、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CMC)作为微胶囊壁材,亚甲基蓝(MB)/TiO2/甘油(Gly)作为氧指示剂,制备了6种微胶囊氧指示剂复合薄膜。根据氧指示剂复合薄膜激活、回色以及重复利用性筛选合适的屏氧壁材体系。当MC的质量浓度为20 g/L,MB、TiO2、Gly用量分别为0.05 g、1 g和0.5 mL时,MB/TiO2/Gly/MC氧指示剂复合薄膜光催化激活效率最佳。在空气湿度为75%、温度为35 ℃条件下,MC/SA/MC和MC/CMC/SA氧指示剂复合薄膜在10 h的回色率分别为28.7%和27.9%,且回色时变化较均匀;重复使用3次,MC/SA/MC和MC/CMC/SA氧指示剂复合薄膜的回色率仅分别下降了0.8%和1.0%,说明这两种壁材体系是屏氧良好的香料壁材。将这两种壁材体系通过喷雾干燥法包埋玫瑰精油芯材制备香料微胶囊,存放7 d后,包埋在MC/CMC/SA中的芯材有新物质出现而MC/SA/MC中无新物质,说明MC/SA/MC体系对精油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共轭亚油酸粉末化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强  吾满江·艾力 《应用化工》2006,35(4):291-294,312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工艺参数及配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及配比条件为:乳液80℃热处理60 m in,乳化剂蔗糖酯加入量为水液的1%~1.5%,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质量比为1∶4,壁材中玉米糖浆含量38.5%,固形物含量16.7%,共轭亚油酸理论含量16%左右,进风温度130~150℃,进料流量(2.5~3.5)×150 mL/h,进料温度35℃,进风流量1.1 m3/m in左右,喷嘴压力180 kPa。制备出的共轭亚油酸微胶囊有较好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陶磊 《橡胶工业》2018,65(3):339-343
以合成硫磺为芯材,聚苯乙烯为壳材,采用原位接枝改性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包覆硫磺微胶囊,研究了不同苯乙烯/硫磺颗粒配比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制备了粒径均一分布的硫磺微胶囊,且分散均匀。结果表明苯乙烯的含量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经包覆之后硫磺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