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乌苏市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县(市)之一。近年来,乌苏棉区枯黄萎病普遍发生,尤其是2013年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造成棉花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文结合棉花枯黄萎病在乌苏市的发病实况、发病原因,阐述了棉花枯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实现保证棉花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海燕  张玉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6-20077,20080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在全世界蔓延的真菌病害。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可为抗棉花黄萎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腐酸盐拌种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刘学堂,李玉奎,李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重、时间长。兼之由土壤传播,难以防抬,一般造成产量损失20%左右(石磊岩,1990)。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及配...  相似文献   

4.
1993年豫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刘学堂,宋小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危害我国棉花的主要病害。由于缺乏抗病棉花品种及有效的化学及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成为棉花生产中的顽症。豫北棉区是我国植棉历史悠久、棉花黄...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两大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根除,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自80年代末,棉花枯、黄萎病传入我县,目前已蔓延到5万余亩,年产量损失达150万kg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该病的防治目前尚未有特效药剂和方法,仍沿用70年...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棉花抗黄萎病性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抗性鉴定提供依据。采用在室内用棉花黄萎菌孢子悬浮液对不同抗性的4个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ce)品种和10个陆地棉(Gossypiumhisutum)品种进行接菌,苗期发病后测定叶片s0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并与未接菌的对应品种叶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棉花黄萎病菌的诱导,棉花叶片中SOD活性比未接菌时下降,其中耐病、感病品种(In〉20)的降低幅度大于高抗、抗病品种(0〈In≤20);MDA含量比未接菌上升,耐病、感病品种(In〉20)的增加远大于高抗、抗病品种(0〈In≤20);棉苗叶片中POD、CAT活性在棉花黄萎菌的诱导下产生的差异比未接菌的酶活性差异要明显,对生理生化产物的测定效果比未接菌时测定的效果好。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棉花抗黄萎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由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感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目前还没有高效的防治药剂,而且土壤一旦染病很难根治,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危害,对环境友好、叮持续的新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罗佳 《农家顾问》2011,(9):29-29
研究了一种专性微生物有机肥(BOF)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连续3年的盆栽试验中,施用该种微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尤其在营养钵育苗土和大盆钵移栽土中都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处理(BOF+BOF)防治效果最佳。三季的防治率依次分别为85.7%、75.0%和100%。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致病类型,明确了该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通过黄萎病抗性鉴定,表现耐病的品种(系)有13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以新陆早35号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棉花黄萎病发病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新陆早35号菌核含量致病的临界点。调查了生物药剂萎菌净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宝威  曹维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01-101,111
采用5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天达2116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5.66%,在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中将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简称枯、黄萎病)是我国也是世界棉花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在我国各大棉区均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棉花生产.枯、黄萎病菌为害棉株的维管束,至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黄萎病是由对寄主有强致病力和优势适应性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减轻病害发生,而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该研究将从植物提取物、抗生素、细胞壁降解酶、拮抗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几个方面论述黄萎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指出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如在2005年棉花黄萎病大发生的情况下,故城县种植的棉田病株率一般为1—2%,最高不超过5%,常规棉田15—20%。  相似文献   

14.
太康县1996年棉花黄萎病暴发成因及对策刘连良杨超然郭立明(太康县棉花办公室,太康461400)李宪廷(太康县农业局)刘学义(太康县气象局)1996年棉花黄萎病在我县大暴发,是历史上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直接损失皮棉1132万kg,折合人民币15856...  相似文献   

15.
黄萎病是造成棉花品质与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索棉花抗病机制对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黄萎病菌胁迫的陆地棉ND601根组织全长cDNA文库中,筛选到1个与黄萎病胁迫相关的植物特异NAC转录因子基因,将其命名为GhNAC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13 bp,开放阅读框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GhNAC1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定位在细胞核。qRT-PCR分析结果表明,GhNAC1受黄萎病菌胁迫后在根部特异表达,显著上调,表达量在抗性品种中显著高于感病品种。GhNAC1沉默后棉花对黄萎病抗性降低,水杨酸路径标志基因(PAD4、NDR1、NPR1和PR1)表达量降低,以上结果表明GhNAC1可能通过调控水杨酸信号通道参与棉花黄萎病抗性。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是我省棉花生产上仅次于枯萎病的第二大病害。近10年,此病已蔓延及徐州、盐城、南通和苏州等市的30个县(市),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六五”期间,全省组织了协作攻关研究,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区的蔓延速度。但由于棉花黄萎病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因此仍有扩大蔓延的趋势。了解并掌握黄萎病蔓延扩展趋势,对于调整抗病育种目标,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均具有指导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以经验为基础的判断,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棉花黄萎病蔓延扩展趋势作出定量的预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40 cm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相对丰富度来看,黄萎病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1),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P<0.01)。从生态指数来看,黄萎病区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优势度指数(λ)、通道指数(NCR)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总体而言,棉花黄萎病菌会明显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作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入田悬浮剂拌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借鉴,特在148团4连开展入田(24.1%肟菌·异噻胺)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种子用入田悬浮剂20~30毫升拌种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能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每千克种子用20毫升入田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19.
正本品是成都华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的适用于滴灌、冲施的多种微生物菌剂,是一组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功能菌,是我公司科研人员通过10年的努力筛选培育出的菌株,采用人工诱变培植深层液体发酵浓缩而成。它能在50℃高温、-40℃低温环境中存活,保存时间长。2006年—2018年历时13年在各地棉花种植区域做了大量试验示范,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显著。功能特点:"神锄"功能菌施入土壤后,代谢分泌枯草菌素、脂肽类化合物等物质,可有效抑制土壤中大丽轮枝菌、镰刀杆菌等有害病菌生长,从而抑制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