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媛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62-62,6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对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95.8%)、怀疑与否认(53.2%)、恐惧(32.3%)、依赖(41.9%)、悲观失望(58.5%)、求知(100%)。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疑病、强迫、神经衰弱等情绪明显轻于心理干预前,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调社会支持,加强心理疏导,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病情的好转有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此症系大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症候群。由于此症起病急,病情重,极易引发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分析了2005—2007年本科室收治的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对如何更好的进行此症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翠平  王明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09-13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1],本病复发较多见,复发者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SAH126例,男67例,女59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危重症之一,并不少见。本症系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症候群。由于起病急,病情重,易复发出血,绝对卧床时间长,死亡率高,病人极易出现种种心理反应。为此,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1~1998.12期间收治的1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有关资料,并对如何进行心理护理予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0.1~1998.12在我院住院的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115例,男47例,女68例,年龄16~85岁,平均45.5岁,以青壮年居多,占60%。1.2 心理反应分型恐惧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惧怕疼痛,失眠恶梦,畏惧治疗护…  相似文献   

5.
6.
总结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重点介绍了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及发作诱因、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用药指导等.及时控制症状发作和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1],是主要由于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征。由于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引发再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SAH患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对我科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住的22例SAH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岑春兰 《医学文选》2006,25(4):756-75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治疗中易再发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负性情绪是造成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积极救治的同时,掌握患者的负性心理并及时采取对策,对预防再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对65例SAH患者进行负性心理测评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雪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96-897
目的:为患者营造宽松舒适的医疗环境,缩短患者治疗和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对2009 年8月~2011 年8月入住我科的68 例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病情的康复,98.5 %的患者和家属对科室工作表示满意.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康复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已经成为提升医院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内容,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卧床休息的指导、避免再出血等预防保健知识的教育,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内容,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卧床休息的指导、避免再出血等预防保健知识的教育,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者均应及时通知医生,警惕发生不可逆的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内血管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前者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SAH不仅要正确诊治,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也至关重要。2000年1月-2004年11月我科收治SAH患者10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松鹤 《吉林医学》2010,(35):6530-653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占脑血管病第三位,病死率高,约占25%,而近期再出血病死率更高,约为41%-46%,有的可高达70%~80%,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或慢性脑积水。根据近几年来收治的40例病例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韩兰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由于起病急骤,症状突出,变化快,且易复发等特点,故护理工作在其治疗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脑内科病区收治的20例SAH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SAH患者初起病时,由于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护理水平。方法以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在进行内科治疗时,给予心理、饮食、活动及用药方面的护理,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48例中治愈23例;好转1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5例;再出血6例;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凤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1079-108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引起,其次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各种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也可见于血液病及胶原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降颅压、止血、解痉、稳血压、预防感染,如果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排便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出血的一种疾病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 ,其中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 ,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本病病情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约 2 3%~ 4 0 %。出血复发时病死率就更高 ,可达 4 1%~ 4 6 %。诱发再出血因素较多 ,而用力排便是诱发再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就患者排便的护理加以介绍。1 临床资料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4月 30日 ,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 6 3例 ,男 2 5例 ,女 38例 ,年龄 13~ 82岁 ,平均年龄 5 4 .6岁。 6 3例病例中发生再出血 19例 ,而因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