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述地质科技查新在地质科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地质科技查新工作的类别、程序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地质科技查新工作全面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辉煌的五年     
从矿产勘查、基础地质、地质科技、公益性地质工作等方面汇整安徽省"十一五"地质工作主要成果,指出了制约地质找矿突破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安徽省地质工作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基层地勘单位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还是比较落后的。从改善资料保管条件、改变档案管理模式、大力开发地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几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加强和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以及要重视对地质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六五”期间地矿部门的科技工作认真贯彻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为保证完成地质工作五年计划任务的目标和发展地质科学技术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突出了科技攻关、成果推广、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实验室建设、技术引进与对外合作、机构整顿和改革等几项重点任务。地质科技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地质科学技术工作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为矿产地质及其它各项地质工作提供了理论、方法、技术、装备;我国在一部分科技的某些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接近或达到国际先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质》2013,(2):86
为了进一步扩大《西北地质》在外界的影响力,2013年度《西北地质》在提高办刊质量方面狠下功夫,使《西北地质》在学术影响力、传播效果与推动科技创新及促进中心科研工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成效。《西北地质》杂志又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质》2013,(4):48-48
为了进一步扩大《西北地质》在外界的影响,《西北地质》积极加强对外联络,使《西北地质》在学术影响力、传播效果与推动科技创新及促进中心科研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北地质》成绩卓著,已经走向了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7.
唐鹰 《湖南地质》2009,(8):92-94
上期本刊介绍了探矿工程、地球物理勘察和地球化学勘察等地质找矿的工具史,本期将为您介绍遥感地质、地质实验测试和地质测绘等三个方面的地质找矿工具史话,这些,都是高速发展的地质科技的产物,目前应用频繁而广泛。  相似文献   

8.
张志伟  刘文卿  袁野  高建伟  苏桂芬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6-2023040026
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地质科研—科普链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岩芯科技资源现状,分析了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了岩芯科技资源在向地质科普转化5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今后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应建立良好政策机制制度、转变科研人员观念、科技知识向科普转化水平、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以及做好科普活动的实施总结等5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地质科研—科普链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岩芯科技资源现状,分析了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了岩芯科技资源在向地质科普转化5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今后岩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应建立良好政策机制制度、转变科研人员观念、科技知识向科普转化水平、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以及做好科普活动的实施总结等5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原《岩相古地理》,创刊于1981年)系国土资源部主管,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地质学术期刊。办刊20余年来,已经形成了沉积学的专业特色和特提斯(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主要报道沉积学、地层学、矿床学、岩石学,以及石油地质、构造地质、环境地质等学科(专业)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  相似文献   

11.
化工地质科技档案是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产生的 ,是自然科学研究活动以及对一切自然现象的观察、地形地质测量、找矿勘探、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物化探、选矿、化验等科研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实现化工地质档案工作标准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 ,维护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并有效利用 ,提高科研项目档案材料的内在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陆春榕  艾惠珍 《地球学报》1991,12(1):197-206
本文主要从区域地质与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矿产综合评价与综合利用、岩矿测试技术与方法、地质科技情报与图书工作6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建国40年来我国地质科学的光辉成就;各类地质专业研究机构由解放前屈指可数的几个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个,从事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已达约2万人,建立了一支专业学科比较齐全、能够联合攻关、独立作战的地质科技队伍,取得各类地质科技成果80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成果奖750多项、省和部级成果奖2500多项。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木进步建树了历史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甘肃省地矿局"十一五"时期,在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地质找矿和地勘行业改革发展的黄金期。地质勘查规模逐年增长,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成果显著。文章还就"十二五"基础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提出规划建议,对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5,32(7):43-47
首次在郑州实施超深层地热资源科学钻探工程意义重大,对了解深层地热、地质等情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对钻探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就项目实施意义、设备选型、钻井工艺、特殊问题和事故处理、地热矿水评价和钻探成果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田华 《铀矿地质》2009,25(5):317-320
通过总结铀矿地质科技成果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提出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老矿山,面临资源等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而出现的困难,福建省大田县硫铁矿针对自身资源特点,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深入开展对矿区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项研究,运用科学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从而获取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资源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勘投入的不断增加,"十一五",尤其是新疆"358"项目启动以来,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为突出的成果.煤炭、铁矿、钠硝石及重要有色金属矿产成果尤为突出,水文地质勘查取得了新成果,基础地质勘查程度大幅提高,科学研究及高新技术应用推动了找矿突破进程."十二五"是实现新疆"358"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在"十一五"成果基础上,继续按"358"总体部署,强化重要成矿带及远景区的基础地质及调查评价工作,加强找矿突破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加大重要矿集区整装勘查力度,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的矿物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丰 《矿物学报》2001,21(1):1-13
根据20世纪矿物学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已经意识到尚未解决的问题,预测21世纪矿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在分子轨道理论和分子模拟、三维矿物物质、矿物表面和界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将借助更为快速、准确、精细的测试手段和仪器。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21世纪矿物学将对诸如造山带(高压变质、蛇绿岩等);深部地质(组成、物理性质);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全球变化(风化、沉积、纪年)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特殊贡献。同时21世纪矿物学在矿物材料研究方面将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广泛、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院机关在对其2013年度承担的总计1022个科技项目进行所级选拔择优的基础上, 于2014年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 对推荐出的21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的4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 经过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 评选出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逐一进行了点评。获奖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和技术方法, 代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最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tect potential geology anomalous bodies in coal bearing formation, such as coal seam thickness variation, small faults, goafs and collapse column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the SUMMIT-II EX explosion-proof seismic slot wave instrument, produced by German DMT Compan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underground channel wave with the help of transmission method, reflection method and transflective method. Region area detection experiment in mining face had been carried out thanks to the advantage of channel wave, such as its great dispersion, abundant geology information,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long-distance detec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Coal seam thickness variation in extremely unstable coal seam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interpreted with an accuracy of more than 80% generally; (2) The faults, goafs and collapse columns could be detected and predicted accurately; (3) Experimental detection of gas enrichment areas, stress concentration regions and water inrush risk zone has been collated; (4) A research system of disaster-causing geology anomalous body detection by in-seam seismic survey has been built, valuable and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got. Series of innovation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it was more effective to detect disaster-causing potential geology anomalies by in-seam seismic survey than by ground seismic survey. It had significant scientific valu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under complex coal seam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