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庄洪  郭星  谭胜国  于征淼 《中医药学刊》2004,22(8):1368-1369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方法:35例股骨远端骨折行DCS(AO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活血化瘀,观察骨折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无不愈合发生,优19例,良9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结论:DCS(动力髁螺钉)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 3 5例股骨远端骨折行DCS(AO动力髁螺钉 )内固定 ,结合中药活血化瘀 ,观察骨折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 ,无不愈合发生 ,优 19例 ,良 9例 ,中 5例 ,差 2例 ,优良率为 80 .0 %。结论 :DCS (动力髁螺钉 )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130°)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手法复位、牵引和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优4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优3例,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DHS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及DHS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DHS内同定,治疗组采用DHS内固定+中药内服,对136例患者随访8个月-2年,分析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136例患者随访8个月~2年,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15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18.5周,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微创稳定系统和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患者70例,采取微创稳定系统治疗35例(观察组),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6%,两组优良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有助于骨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FNA与DHS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DHS固定治疗方案,治疗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比较Pd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伟居  王少伟  郑洵 《新中医》2006,38(1):40-41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并分期配合活血祛瘀、理气通腑;补肝肾、益气血、续筋骨中药治疗。全部病例随访1~4年。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1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6.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心螺纹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自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远端骨折56例,其中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16例、AO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18例、逆行交锁髓内钉(RIMN)治疗22例。按A0/OTA分类,A型36例;C型20例。对56例患者的骨折并发症、骨愈合率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为16.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MN组骨愈合率最高(95.5%),AO股骨髁解剖钢板组骨愈合率最低(77.8%)。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RIMN组的优良率高于DCS组及A0股骨髁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和A0股骨髁解剖钢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熏蒸治疗.于手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指标均优于手术前(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两组,行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后,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三期辨证施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愈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6.7%,且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腕关节功能对比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折速愈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骨折速愈汤联合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均检查掌倾角、尺偏角情况,进行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67.5%,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速愈汤可有效改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32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为治疗组,共66例,采用股骨髁上髓内钉治疗为对照组,共6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愈合时间为4~14个月。治疗组66例中,优34例,良2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4.8%;对照组优29例,良18例,可14例,差8例,优良率为71.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率高,是股骨远端C型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垂直牵引二步复位法治疗非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绍裘  肖筱武 《中医正骨》2003,15(12):11-12
寻求治疗非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设计并采用双垂直牵引二步复位法治疗非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33例 ,对照组 2 9例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81.8% ,对照组为 5 5 .2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临床观察认为双垂直牵引二步复位法设计合理 ,效果可靠 ,无合并症 ,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泰山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观察泰山接骨膏治疗骨折的疗效,将收治的156例骨折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后的病人,在求得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院内制剂泰山接骨膏外敷,对照组不用药,观察两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及关节活动的改善情况,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91.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泰山接骨膏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序贯疗法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舒旭  刘贾昆  张长春 《中医正骨》2005,17(9):7-8,10
为探讨中药序贯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将7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按骨折的早、中、晚三期序贯服用中药三石散Ⅰ、Ⅱ、Ⅲ号,对照组37例全程服用骨折挫伤散.对两组进行2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消肿、止痛、促进骨痂生长及缩短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表明序贯疗法符合促进骨折的愈合机理,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中药单方用药,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逆行髓内钉,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38.8±2岁。致伤原因车祸52例,坠落伤36例,撞砸伤8例,根据A0/ASIF分类系统进行分类:A1型36例,A2型22例,A3型14例,C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d,平均5d±1d分别采取有限切开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治疗40例,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治疗32例,有限切开动力髁螺钉(DCS)治疗24例。结果:9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术后内固定折裂感染,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1ysholm评分系统,对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00%;与髓内钉组(优良率为75.00%)、动力髁组(优良率为7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指标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动力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动力髁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锁定钢板,逆行髓内钉,动力髁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锁定钢板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逆行髓内钉,动力髁,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经皮导管取骨植骨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的疗效,以手术切开传统植骨术为对照,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叩击痛消失的时间,X线评分,随访骨性愈合例数等,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各部位压痛、叩击痛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评分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为73.3%,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53.3%,有效率为80%,治疗组平均随访1年8月左右,骨性愈合率为76.6%。表明经皮导管取骨植是治疗分析迟缓愈合的一种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可靠、疗效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DHS(Dynamic hip serew)(对照组)与DHS加拉力螺钉(治疗组)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和分析,评价2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3例,从骨密度、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活动及术后疗效方面,对2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8例患者获8~2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都是目前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内固定方式,但是治疗组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钢板 (简称 DCS)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应用技巧。方法 :对 1 0 6例股骨远端和 /或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 DCS内固定术。通过对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部立体形态的再认识 ,归纳拉力螺纹钉的定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 9~ 36个月 ,平均 1 8个月 ,总有效率为 91 .7%。术中定位导针的放置方法概括为“3.2 .1”定点法和“3线”定向法。结论 :DCS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熟悉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的解剖形态比单纯在 X线照射下放置定位导针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