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佩玲  李薇 《山东医药》2010,50(41):66-6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医院感染的疗效及时机。方法选择7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为诱导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并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三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给予G-CSF+抗生素治疗,1组于化疗后24 h予G-CSF,2组于ANC≤0.5×109/L时予rhG-CSF,剂量均为150μg皮下注射,1次/d,至ANC〉1.5×109/L;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短于治疗2组(P〈0.05或〈0.01),治疗2组G-CSF应用天数短于治疗1组(P〈0.05)。三组感染相关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G-CSF能有效缩短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是有效的骨髓抑制期支持治疗手段,化疗后早期应用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严重慢性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先天性、特发性或者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有明显的影响。几乎所有病人对G-CSF有反应,粒细胞增加,感染减少,生存率改善。一些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反应者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这就提出了G-CSF在发病机制方面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高白细胞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初治时白细胞不高的APL患者的ATRA诱导治疗过程.比较高白细胞血症的预防性用药组(44例,白细胞数≤10×109/L时加用化疗药物)和治疗性用药组(55例,白细胞数>10×109/L时加用化疗药物)的临床特点.结果:预防组在白细胞峰值、高白细胞持续时间、白细胞升高倍数上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而血液制品输注量,院内感染、多部位出血事件及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ATRA诱导治疗APL过程中,尽早联用化疗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白细胞峰值,缩短高白细胞持续时间,同时不增加血液制品输注量、院内感染及多部位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化疗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但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主要是粒细胞减少)较为常见,感染现象增多,导致化疗中断。近年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防治,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化疗后何时开始使用G-CSF则说法不一〔2〕。本文比较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G-CSF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CHG方案治疗初诊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初诊成人HAML患者接受改良CHG方案化疗:高三尖杉酯碱(HHT)2 mg/d,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 mg/(m2·d),皮下注射,1次/12h,共14 d,化疗过程中,WBC10×109/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109/L时停用。结果:15例(65.2%)获得完全缓解(CR),2例(8.7%)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73.9%。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8.7%。WBC计数降至10×109/L以下所需时间为6(4~10)d。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缺乏及继发感染、出血。结论:改良CHG方案治疗初诊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DVCLP方案联用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接受DVCLP方案诱导化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在化疗前3天至化疗的第7天给予G-CSF;对照组(20例)则在化疗时ANC<1.5×109/L中给予G-CSF。结果患者ANC<1.5×109/L的天数试验组要明显短于对照组[16天±7天,21天±5天(P<0.05)]。完全缓解率、复发率、生存中位数时间、一年生存率试验组依次为85%、22%、11个月、45%;对照组依次为75%、55%、6个月、19%(P>0.05)。结论成人ALL诱导化疗早期应用G-CSF可明显缩短粒细胞减少时间,但对提高完全缓解率、减少复发率和改善长期生存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绝大多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由于使用维甲酸和砷剂获得治愈〔1〕。文献认为APL患者诱导治疗期间不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除非合并严重感染〔2〕。我们发现1例APL患者诱导治疗期间使用G-CSF合并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皮肤瘀斑、乏力1个月余"于2014年8月18日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5×109/L,中性粒细胞49%,淋巴细  相似文献   

8.
<正>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仍以干细胞移植及多疗程的化疗为主。治疗过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感染和出血为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成人中性粒细胞0.5×109/L,称重度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有报道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肿瘤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理想,但是尚无报道PEG-rh G-CSF用于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医院感染(HAI)的易感因素、防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3例初治AL患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降低、年龄>60岁、未能完全缓解(CR)患者医院感染率增高,抗生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使化疗后AL患者发热及ANC恢复天数分别缩短为(7.0±1.89)d和(6.0±1.3)d。结论:AL患者化疗后ANC降低、患者年龄>60岁及未获得CR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用G-CSF合理应用,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化疗可导致患者感染 ,与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而中性粒细胞抗感染能力与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有关。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巩固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 1b/CD1 8表达及其体外对趋化三肽 (fMLP)的反应 ,观察其与感染的关系。1 资料方法1 .1   病例选择3 4例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男 2 5例 ,女 9例 ,年龄 1 4~ 6 2岁 ,平均 3 3岁。均为进一步巩固治疗入院。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1 .9~ 4.1 )× 1 0 9/L ,平均为 3 .4× 1 0 9/L ;化疗后采血时外周血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1.
陈娟  黄玉瑛 《山东医药》2012,52(11):53-54
目的分析国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网和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近期与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相关的6种中文杂志,其中观察组为G-CSF+常规化疗、对照组为常规化疗,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A)、WBC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后ANA、WBC水平变化、感染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8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化疗后ANA和WBC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ANA和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G-CSF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有效、安全,但仍需要随机设计更完善、方法学质量更高、随访期更长的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可导致患者感染,与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而中性粒细胞抗感染能力与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有关.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巩固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及其体外对趋化三肽(fMLP)的反应,观察其与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可迅速去除患者体内白细胞,减轻患者病征,为下一步药物化疗打下基础.笔者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15例HLL患者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去除患者白血病细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单采治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一桥  李承军 《山东医药》2008,48(25):46-47
对30例化疗后外周血WBC<1.0×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辅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均在5~8 d恢复正常,无严重合并症及死亡病例.提示以G-CSF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安全、快速地渡过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期的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15.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属高危型白血病,易并发颅内出血、脑栓塞等,病死率高。笔者对20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行白细胞单采治疗,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6~6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8例(L25例,L13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5例(M33例,M2a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白细胞(101~519)×109/L,肝脏肿大2~6cm,脾脏肿大6~18cm。方法:采用美国Baxter公司产Cs3000血细胞分离机、Cs3000专用一次性全封闭管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收集程序,进行初始化。采前检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体力状况(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单采术联合化疗在高白细胞白血病(HLAL)治疗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方法 使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37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后进行化疗,观察疗效,并与同期HLAL单纯化疗的疗效相比较。结果 白细胞单采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在进行化疗后比单用化疗疗效好。结论 白细胞单采能迅速降低白细胞数,提高化疗缓解,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袁钟  杨敏  朱曦  罗世惜  毛成梅 《山东医药》2007,47(32):57-58
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5例恶性淋巴瘤和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VP16或MOEP方案 G-CSF;经过CVB或CVBA方案预处理后行APBSCT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达到绝对数(ANC)≥0.5×109/L平均时间为11 d,Plt达到≥20×109/L平均时间为16 d.随访1~8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提示APBSCT是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CAG方案化疗,如1疗程未获缓解,可接受第2疗程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总完全缓解率73.3%,感染发生率为50.0%,4例严重感染。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平均为1.02(0.33~2.46)×109/L,低于1.0×109/L的中位时间为7(0~12)d。结论: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长短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G-CSF]、化疗联合短效G-CSF以及单用短效G-CSF动员方案在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差异,以期获得更有效的动员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2年2月我院血液科71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前瞻性研究。将长短效G-CSF联合(PEG-rhG-CSF+G-CSF组,12例)、化疗联合短效G-CSF(化疗+G-CSF组,34例)以及单用短效G-CSF(单用G-CSF组,25例)3种动员方案对采集细胞数、成功率、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动员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在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优良率、造血重建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rhG-CSF+G-CSF组采集CD34+细胞数[(15.77±5.44)×106/kg vs (4.30±0.59)×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